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无声”,支付宝为什么还没放弃社交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9:42 1

摘要:界面的右上角有通讯录、发起群聊、添加朋友和扫一扫,点开聊天框,用户不仅可以用文字和语音与好友聊天、发表情包,点击右下角的“+”号,还可以拍照、发红包、发图片和视频、跟朋友说悄悄话等等。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支付宝的消息界面,越来越像微信了。

近日,支付宝又悄悄上线了语音通话功能,增加了这项功能的支付宝,社交味更浓了。

图源支付宝APP截图

不过,尽管支付宝官方的说明中,列举了支付宝语音通话功能的特殊性,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少有用户会用支付宝打电话,甚至很少有用户在支付宝中聊天。

十年来,支付宝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社交梦”。

从2015年推出“生活圈”,到后续推出“生活号”、去年内测的“兴趣社区”等,都是在试图增加自身的社交属性。

时至今日,支付宝对“社交”依然情有独钟。加入AI大模型的布局浪潮之后,支付宝在去年9月上线了一款服务型AI独立APP——支小宝,用户可以通过与支小宝对话,快速订票、点餐、打车、查询附近吃喝玩乐等等。

把平台的属性越做越“社交”的同时,支付宝的“流量焦虑”也十分明显。

近期,不管是在支付方式还是与支付相关的攒钱、投资等方面,支付宝都在试图让操作和玩法变得更有趣味性、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比如此前,其出动地推“铁军”布局“NFC碰一下”支付;推出支持用户与好友共同攒钱、记账的“小荷包”;上线更细化的“无痛”攒钱方式“笔笔攒”等等。

为“支付”引流之外,支付宝还在努力成为一个功能更多元的工具。比如其还布局了AI健康、餐饮、出行、直播、短剧,此前,其还宣布“将投入10亿现金、百亿流量加码扶持内容创作者”,加大内容布局。

但尽管进行了多种尝试,能真正让支付宝实现用户增长的还是支付,支付宝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也仍然是“支付”。

尽管还有诸多“梦想”,但关键时刻,支付宝还是要靠支付来“自救”。

支付宝上线语音通话功能,

还没放弃社交梦?

从支付宝官方的回应来看,此次上线的语音通话功能,其定位是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

“推出这项功能是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完善、资金安全更多一重保障,转账前不妨打个电话给朋友确认,防范被骗更安心。”

从实际操作的界面显示和功能上来看也确实如此。

用户如首次使用语音通话,会看到一个新功能提示页面,显示的三条提醒分别为:账号经过支付宝实名认证更安全;通话中无变声,保证真实性,以及不储存通话内容,私密有保障。

首次使用支付宝语音通话时的显示页面,图源支付宝APP截图

开启通话时,支付宝语音通话界面除了显示昵称之外,还会显示对方的真实姓名。用户如担心隐私问题,也可以在支付宝隐私设置中选择不向好友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

看得出,支付宝很希望能给这个被大众司空见惯了的功能,做出一些自己的特色。

除了安全属性相对更高,支付宝的这项语音通话功能在其他方面上与其他APP上的语音通话功能类似。比如用户可以自主控制麦克风和扬声器的开启与关闭,也可以开启小窗模式,方便用户在通话时进行其他操作等等。

但功能是不是真的吸引人,往往不在于单个功能本身,而是在于整个APP的性质和使用环境。

即便支付宝把语音通话这个功能做得再便捷,也无法改变很少有用户会在支付宝里打电话的情况。用户想要聊天还是会去微信,支付宝的语音通话功能更像是对支付功能的一个补充。

在社交平台中也有用户吐槽称,“谁平时在支付宝聊天啊”“就算故意想去试试支付宝的语音电话好不好用,都要先花点时间找到自己的朋友在哪里。”

也有用户从增加隐私性和便利性的方面考虑,认为如果支付宝开通语音通话是为了防止电信诈骗,或是方便特殊人群使用,还不如开通视频通话。

同时,对于在打电话时显示真实姓名一事,用户的观点也是两极分化。有用户认为涉及金钱的场景如能得知对方的真实姓名,可以让自己更安心;但也有用户反对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认为这个设计有暴露隐私的风险。

