商办变形计:商场、办公楼如何“爆改”成医院?这两个案例可参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21:14 1

摘要:在医疗资源需求日益增长与城市商办空间闲置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深圳市属医院积极探索转型路径,目前两个国际诊疗中心已进入筹备立项阶段。通过将商业或办公楼宇改造为医疗空间,既能盘活存量资产,又能引入国际化医疗资源,满足患者多元化、高层次医疗需求。为探寻高效改造策略,本

广告

文/王子佳 深圳市工务署设计管理中心总监

在医疗资源需求日益增长与城市商办空间闲置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深圳市属医院积极探索转型路径,目前两个国际诊疗中心已进入筹备立项阶段。通过将商业或办公楼宇改造为医疗空间,既能盘活存量资产,又能引入国际化医疗资源,满足患者多元化、高层次医疗需求。为探寻高效改造策略,本文以香港中环冠君大厦内的香港综合影像诊断中心和香港综合肿瘤中心为调研对象,深度剖析其改造经验,并结合深圳实际提出本土化策略。

香港医疗中心改造样本解析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香港综合影像诊断中心位于香港中环冠君大厦,在香港医疗行业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结构进行针对性改造,成为提供专业影像诊断和肿瘤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其中,综合影像诊断中心提供全面的影像诊断服务,涵盖骨骼肌肉、心血管、神经系统、腹部脏器等全身各个系统,检查项目包括X光检查、CT扫描、MRI成像、超声检查、PET - CT检查等,满足不同患者的诊断需求;香港综合肿瘤中心采用“外科+肿瘤科+放射科+药剂师+专科护士”跨专科团队协作模式,提供涵盖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实现从筛查、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二者均为深圳的改造提供的宝贵的经验。

图1 香港综合影像诊断中心入口标识

图2 香港综合影像诊断中心入口标识

经过实地调研,我们梳理了两个医疗中心在功能设置、空间布局、装修标准、设施设备配置及医疗工艺标准等五个方面上的成功经验。具体情况如下:

(一)科学设置医疗功能

功能分区精细化。两个中心均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了细致划分。影像诊断中心设置了检查区、报告区、患者休息区和医护办公区等;检查区内又根据X光、CT、MRI等不同检查项目进行了独立设置,避免了不同检查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肿瘤中心设置了诊断区、治疗区、康复区和病房区等,各个区域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

图3 肿瘤中心诊室设置标准

图4 开敞式留观中心

流程优化。在功能设置上,两个医疗中心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就医流程。在影像诊断中心就医的患者,从登记挂号后可直接前往相应的检查区域,检查完成后在报告区等待结果,过程便捷高效。肿瘤中心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患者在诊断区完成各项检查后,直接在治疗区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减少了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的奔波。

图5 胃肠镜苏醒室

资源共享。两个医疗中心注重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共享一些行政和后勤资源,降低了运营成本。如影像诊断中心的部分设备和技术可以为肿瘤中心提供支持,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合理的空间流线布局

合理利用空间。商办建筑改造面临着空间有限的挑战,但两个医疗中心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了空间的合理利用。在建筑内部,拆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隔断,增加了空间的通透性。例如,影像诊断中心的检查室采用了开放式设计,既保证了检查的独立性,又便于医护人员的协作。肿瘤中心的病房区则采用了紧凑的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了多个病房,满足了患者的尊严和隐私需求。

图6 肿瘤中心独立化疗日间病房

图7 肿瘤中心开放式化疗日间病房

流线设计合理。在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流线,在各个区域之间设置了明显的标识,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快速找到目的地。患者流线和医护人员流线分开设置,避免了交叉感染。患者从入口进入后,通过专门的通道到达各个检查和治疗区域;医护人员则通过独立的通道进入办公和操作区域。

预留发展空间。两个医疗中心在空间布局上预留了发展空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增加,可能需要对设备和功能进行更新和扩展。预留的空间用于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避免频繁的大规模改造。

