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2025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暨第二届宜昌楚商大会举行。一群熟悉的身影再次齐聚宜昌,“论道”营商环境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
五月峡江,动能澎湃。
5月19日,2025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暨第二届宜昌楚商大会举行。一群熟悉的身影再次齐聚宜昌,“论道”营商环境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
心怀乡情
胜利在向我们招手,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离目标愈近,精神应愈勇,奋斗应愈勇。
眷念乡土
他们将前沿技术引入田间地头,用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不改乡音
他们将时尚潮流植入街头巷尾,用创新创业营造的新业态、新场景,不断为城市聚人气、拢财气。
他们就是选择返乡的宜昌楚商、楚才,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营商环境投下了赞成票,用真金白银为家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推动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4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
携项目回投
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5月16日,宜昌市点军区江南科创园,宜昌青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组装完成的化学机器人正在调试。调试完成后,这些机器人将交付给人福、中科院某所使用。
记者王昌明 通讯员黄红 摄
青葵机器人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陈南江是宜昌人,副总裁林燕文是宜昌女婿。
▲陈南江(右)和林燕文在调试产品。
2021年,两人聚焦化学医药与工业教育智能制造场景,成立青葵智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高校及企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2022年底,在做好充分的技术积累后,青葵智造落户宜昌。去年,公司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
“宜昌的产业基础好,我们又有乡土情结,回乡创业是必然选择。”陈南江说。
▲三峡创谷
近年来,宜昌持续深化“四个重大”推进落实机制,加力实施“五个一”产业链招商,“3+2”主导产业集群崛起,立体交通枢纽全球联通,构建起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吸引众多楚商携项目回归。
2022年,宜昌楚商代德明投资150亿元,在宜建设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专注于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发展。
▲5月13日,楚能新能源宜昌基地航拍。记者付蓓蓓摄
2024年,楚能凭借稳定的交付能力及优质的产品性能,成功进入电力行业“五大六小”供应商集采范围目录,全年完成产值81.5亿元。
“我希望吸引并带动更多资本、人才‘洄游’宜昌,共同提升楚商品牌影响力。”代德明说。
宜昌高度重视楚商回归和乡情招商工作,出台《宜昌市推进楚商回归和乡情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梳理集成“楚商回归”政策清单,用系列真诚举措,让项目“引得来”、楚商“留得住”、企业“发展好”。
▲春节前夕,宜昌相关部门在京组织政企签约仪式。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供图
“我们预计用两年时间建设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华中研发中心。”近日,忙着和客户签订合作协议的邹佩霖壮志满怀。
2022年,邹佩霖在北京与朋友共同创立北京云之印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在伍家岗区招商部门的多次对接下,他决定回乡发展。
在宜昌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今年3月,云之印华中科技总部在宜昌挂牌成立,并陆续与湖北交投集团、湖北CA等单位建立联系,合作推进产品应用。
在同一园区内,邹建伟也忙着与企业洽谈合作事项。
2023年底,感受到家乡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上海发展的他带着数字科技项目回乡创业,从公司注册、场地选址到人才招聘等,伍家岗区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
“客户信任度更高,合作更顺畅,归属感更强。”回乡一年多,邹建伟感触颇深。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还巢。2024年,全市楚商返乡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6个,占总签约项目的13.3%。今年1-3月,签约楚商返乡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5个,占所有签约项目的26.69%。
