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糊弄式整改何时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7:25 1

摘要:永久基本农田,本应是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希望之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然而,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的黑家湾社区,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竟被建筑垃圾无情覆盖,完全无法耕种。

永久基本农田,本应是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希望之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然而,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的黑家湾社区,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竟被建筑垃圾无情覆盖,完全无法耕种。

早在 2024 年 11 月,当地媒体就对此事进行了曝光,当时乡政府信誓旦旦地表示会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可当总台财经调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看到的却是让人失望至极的景象:所谓的整改不过是简单地覆了一层土,轻轻扒开这层土,下面水泥块、钢筋等建筑垃圾密密麻麻,堆积如山。建筑垃圾清运工作丝毫没有开展,这块农田只能在建筑垃圾的重压下,无奈地面临着撂荒的命运。

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土地啊!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每一寸这样的土地,都关乎着我们 14 亿人的 “饭碗”。而建筑垃圾的长期覆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极其严重的。垃圾中的重金属、化学残留等有害物质会持续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农作物根本难以扎根生长,就算勉强长出来,也会因为吸收了有害物质而影响品质,最终威胁到我们的食品安全。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垃圾堆积不仅会滋生大量蚊蝇、传播病菌,让周边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一方面,部分企业和个人受利益驱使,为了降低垃圾处理成本,不惜违法违规,将垃圾倾倒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耕地保护与垃圾处理监管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让这些违法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当然,群众与企业对耕地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值得庆幸的是,据 5 月 19 日消息,针对这一问题,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要求彻底清运填埋的建筑垃圾,同步开展土壤检测与修复工作,还将对涉事运输企业立案查处。

然而,问题的根源远比表面现象更为复杂。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这片被侵占的农田背后暗藏着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某些建筑公司为逃避正规垃圾处理场的高额费用,与个别村干部达成"默契",以每亩地数百元的价格"租用"农田作为垃圾填埋场。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违法行为竟已持续两年之久,期间村民多次举报却始终得不到有效处理。

这种现象折射出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三大困境:首先是监管体系存在"最后一公里"漏洞。虽然我国建立了"田长制"等保护制度,但在基层执行中常常流于形式。其次是违法成本过低,现行《土地管理法》对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最高罚款仅为其年产值10倍,远低于违法收益。再者是耕地保护缺乏科技支撑,部分地区仍采用人工巡查方式,难以及时发现隐蔽性强的违法行为。


要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在技术层面,建议推广"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物联网传感器,实现24小时智能监控。在法律层面,应当修订相关法规,引入"按日计罚"制度和刑事责任追溯机制。在社会层面,需要建立有奖举报平台,鼓励群众通过手机APP随时举报违法行为,形成全民监督的防护网。

令人欣慰的是,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耕地保护数字化转型方案》中,已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前建成全国统一的耕地保护监管平台。该平台将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监测数据不可篡改,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违法风险点。同时,农业农村部正在试点"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农户给予生态补偿。

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耕地保护不能止于事后整改,更要建立预防性保护机制。希望这次的行动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这块被伤害的永久基本农田早日恢复生机。大家身边有没有类似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现象呢?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艺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