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文化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规模质效提升——通辽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解读之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7:23 1

摘要:近年来,通辽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挖掘通辽地区北疆文化资源禀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据通辽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9-2023年,通辽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扩大

近年来,通辽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挖掘通辽地区北疆文化资源禀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据通辽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9-2023年,通辽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扩大,发展质效同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向好态势。

一、市场主体量质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呈现

通辽市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文化产业单位市场表现更加活跃,单位的数量与发展的质量同步提升。五经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通辽市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986个,比2018年末增长7.6%,占我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量的6.0%。通辽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031人,比2018年末下降3.3%,从业人员减少,相对单位数量的增加,反映出优化管理、降本增效的市场化需要,文化市场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显。

二、经济效益平稳有增,文化传播渠道行业占据主导

在文化市场主体规模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实现了增长。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实现利润总额5581.8万元,比2018年(805.6万元)增长5.9倍,年均增长近1.2倍。分行业看,文化传播渠道实现利润总额5135.0万元,比2018年增长7.9倍,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的92.0%;内容创作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其他行业占8.0%。居于文化核心领域的文化传播行业效益增长显著。

三、文化服务业领衔产业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表现突出

截至2023年末,我市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19个,其中,文化服务业占84.9%,占比较2018年末增加2.9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达29.36亿元,占经营性文化产业的81.0%;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1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业占59.2%。文化服务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在带动就业方面也表现优异,截至2023年末,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8021人,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量的88.8%,占比接近九成。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