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现状:体制内中医体系存在僵化问题,政策保护,部分医院存在 “以药养医” 现象,中药价格虚高且疗效评价模糊;民间中医更灵活但鱼龙混杂;梁冬、徐文兵等IP通过《黄帝内经》推广中医文化。
十三·东哥饭局第114期(杭州站),本期饭局主要围绕创业逻辑与投资策略展开。
包括:包括中医的争议、电商创业逻辑、新能源车售后市场、医美行业的机遇与风险、投资策略以及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宏观分析等。
注:以下内容为脱敏干货梳理
讨论争议:有人质疑中医属于“玄学”,缺乏对比实验;另一方则认为中医是科学探索的一部分,强调其在民间实践中的有效性。
中医现状:体制内中医体系存在僵化问题,政策保护,部分医院存在 “以药养医” 现象,中药价格虚高且疗效评价模糊;民间中医更灵活但鱼龙混杂;梁冬、徐文兵等IP通过《黄帝内经》推广中医文化。
未来方向:药食同源产品(茶、酒等)或成中医现代化突破口,需强化销售渠道合作(如1919酒类平台)。
护手霜案例:通过聚焦细分市场(护手霜),靠用户自传播和线下渠道沉淀,以低广告费(4.2%)实现高净利润(33%),精准定位中高端市场,避开低价内卷。AI生物合成技术掌握全球10万+香精香料配方(护城河)
选品策略:避开竞争激烈的领域(如彩妆),选择需求稳定、对手“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品类。避免在“你有别人也有”的赛道内卷。
规模焦虑:避免盲目追求规模,“小而美”的生意更可持续。小领域做到世界第一,比大行业第100名更赚钱。
4S 店的致命伤:只换不修、覆盖不到县城,而新能源车 8 年质保期后,电池维修、二手车处置等需求爆
第二增长曲线:与格林美等上市公司合作回收电池废料,同时切入低价卖车市场,单店年产值达1000
风险预警:警惕规模焦虑,聚焦盈利模型而非盲目扩张,100家店赚3亿,比1000家店亏5亿舒服得多。
5医美与大健康:暴利与风险并存轻医美崛起:水光针、胶原蛋白注射等低风险项目受捧;但广告法限制功效宣传,导致获客成本激增,传统投电梯广告的模式难以为继,转而依赖「美容机构转介绍」等私域渠道。
产品创新方向:人源性胶原蛋白针(如锦波生物)因稀缺性成为爆款,但批文门槛极高;牛胶原填充剂从骨科跨界医美,需警惕监管风险。
渠道分成内幕:70%成本用于渠道分成,如医美机构与美容院按 “7:3” 比例分成,美容院推客单价2万元的水光针,单次分成可达6000元,导致终端价格虚高。
6投资与财富管理股票投资逻辑:A股90%是炒作,价值投资比中彩票还难,机构亦难逃周期(如中概股暴跌)。建议不懂不投,专注茅台、腾讯等长线价值股。把钱交给信任的人,腾讯交给马化腾,拼多多交给黄峥,他们犯错的概率比自己选股低得多。
中国旺旺30年稳居零食第一,广告费几乎为零,靠的是80年代建立的渠道护城河。而化妆品前50名中,90%靠砸钱买流量,这种生意本质是『慢性自杀』。
给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建议:
三大概率法则:投资稳定国家、稳定行业、稳定公司,如消费、医疗等永续赛道。规避政治正确陷阱:不盲目跟风新能源、芯片等热门赛道,当所有人都在讨论某个机会时,风险已经大于收益。
全球资产配置:
核心优势:
对比中美文化基因:美国是狩猎文化,2% 精英服务98%懒汉;中国是农耕文化,基因里刻着光宗耀祖的奋斗密码。这种差异造就了中国3亿中产的创业活力,福建人骨子里就不想上班,这是刻在 DNA 里的商业基因。全产业链优势:从芯片到化妆品,全产业自主突破,中国用 20 年走完西方百年历程。危机适应能力:非洲、东南亚的中国创业者「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钻」,这种「野草般的生存能力」是欧美企业无法匹敌的。风险与挑战:过度规模追求导致产能过剩;全球化受阻(如供应链外迁越南、印度)
给企业家的建议:保持自由现金流,避免依赖单一市场;深耕“战争也需要的生意”(如基础消费品)。
总结
经营企业要放弃规模想法,追求利润;创业是为了自由健康和快乐,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更不能为了创业把自己和家人陷入苦境;到了一定规模和利润,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需要克制;创业选择大于努力,差异化竞争。好生意是别人算不清你怎么赚钱,而不是你赚了多少钱。
真正的商业机会都藏在“反共识”里 —— 不追风口,不拼规模拼壁垒,不看短期看周期。当你在自己的能力清单里找到别人三天做不完,你三分钟能搞定的事,就找到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