其实,语音通话是一个社交属性非常高的功能,推出语音通话也是支付宝强化社交属性的一次尝试。

从微信在2015年春节的红包大战中大获全胜之后,支付宝就一直对建立社交场景“情有独钟”。

当年的8月,支付宝就在9.0版本中推出了“生活圈”,后又在多个版本中对生活圈进行了完善,曾经被吐槽有些像微信“朋友”、有些像大众点评的“口碑”、有些像豆瓣的“圈子”,都是“生活圈”下方的入口。

“生活圈”还一度从二级入口被提到首页,占据主页的一半,足见当时支付宝对社交布局的迫切程度。

2016年,支付宝又推出生活号服务,相当于微信公众号,商家可以在其中发布信息及提供服务;2022年支付宝将“生活号”设置在了底部菜单栏的中心位,还新增了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还引入了泛财经、生活、休闲等内容类型的MCN,似乎又意图进军短视频领域,吸引更多用户。

这些动作看起来对标微信的意味十足,但仍然没给支付宝整体增加太多的社交属性。时至今日,支付宝仍然跑在圆“社交梦”的路上。

去年,支付宝曾内测了“兴趣社区”功能,用户可根据兴趣爱好加入徒步、骑行、钓鱼等不同兴趣小组,互动讨论、发布帖子或参加活动,系统会根据用户偏好推荐小组和帖子。

也是在去年,支付宝经过了近一年的预热推出了一款新的APP“支小宝”。这是一款服务型AI独立APP。支小宝主要有三个功能页面:此刻、对话和灵感。

其中“此刻”是基于用户的日常习惯和生活场景提供服务,比如页面会显示天气预报和穿衣助手、乘坐地铁的领卡指引等等;“对话”就是聊天,AI可以回复基本的生活问题,提供生活办事服务;“灵感”主要是与智能体对话,用户可以获得更专业的回复。

生活办事服务是支小宝的核心亮点,用户可以一句话就让支小宝帮忙订机票、查询火车票、寻找美食、电影、调出电子社保卡等等。

支付宝APP中的支小宝界面,图源支付宝APP截图

支付宝也在APP内给“支小宝”的插件安排了一个好位置,用户在支付宝首页下拉页面即可体验。

可以说,支付宝为了变得更“社交”,使出了浑身解数,尽管多年默默无闻,但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它依然在投入的路上。

需要年轻人的支付宝,也有流量焦虑

支付宝在努力变年轻。

比如针对年轻人储蓄诉求开发的几款产品,“小荷包”、“蚂蚁星愿”,都设计了更有趣味性的玩法帮助用户攒钱。

比如小荷包下方的“剧本攒钱”入口,用户可以挑选不同类型的剧本,决定剧情走向,并转入存款,每日跟进剧情即可在一个月内走完剧情,并攒下资金;在蚂蚁星愿中,用户可以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带家人一起吃大餐、看一场演唱会等等,并设置每天攒多少钱、攒到多少钱的目标,设定完成后支付宝会自动扣款。

图源支付宝官网

除此之外,支付宝还有“悄悄攒”和“笔笔攒”,一个是资金不在余额里显示,一个是每花一笔钱都会自动存一笔钱到余额宝。

通过这些数额小、周期短、目标低的方式,可以让存钱变得更“无痛”,能让部分年轻人更频繁地使用支付宝。

在营销上,支付宝也在贴合年轻人喜爱的玩法和IP。

比如2021年,线上剧本杀红及一时,支付宝上线过线上剧本杀;多次与迪士尼、泡泡玛特、悲伤蛙、奶龙等IP合作。

为了让高校大学生多用支付宝来付款,支付宝还上线了学生证认证功能,用户通过支付宝的学生证认证后可以享受学生优惠。

支付宝之所以一直不遗余力地吸引年轻人,主要还是为了增加活跃度

其实,支付宝已经是一个超级App,2019年,支付宝官方宣布用户达到了10亿,之后不再更新数据。

如何盘活老用户、吸引新用户,一直是支付宝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2019年,支付宝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中份额已由82.8%降至53.6%。

基本盘受到挑战,再加上这些年其他APP持续争夺用户注意力,支付宝的流量焦虑也很明显。

背靠阿里的支付宝,在此之前也一直与阿里系产品深度合作。比如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饿了么、盒马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高德地图等出行服务平台的支付场景,几乎都在给支付宝导流。

