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父母已经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意愿很低,甚至觉得找对象都很麻烦。大龄单身男女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岁了,对婚姻一点也不着急。父母催婚催得越紧,效果反而越差,还会引发子女的反感。有的子女被逼急了,干脆不回家,甚至把父母联系方式都拉黑了。其实,
很多父母已经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意愿很低,甚至觉得找对象都很麻烦。大龄单身男女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岁了,对婚姻一点也不着急。父母催婚催得越紧,效果反而越差,还会引发子女的反感。有的子女被逼急了,干脆不回家,甚至把父母联系方式都拉黑了。其实,儿女们的缘分,父母是看不到的。与其拼命催婚,不如告诉他们,在什么情况下,缘分才会出现。
不懂“吊桥效应”的人,很容易错过缘分。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第一步,让一位女生站在卡皮诺拉吊桥上。这座桥长450英尺,宽只有5英尺,悬在230英尺高的峡谷之上,走过的人无不胆战心惊。几位单身男子走上吊桥时,刚好遇到这位女生搭话,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第二步,同样的女生站在一座普通的小桥上,同样和路过的男人搭话,也留了联系方式。结果发现,在吊桥上的男生普遍认为女生更迷人,而且有一半主动打电话联系她;而在普通小桥上,经过16位男士,却只有两人打了电话。
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当一个人因为外部环境而心跳加速时,如果恰好遇到某个人,他会误以为自己是因为对方而心动。简单来说,由环境引起的心跳加速,和遇见喜欢的人产生的心动,感受是一样的。如果年轻人对这种感觉过于克制、怀疑,就可能错过真正的缘分。
唐朝河北博陵有一位书生崔护,一心考取功名,自视甚高,多次拒绝媒人的说亲。有一次他落榜后去散心,口渴时敲开一户农家讨水喝。开门的是一位美貌女子,崔护当时内心悸动。但他觉得自己落榜了没资格表达爱意,便离开了。整整一年,他始终念念不忘那位女子。第二年桃花盛开时,他再次来到那户人家,却发现敲门无人应答。女子就这样不见了。于是他写下那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其实崔护第一次见到女子时,已经走了很远的路,身体疲惫加上心动,让他心跳加速。但那一刻他没有表白,最终错过了这段可能的感情。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形,但他们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情感,结果回头才发现,那段感情早已成了回忆。
真正懂得“吊桥效应”的人,往往能抓住两次机会。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罗丝和杰克的爱情令人羡慕。其中有一个经典镜头:两人站在船头张开双臂,仿佛拥抱整个海洋。那一刻虽然危险,但心跳加速让他们紧紧相拥,彼此靠近。穷小子能得到富家女的青睐,不只是巧合,也是因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第一个时机,就是当你对一个人心动的时候。如果你犹豫了,试图平复心情,那么机会很可能就此错过。心动的那一刻,是最有勇气表达爱的时候。也许说了会被拒绝,但不说出来,永远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回应。如果对方也在心动,你却沉默了,岂不是遗憾终生?
第二个时机,是在你和那个人距离最近的时候。越是危险的情境,越不要逃避,而是要主动靠近。特别是男生,只要伸手,90%以上的概率都会接到女生的手。牵手往往从这一刻开始。两个人一起走过危险的吊桥,彼此扶持,之后的日子也会记得曾经的陪伴。
现在年轻人常见的约会方式主要有三种:爬山、户外活动、健身。这些活动会让人运动后心跳加快,脸颊泛红,情绪高涨,更容易产生好感。如果是几个人一起去,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会自然拉近;如果是两个人单独出行,更是容易成为彼此依靠。很多情侣就是在一次登山旅行后,感情迅速升温,甚至决定共度一生。
当然,网上认识的人,聊久了心动了,也要敢于见面。漂洋过海去看对方,拉近距离,才能促成感情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找对象要宁缺毋滥,结果一次次犹豫、反复确认。等确定是真的爱了,再去寻找,人早已不见踪影。有时候明明知道是爱了,再联系却发现对方已经恋爱了。因为害怕花朵凋谢,就不敢种下花种,这未免太愚蠢了。
爱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完美无缺,也不是一开始就决定一生一世,而是愿意包容他的不完美,从珍惜每一段相处的时光开始。我们会遇到成千上万的人,总会有一个人让你心动,那一瞬间的感觉,就是缘分。
机会就在眼前,关键是你能不能抓住。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