引技术回乡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分拣、装箱、打标……5月17日,秭归华维电商物流园内,一箱箱伦晚从长江边儿(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出发,运往全国各大城市。
图片来源 秭归融媒
今年,这家公司已线上销售伦晚830多万斤,比去年同期翻两番。
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留宜,宜昌开展“创业一件事”改革、建立“1+1+N”服务机制等,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用工保障、业务帮办等服务,让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有方向、有资源、有信心。
2020年,郑玉芹随爱人回秭归创办这家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家乡鲜果。相关部门提供用工和资金支持,让公司走得更稳。
“市场已经拓展到全国22个省,预计今年伦晚销售超1000万斤。”郑玉芹说。
同样源于柑橘产业,在成都工作的90后小伙儿姚宇波选择回枝江创业。
去年12月,带着从成都某柑橘研发中心购买的新品种,姚宇波成立宜昌时光果栈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和100多家果农签订协议,推动产业升级。
“这些品种在成都已经种植成功,个别单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小规模上市后,每斤卖到50多元。”姚宇波希望这些优良品种可以在枝江种植,让家乡果农受益。
近年来,山清水秀的宜昌,培育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版图,让返乡创业大有可为。
▲枝江市电子商务产业园
5月17日,点军区牛扎坪村,返乡青年王皝用手机小视频记录着食用菌生长的瞬间。
2022年,从部队退伍的王皝回宜发展食用菌相关产业。他抢抓农产品直播带货机遇,组织拍摄系列爆红短视频,推介宜昌特色食用菌产品。借助三峡大学、宜昌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资源,聘请专家为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
如今,他已带领10多家农户联合种植赤松茸等特色食用菌,年销售额稳步提升。
与王皝相似,不少返乡创业者用技术和智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助力。
▲当阳市光彩置业返乡创业园
在当阳市淯溪镇勤丰村,90后青年张韵正用社交平台推广智慧农业。“虽然已实现机械化,但智能化还有很大空间。”今年初,她辞去武汉工作,回乡加入父母开办的合作社。
2022年,在外跑运输的雷华平回到长阳,采用新兴育苗技术,种植近70亩的高山蔬菜。去年,销售额超100万元。
2021年,在福建深耕茶文化十余年的余梦佳回到宜都,通过开设公益研习班、举办茶文化公益活动等,致力于茶文化传承、茶艺技能推广及茶产业融合发展。
助消费回升
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5月17日,点军区联棚乡福安村的锦瑟时光农乐园里,鲜花绽放,一群群年轻人在这里休闲娱乐。
农乐园的主人张丽是90后,曾在瑞士学习酒店管理。回国后,她关停家中的生猪养殖场,致力于打造以垂钓、花海、餐饮、儿童游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去年,农乐园接待游客量近10万人次,年销售额900多万元,预计今年突破1000万元。
近年来,宜昌明确提出“为青年人筑城”,通过系列举措,吸引大批年轻人“归巢”。针对回乡创业者,构建起“返乡有补贴、创业有平台、税费有减免、贷款有渠道、用地有保障”的政策支持体系。
▲ 城发城寓·青年未来城(银钻)。宜昌城发集团供图
“宜昌的租金优惠和政策支持,让创业更容易。”在宜昌二马路,前往顶点台球俱乐部消费的青年络绎不绝,让回乡创业的肖功程信心满满。
2021年,肖功程大学毕业。次年,他回宜昌开办户外俱乐部。为更好满足青年群体消费需求,他于2024年在二马路开办台球俱乐部。目前,他的两家酒吧、一家男装店和一家泰式轻食店正在筹备中,全部将于今年开业。
▲2024年12月夷陵区开展网创(直播带货)培训,学员分组实施夷陵特产带货销售。
今年3月,返乡创业青年蒋荣华在夷陵区醉三峡创业园免费参加了网络培训班。如今,已顺利进行30余场小商品直播,营业额突破5万元。
▲蒋荣华(右)利用培训班所学进行直播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宜昌消费场景不断升级,业态更加丰富,激发了城市发展新活力,也成为更多青年回乡创业的“新引擎”。
去年6月,在杭州做自媒体近7年的王平回宜发展,专注于旅行、美食、时尚、创意、娱乐等方面的短视频创作与推广。目前,已经与瑶姑娘、秋姨娘大锅台、七佳游泳健身等多个宜昌本地商家开展合作。
也在去年,从外地返乡的吴卓和朋友在宜昌城区二马路开了橘子面团面包店,如今销售火爆,预计今年可以收回成本。
在各类政策的强力吸引下,2024年,宜昌全市新增返乡创业人员5886人,同比增长15.8%。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返乡创业市场主体3289个。
▲春风行动招聘会上,返乡创业服务区热闹非凡。
从新能源到现代农业,从数字经济到文旅融合,宜昌的返乡创业者们用行动诠释着“归去来兮”的新内涵,掀起一场场“洄游”热潮。
随着新一届宜昌楚商大会的举办,又将有新的一批楚商、楚才加入到返乡投资、创业的热潮中,继续谱写峡江两岸的创业篇章。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