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法,明广德州(今安徽省广德市)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贡生,曾任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教谕、遂安县(今淳安千岛湖一带,淳安、遂安两县于1958年合并为淳安县)教谕。
广德周法与淳安余穆的深厚友谊
作者:徐厚冰
周法,明广德州(今安徽省广德市)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贡生,曾任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教谕、遂安县(今淳安千岛湖一带,淳安、遂安两县于1958年合并为淳安县)教谕。
周法在遂安任职虽然仅短暂的两年,却与遂安十五都古溪口(今千岛湖镇云林村)廪生余穆结下了深厚友谊。
余穆(1533-1597),字舜宾,号历山,淳安云林名门望族余氏。邑廪生,博学富闻。时逢阳明弟子王畿赴遂安讲学,地方书院复兴运动兴起,余穆便在祖居向善寺创建“阳明祠”,并主导兴建“龙田书馆”,成为传播朱熹理学与阳明心学的乡村教育基地。
一、“载木送友”的故事
万历初(1573),周法任绥安训导,是时其年老多病,打算告老还乡,就委托门徒余穆为身后事采集木材为制作棺木作准备,余穆就承诺相助。
次年(1574),周法以病告辞,因时间仓促,没有及时与余穆告别,没有想到余穆竟然载着木材,日夜兼程已送到港口,等着周法。周法非常感动,在船上挥笔写下了答谢诗《舟中奉谢余舜宾老友》一首。有诗《序》曰:“余子舜宾,素著奇节。予教遂数年,采木为身后计,舜宾许诺。致仕疾归,未别,竟载木兼程送至港口。高其义,书此谢之。”
二、周法《舟中奉谢余舜宾老友》
舟中奉谢余舜宾老友
明·周法
悠悠远行归,匆匆逝长道。
狮山桑始青,龙渡春未老。
拂衣含笑归,别时行草草。
雄才超末流,然诺重金宝。
情与物俱驰,挂剑何太早。
罗雀总炎凉,祶袍谁复晓。
信义山可移,生死展怀抱。
区区何足论,偏怪交情好。
【结语】
这首《舟中奉谢余舜宾老友》诗词,是广德人周法用典型的古代谢词写法,以简练的文字,既记述了“载木送友”其事,又歌颂了余穆其德,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重信守诺、知恩图报的君子之交,体现了古人"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
撰写此文时,淳安县余归利先生提供了重要史料,致谢!
【参考文献】
①胡文銓修、(清)周廣業纂《廣德州志》,卷三十,貢生,二十四,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刻本,第938頁。
②(清)胡有誠修、(清)丁寶書纂《广德州志》,卷三十五,貢生,二十五,清光緒七年[1881]刻本,第1035頁。
③(清)吳世榮修、(清)鄒伯森等纂《嚴州府志》,卷二,官師,訓導,清光緒十六年[1890]刻本,據清光緒九年(1883)刻版增刻,第393頁。
④(明)韓晟修、(明)毛一鷺等纂《遂安縣志》, 抄本年代不詳 據明萬曆四十年(1612)刻本抄,第10頁。
⑤(民國)余宗玠等纂修《云林余氏族谱》,卷七,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
图文编辑徐厚冰,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文史研究会会员。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转发此文时,请标明作者及来源。
来源:文荟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