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SCSPI)代表团近日访问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此访恰逢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在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国事访问。习主席高访余温仍盛,东南亚国家对于如何加强与中国合作、管控海上分歧及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挑战持续被热议。
闫岩,“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副主任,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SCSPI)代表团近日访问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此访恰逢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在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国事访问。习主席高访余温仍盛,东南亚国家对于如何加强与中国合作、管控海上分歧及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挑战持续被热议。
代表团此访拜会的机构和人士较为多元,除了菲律宾外交学院、菲大亚洲中心、菲中华研究学会、马来亚大学、印尼大学和印尼战略和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等长期研究海洋问题和周边关系的机构外,还有马来西亚国会、马来西亚贸工部、马华公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人民公正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默迪卡民调中心、东盟秘书处政治安全司、印尼海事安全局/海警、印尼外交政策协会、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等各政府机构、智库和社会组织进行了交流。
4月16日,代表团拜访菲律宾外交学院(FSI)
总体而言,东南亚国家对于菲律宾频频挑起的海上摩擦导致南海局势不稳已略感疲惫,南海议题在东南亚有所降温,危机管控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是核心议题。在特朗普政府高额“对等关税”政策的高压下,东南亚国家当前最关切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平衡对单一贸易与出口伙伴的过度依赖,并重构经济发展模式。
菲律宾:南海议题降温但仍将摩擦不断
代表团出访期间恰逢菲律宾中期选举,相较于两年前代表团访问马尼拉时,南海议题有所降温。小马科斯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如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贫困率反弹等问题是当前国内民众的核心关切。尽管小马科斯政府在黄岩岛、铁线礁等岛礁及附近海域制造事端试图转移视线,但小马科斯的阵营民望依旧低迷。前总统杜特尔特被国际刑事法院羁押一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杜特尔特阵营的选情。从选举结果也可看出,杜特尔特家族全面当选,阿基诺家族卷土重来,未来三年菲政坛斗争将更加混乱激烈。
图源:AP News
在代表团与菲媒体和民众的公开对话“和平之路:南海争端的解决”活动中,关于中国海警海上执法使用水炮、黄岩岛主权归属、“南海仲裁案”的问题是菲各界关注的热点。依旧有不少菲民众认为“南海仲裁案”已彻底解决了中菲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认为菲南海主权争端只有与马来西亚共同声索的沙巴地区。
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菲有观点认为不必急于求成,尤其是不会强力推动在2026年菲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达成。也有学者表示,希望“准则”达成后可邀请域外国家签署。关于如何管控南海危机,中方学者指出菲应恪守2002年《南海各方宣言》第五条自我约束的承诺,菲学者建议将中菲在仁爱礁的临时安排协议扩展到黄岩岛、仙宾礁等。
美菲关系方面,有学者认为美菲关系已经到达高点,特朗普时期只会逐渐下降。菲学者担忧特朗普政府削减对外发展援助和军事安全援助的政策波及到菲,且美施加的17%的高关税也可能导致菲购买F-16战机等装备合作的计划受到影响。关税问题上,美国向菲律宾施加的17%明显低于其他东南亚国家,有观点认为将给菲带来竞争优势,周边国家的海外投资将转移至菲律宾。但更多人担忧美关税政策将使电子及半导体产品出口和纺织品等出口核心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比亚迪、吉利和极氪等中国电动车品牌近年来陆续进入马尼拉。中国汽车品牌销售进入前三(次于日本和美国),获得菲律宾市场的认可,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民众对中国好感度。“反对中国不影响使用中国货。”
马来西亚:南海问题不是中马关系核心议题
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马来各界对华友好氛围热度不减。代表团此行拜访的默迪卡民调中心是一所独立民意调查公司。根据该中心近期关于马国民众对中国观感的民意调查,马国民众对中国的整体好感度再创新高。84%的受访民众对中马关系持正面态度,对中国的好感度也高达77%,并且马来裔和印度裔国民对中国的好感度也明显提升。
China Image Press Release 2024-Merdeka Centre China Image Press Release 2024-Merdeka Centre
一方面,马国民众已普遍认可中国在本区域影响力提升的事实,另一方面,安华政府上台后的外交和对华政策已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尤其是淡化南海争端方面的政策颇见成效。相较而言,马来民众认为美国导致南海问题复杂化,给区域安全带来挑战,对美好感度持续下降。
不过,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的“两面性”一如既往。尽管马来政府对海洋争端低调处理避免刺激中国,但其南海主张的立场和政策依旧强硬,海上油气开发等单边行为也持续进行。对于在油气开发、海上搜救等领域开展中马海上务实合作的建议,马来方面表态谨慎,更倾向于维持其既有政策。
作为当前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最大的挑战是来自美国的关税压力。一方面,马来要推动加强东盟的内部协调,以整体姿态与美国协商。另一方面自身也需要应对美国的保护主义浪潮。
关于特朗普政府对东盟各国课以重税,尽管东盟声称各成员国已达成共识,不会对美国进行关税报复且东盟要与美方开展对话,但印尼、越南、菲律宾等成员国依旧各自派出贸易代表团以双边方式对美谈判。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挑战在于如何协调构建东盟统一的区域立场,并且制定兼顾区域团结、外交智慧和经济韧性的应对策略。
双边谈判中,美国对马来西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保障美国技术安全、解决贸易逆差、马来企业配合美国的产业需求加大赴美投资力度等。因此,马来西亚自身也面临着调整战略,在美国保护主义浪潮中生存和突围的压力。
印尼:南海共同开发:Where? What? How?
