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输血” 到 “造血”!长治用心用情书写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7:45 1

摘要:5月的上党大地,助残暖流处处涌动。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之际,长治市交出了一份写满温度与担当的答卷:发放助学金惠及千余名寒门学子;建立残疾人康复救助和辅助器具适配专家库,康复救助年度任务完成率突破160%、辅具适配完成率近200%,均居全省前列;开展职业技

5月的上党大地,助残暖流处处涌动。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之际,长治市交出了一份写满温度与担当的答卷:发放助学金惠及千余名寒门学子;建立残疾人康复救助和辅助器具适配专家库,康复救助年度任务完成率突破160%、辅具适配完成率近200%,均居全省前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见证了市委、市政府对20多万残疾人群体的庄严承诺,更彰显了新时代太行精神的人文厚度。

民生实事 托起稳稳的幸福

初夏的太行山麓,一张张银行卡到账的短信提示音,一声声康复训练室的稚嫩童声,一件件量身定制的辅助器具,正编织成上党大地最温暖的民生图景。

“叮”,4月28日清晨,山西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李梦瑶(化名)的手机震动,5000元助学金到账提醒让她红了眼眶。这个先天听力障碍的姑娘,计划暑假到长治市特殊教育学校实习:“去年这时候,我还因为学费偷偷抹眼泪,现在不仅能继续学业,还能帮助更多孩子。”

李梦瑶的故事,是888个希望火种的缩影。2023年,市政府将“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列入政府民生实事。经初审、复审、核定等程序,于2024年5月底前,将2023-2024学年400.6万元助学金全部发放到834名资助对象手中。针对2024-2025学年助学工作,已完成助学对象摸底、与民政信息比对、市残联复审并报省残联审核等工作,确定888名拟资助对象。目前,正在发放助学金。

在平顺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小雨(化名)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这个因家庭贫困而险些错过黄金康复期的孩子,得益于“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他们不仅获得筛查诊断费用救助,还享受到了康复训练救助。

这些只是市残联以民生实事为抓手推进精准服务的一个缩影。“我们始终把残疾人的操心事、烦心事当作头等大事。”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武虹波在助残日座谈会上如是说。数字是最好的见证:2023年,全年完成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任务1024例,完成率134.38%;2024年,共完成1062例、完成率160.42%。为让全市残疾儿童有更多康复选择,同时市残联建立残疾人康复救助和辅助器具适配专家库,评估新增3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目前全市现有机构达18家。

就业创业 撑起自立自强天地

打纸样、缝外壳、加填充、缝制五官细节……5月12日,走进潞城区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展厅里热闹非凡。古稀之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海兰和妇女们一起坐在桌前轻拈针线,一针一线不仅缝出了憨态可掬的潞王虎,更织就了残疾人的“就业梦”。今年4月,潞城区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被中国残联、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第二批“美丽工坊”,我省入选两家。“我们现有残疾职工20多人,人均月收入超500元。”刘海兰说。

今年1月,屯留区残联开展2025年残疾人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16家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提供500余个工作岗位,涉及医药、文化、餐饮、家政等多个领域,助力残疾人达成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这是全市残联系统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多元就业格局的背后,是市残联持续发力的“组合拳”:两年来为1032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帮扶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村种植、养殖及电商、庭院经济等项目;对1630名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家政、康复、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服务,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组织340名农村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对1745名城镇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走访317家用人单位、拓展300个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为317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促进新增就业1146名。

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市残联以“就业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片”为目标,蹚出一条残疾人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服务升级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在武乡县监漳镇监漳村,肢体残疾人郭建军(化名)抚摸着新安装的浴室扶手,眼里闪着泪光:“灶台降了20厘米,卫生间装了防滑垫,院门口还修建了无障碍坡道,现在做饭洗澡都不用老伴儿帮忙了。”这样的变化,发生在全市56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中。近年来,市残联通过开展“一户一策”设计,专业团队将扶手高度、轮椅转弯半径等细节纳入考量,制定起居室、卫生间、地面、水电线路等一系列改造方案,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提高残疾人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借助全国助残日、宪法日、爱耳日等重要节点,市残联广泛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政策宣传、就业招聘、康复义诊、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用心用情用力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一系列暖心服务,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

这样的用心服务处处可见:为333名未解除返贫风险残疾人每人发放500元的一次性补助;两年累计开展3831次入户探访,发放生活物资及慰问金;为37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12000余张“爱心卡”让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对市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地下室进行改造,合理划分儿童康复训练区域,筹建辅具展示大厅和就业创业孵化园;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集“吃、住、训、赛”为一体的常态化训练、比赛和文体活动等场地……

当无障碍坡道连接起庭院与远方,当康复训练室点亮希望之光,一张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的民生保障网正在慢慢织就。

文化浸润 点亮精神世界之光

红色沃土淬炼太行铁骨精神。在太行山麓这片热土上,市残联以文化铸魂、以体育强志,两年间培育出63金55银44铜的累累硕果,更让“太行精神”在三晋大地激荡回响。

在刚刚落幕的山西省残疾人跳绳比赛中,曹富贵获得男子个人创意第一名、男女混合创意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位17岁的听障运动员,训练时在腰间绑着震动计时器,通过地板的震颤把握节奏。“每次跳跃都是与命运的对话。”

这样的拼搏故事,为长治市残疾人体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长治市举办了长治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残疾人单项比赛,高标准承办了省残疾人羽毛球比赛,组队参加省六项残疾人单项比赛,代表山西省参加第八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特奥越野滑雪项目、全国第14届残疾人健身周羽毛球比赛,推荐的盲人柔道运动员王嘉楠代表中国参加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勇获银牌、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获得冠军、听力组运动员曹平贵、曹富贵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跳绳比赛获得听力双人计数赛男子组季军。参加并举办了省、市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暨第三届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轮椅组、听力组双双获得省级比赛冠军。省第十二届残运会上,长治市代表队获总积分和奖牌总数双第一。

柜子中的奖牌熠熠生辉,见证着从“康复体育”到“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沃土催生艺术硕果。在省残联文艺汇演中,长治选送的12个节目横扫所有奖项;开播电视台手语栏目,架起听障群体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举办残疾人文化季“最美的世界 春天的事业”电视展播评选,为残疾人文艺创作提供绽放舞台……自强之火跃动街巷阡陌,将奋斗基因注入城市血脉。

当晨光再次照亮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室的镜子,当寒霜又一次凝结在训练场的赛道,长治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让每一份关怀都看得见、摸得着。”正是这样的执着追求,让市残联工作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提升的跨越。残疾人工作者卫凯的话道出大家共同心声:“当看到孩子们经过康复绽放笑容,当帮助求职者找到满意工作,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站在新起点上,市残联正锚定目标,在托底保障上彰显温度,在服务供给上体现精度,在融合发展上追求广度,以更多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谱写着新时代扶残助残的长治篇章。

助残日活动终会落幕,但温暖城市的阳光永不褪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这份“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正转化为千万个实实在在的幸福场景,书写着文明长治最动人的注脚。

编辑: 贾霄星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