点击文字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广告

(三)环保温馨的装修标准

材料选择环保安全。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两个中心都严格遵循环保和安全的原则。墙面和地面材料选用了环保乳胶漆、防滑地砖、抗菌墙板等无毒、无味、防火、防潮、易清洁的材料,对于检查室和治疗室等特殊区域,采用了具有防辐射、抗菌等功能的材料,保障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图8 走廊装修风格

色彩搭配温馨舒适。装修色彩的搭配十分讲究,整体色调以柔和、温暖的颜色为主,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一些区域通过艺术陈设、绿植等装饰元素,增加了空间的美感和生机。

细节处理精致入微。在装修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怀,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护人员工作的便捷性。例如,在走廊和楼梯间设置了扶手,方便患者行走;在病房内设置了可调节的病床、独立的卫生间等人性化的设施等等。

(四)先进的设施设备配置

设备先进齐全。两个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影像诊断中心拥有最新的CT、PET-CT、MRI等设备,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影像诊断服务。肿瘤中心则配备了先进的化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等,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9 肿瘤中心CT检查室

布局合理方便使用。设施设备的布局根据功能需求进行了合理安排。影像诊断中心的不同检查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便于患者根据检查项目快速找到相应的设备。肿瘤中心的治疗设备与病房、手术室等区域相邻,方便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维护管理规范。两个医疗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建立了设备档案和维护记录,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图10 腔镜手术室

图11 腔镜手术室移动设备存放点

图12 医用气体监测报警器

(五)规范的医疗工艺设置

两个医疗中心的医疗工艺设置遵循国际医疗标准和规范,满足院感防控要求。在建设规划上做到了洁污分区明确,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的闭环管理,手术室的压力梯度精准控制,化疗药品存储库的负压保障环境安全。

图13 内镜清洗室

图14 消毒灭菌室

深圳本土化改造策略

(一)功能设置:智慧赋能,精准配置

在商办建筑改造为医疗中心时,可以部分借鉴香港的经验,根据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并通过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智慧医疗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就诊体验,提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等措施缓解商办物业改造为专科诊疗中心带来的人流组织和市政交通问题。

(二)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安全优先

在进行空间布局规划时,全面深入地考量空间的高效利用以及流线设计的合理性,科学规划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流线。通过科学划分不同功能区域,设置清晰明确的指示标识,确保患者沿着顺畅且互不干扰的路线行进。严格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标准,利用物理隔断、通风系统优化等手段,避免患者流线与医护人员流线之间出现交叉,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三)装修标准:创新材料,人文关怀

在环保材料选择上,引入深圳本土企业研发的新型抗菌、抗病毒材料,如纳米光触媒涂层墙面材料,增强防护性能。在空间设计中融入岭南文化元素,通过艺术装置、特色壁画展现深圳地域特色,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在病房设置亲子陪护空间,满足特殊患者需求。

(四)设施设备配置:灵活选型,智慧运维

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合理布局,方便使用。如因CT、PET-CT、MRI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设备因辐射环评审批条件的限制无法配置,可采用其他先进且无辐射顾虑的替代设备,辅助判断病情。建立完善维护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建立设备档案,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医疗工艺标准

严格遵循国家医疗标准和规范,做好洁污分区明确,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的闭环管理。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院感防控要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医疗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诊疗过程,实现医疗质量的动态管理与全程控制。

将商办建筑改造为国际诊疗中心,是深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城市更新的创新路径。通过借鉴香港经验,结合本土实际精准施策,不仅能盘活闲置资产,更能为市民与国际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助力深圳建设国际化医疗高地。

王子佳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设计总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家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中心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近零能耗建筑测评专家组专家

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建筑与装备专委会专家委员

深圳市绿色低碳医院建设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实验室安全专委会专家委员

长期专注在医疗项目、科研及实验室项目的设计与建设管理领域,担任深圳市吉华医院项目、深圳市新华医院项目、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项目等30个专科及大型综合医院项目的前期项目主任,同时也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的前期项目主任,著有专著一本,合著一本,发表论文16篇,拥有14项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主要起草人参编国家规范、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20余本。

广告

加入医建同行社群

请备注姓名+行业

筑医台融媒体 · 传播矩阵

来源:筑医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