4月21日,中印尼召开了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首次部长级会议,会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海上共同开发的合作文件。此事在印尼引发热议:在哪片海域哪个区块共同开发?开发渔业、石油还是天然气资源?采取什么合作模式如何进行利益分配?
中印尼防长“2+2”对话机制首次部长级会议
在与印尼各界的交流中,支持者认为与中国的合作可以帮助印尼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提升能源安全、吸引外资,促进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发展,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反对者担心,因油气共同开发是一种争议解决前的临时安排,和中国在“北纳土纳海”进行共同开发意味着印尼南海主张和立场的倒退。也有产业界人士担忧中国将在共同开发合作中占主导地位,不仅会影响国内本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可能导致印尼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有学者指出,印尼在与澳大利亚共同开发的实践中吃了亏,担心与中国合作将重蹈覆辙。
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有学者认为“No COC is better than a weak COC.”各国不应急于求成,仍应力求达成一个有监督和执行机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准则”。关于南海危机管控,应该考虑多边机制如何帮助稳定南海局势。海上合作方面,有学者指出中印尼两国海岸警卫队合作基础良好,2025年1月已举行了首次高级别会晤,应进一步开展合作深化互信。
区域安全方面,印尼各界对AUKUS的态度从担忧和抵抗逐渐转变为接纳。尽管印尼依旧对AUKUS引发军备竞赛、削弱东盟地位等问题表示关切,但态度已有所转变,逐渐接受这一机制在南海地区的存在,甚至有人士表示支持。
美国关税战方面,印尼是首批就关税问题与美开始谈判的国家之一,未来可能会加强从美进口成品油等关键商品及农产品。印尼各界也高度关注中美贸易战,一方面担忧中国货物向印尼倾销,另一方面试图在中美贸易战中寻找扩大出口市场、吸引外资回流的机遇。
此行的总体感受,是南海问题在东南亚各国明显降温。菲律宾中期选举中,中国和南海议题的分量远不及经济与民生;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倾向于保持现状,对菲挑起的中菲海上摩擦隔岸观火线上吃瓜,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应对美关税战和维持改善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东南亚各界对“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期待更趋理性,不再将其视为解决南海争端维持局势的灵丹妙药,更强调磋商作为多边交流机制的重要性。
菲律宾民众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另外两国。代表团在马尼拉参加的公开活动,被马尼拉时报、菲律宾商报、PILIPINO Mirror, Kumagcow, Pimai News等十余个当地媒体报道,同时数十个官方和个人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账号也进行了现场直播。尽管这种活动形式会导致参会中国学者被当地民众大面积攻击,但中方观点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扩散速度、传播广度都远胜于国际论坛和学术会议。
此外,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都对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抱有期待。海上,渔业资源保护、海警深度交流与合作、防灾减灾尤其是抗台风及海啸、船舶制造、水产开发等领域均被提及。陆上,“两国双园”、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与芯片生产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除菲律宾外,马来西亚和印尼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纽带逐渐加深,双边关系迈向新台阶。这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更是南海地区长期和平与稳定的保障。
4月25日代表团在东盟秘书处与东盟政治与安全司参会人员合影
来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