这些仍然不够,即便拥有大量的流量来源,支付宝也因其工具属性过强,导致流量的转化能力十分有限。

根据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在日活跃用户大于5000万的App中,支付宝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仅7.8分钟、几乎垫底。

另外,作为蚂蚁集团的重要产品之一,支付宝也是集团在2025年谋增长的关键。

此前,随着整改接近尾声,蚂蚁集团在2024年刚刚进入了加速奔跑的关键时期。2023年年底,蚂蚁集团进行了组织升级,将蚂蚁国际、OceanBase、蚂蚁数字科技三大业务变成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并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同时提出了蚂蚁“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

图源蚂蚁集团官网

去年年底,蚂蚁集团迎来了一位年轻的CEO韩歆毅、确定了将持续加大AI投入的新目标。

2025年无疑是蚂蚁集团与支付宝发展的关键之年,支付宝也要持续探索新玩法、新产品,在年轻群体心中刷新“存在感”。

开展多业务,成功的不多,

支付宝优势还是在支付

2003年,支付宝还是淘宝网推出的一款第三方支付工具,随着支付宝上的第一笔交易诞生,一个网上支付和网络信任的时代开启了。

但对于当前的支付宝而言,这个开启一个时代的头衔是光环,但工具属性鲜明,也让它在拓展多业务的时候面临挑战。

支付宝也早就不想只做支付工具了。

点开支付宝的应用中心,可以发现支付之外的领域,支付宝也涉猎不少。据不完全统计,支付宝在医疗、餐饮、出行、直播、短剧等行业都有布局。

比如此前支付宝推出AI健康管家,为用户提供找医生、读报告、陪看诊、问医保、管健康等服务;在餐饮、出行领域,支付宝主要是通过与商家以及出行平台合作的模式,吸引更多用户在餐饮和出行场景使用支付宝。

图源蚂蚁集团官网

除此之外,支付宝还在APP底部的中间位置增加了“视频”的功能入口,与首页、理财、消息、我的功能齐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支付宝的视频入口不仅做得很像短视频平台界面,还设置了直播和短剧两个二级入口。其中,短剧入口中显示的短剧数量不少,且多数作品可以免费观看全集。

在直播方面,支付宝还曾意图进军直播带货赛道,在2023合作伙伴大会上,支付宝直播产品负责人表示,“去年支付宝的直播内容将以内容型的慢直播为主,从今年年初支付宝开始引进了一系列经营类型的直播间,尝试直播带货。”

去年6月,支付宝在内容开放日上宣布,“将投入10亿现金、百亿流量加码扶持内容创作者,还将引入价值1亿的广告资源为创作者提供商业变现机会。”可见支付宝在内容方面的布局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但这些布局大多没什么声量。

支付宝要破局的关键,可能还是要靠支付。

去年支付宝推出的“碰一下”,就是在押注新一轮支付革命的举措。

这种通过手机NFC识别即可完成支付的付款方式,是支付宝继刷脸支付之外的又一次支付创新,用户只要解锁手机,碰一下感应区域,就可以完成支付。

这种不需要用户调出支付二维码的付款方式方便了支付步骤,再加上支付宝的大力推广,“碰一下”在线下的接入速度也是迅速的。

根据今年4月24日“支付宝碰一下”生态大会发布的最新数据,自首笔交易诞生以来的321天里,“碰一下”已布局全国超400个城市,5000+品牌、千万商家接入,场景从支付延伸至点餐、开门、骑行、入住等共计300种细分场景。

从用户角度而言,这个支付方式,比此前的刷脸支付更有创意。官方数据披露,“支付宝碰一下”用户数已破亿,一半是30岁以下年轻人。

除此之外,“碰一下”不仅可以用于支付,还可以应用于更多的生态连接,比如碰一下点餐、碰一下进入商家小程序等等,截至今年4月,已经有400万商家小程序让用户可以一碰即用。

当然,“碰一下”快速增长的数据一方面得益于功能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支付宝在布局初期的推广力度,后续,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降本,如何用“碰一下”连接更多的生态,是支付宝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体来看,支付宝“大力出奇迹”最见效的仍然是在支付领域,不过,支付宝能从“支付”身上找到的创新点已经不多了,未来它还是要继续多方尝试,寻找可能的增长机会。

来源:连线Insight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