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显示,蒙牛集团旗下生物科技公司虹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虹摹生物)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s)——乳糖-N-新四糖(LNnT)获批,成为国内首家同时通过2'-岩藻糖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两个HM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郭俊宇
编辑:程程
设计:岚昇
在高质量育儿的趋势下,每种成分都能影响家长们的消费决策。
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的天然食物,它富含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深度仿母乳成为了各大乳企在研发领域竞争的焦点。
母乳低聚糖(HMOs)作为母乳中最活跃、功能最多样的营养因子之一,正成为当前母婴营养领域的“明星成分”,也是各大乳企的“兵家的必争之地”。
在这场竞争中,蒙牛(02319.HK)已经走在了最前列。
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显示,蒙牛集团旗下生物科技公司虹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虹摹生物)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s)——乳糖-N-新四糖(LNnT)获批,成为国内首家同时通过2'-岩藻糖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两个HMOs审批的企业。
这是蒙牛在HMOs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标志着蒙牛作为行业引领者,在HMOs领域的多年技术积淀正陆续“开花结果”。
从2'-FL到LNnT:蒙牛HMO产业化背后的技术突围
如果说婴幼儿配方奶粉(下文简称婴配粉)的营养成分正经历仿母乳时代的升级迭代,那么HMOs无疑是这场营养革命中的“关键一环”。
HMOs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固体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帮助大脑发育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尤其在改善婴幼儿健康和营养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成分在母乳中大量存在,却难以通过牛羊乳直接获得,它在牛乳和羊乳中含量极低,且结构组成不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200余种HMOs,但真正实现商业化的仅有几款,其中便包括2'-岩藻糖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LNnT)。
2023年10月,两款HMOs成分2'-FL(2'-岩藻糖基乳糖)和LNnT(乳糖-N-新四糖)正式获批成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调制乳粉(儿童用),以及特殊医学婴儿食品。
自政策“闸门”放开后,蒙牛便在HMOs领域陆续取得突破性成果。
2023年10月8日,蒙牛自主研发的HMO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批,成为首批获批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本土企业。蒙牛不仅完成了关键HMO单体的生物合成技术突破,更在2023年实现国内首个HMO的规模化生产体系的商业化落地。
蒙牛此前还参与了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母乳低聚糖(HMOs)的科学共识》起草过程,并提供了技术支持。此举进一步推动了HMOs在中国食品行业的合法使用,对于促进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此次虹摹生物LNnT、2'-FL婴辅扩项申报的顺利通过,不仅是对虹摹生物研发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中国生物合成技术与产业化应用体系的双重创新。
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蒙牛在HMO领域多年的坚守。早在2016年,蒙牛就联合美国UC DAVIS、北大医学部、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内外科研院所,针对中国母乳中HMOs构成开展相关队列研究,比较中外母乳差异,解析中国母乳HMOs组成特征。
它还针对HMOs改善婴幼儿健康(肠道健康、脑发育)、成人肠道、免疫以及改善老年认知等功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及专利布局。
蒙牛就像一位默默深耕的科研“老农”,在这个技术门槛极高、回报周期极长的领域深耕多年,逐步搭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从破解“卡脖子”难题,到成为“引航者”
虽然目前国内多家乳企均已推出了含有HMOs的婴幼儿奶粉产品,但关键的HMOs原料产业化技术一直被牢牢抓在欧美巨头手中,如雅培、达能、DSM等企业。
一直以来,国内上游供应端以进口为主,成为中国乳企精准营养的“卡脖子”问题。HMOs之于奶粉,如同芯片之于手机。
如何掌握核心技术,从源头打造HMOs,是国内乳企奶粉品质升级的关键,也是中国乳企的共同目标。蒙牛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领先优势。
据“新京报”报道,2023年首批获准在国内生产销售HMOs原料的企业仅有3家,即美国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FF、帝斯曼、虹摹生物。其中,IFF、帝斯曼为国际巨头,虹摹生物是唯一的中国本土企业。而早在2023年6月,蒙牛自主研发的HMO便获得了美国市场准入许可。
▲蒙牛集团自主研发HMO,图源网络
蒙牛不仅有了自研HMOs,而且品质也不输给国际同行。实验室数据显示,蒙牛自研的2'-FL做到了高纯度、杂质少和无异味,纯度、杂质、工艺要求等指标更高于美国FDA常见批准指标。
比如纯度方面,FDA通常标准为80%-90%,而蒙牛自研产品超过了96%;比如乳糖方面的杂质,FDA标准里小范围可控即为正常,而蒙牛自研的HMOs基本未检出杂质。再比如水分,FDA通常标准约为9,蒙牛自研HMO小于4.5,无论是干法或湿法工艺,都能实现很好地适配。
此次LNnT获批和2'-FL的应用范围拓展,标志着中国HMOs在婴幼儿食品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美国、欧盟、澳新等地区此前已批准同类应用。
这也意味着,蒙牛正推动国内精准营养产业从原料进口依赖向技术输出跨越。这是它融合国内外知名科研人才,不计成本的科研投入,历经九年的坚持才取得的成就。
目前,蒙牛是唯一能够提供自研HMO原料的中国乳企,其他中国乳企尚处于应用HMO的阶段,仍需依赖HMO供应商开发相关产品。
蒙牛在HMOs领域的技术成果和产业化,将进一步助推中国相关科研进步和产业发展。蒙牛的HMOs原料投产后不仅可为集团内部所用,还可为其他婴幼儿奶粉企业提供支持。
有媒体比喻,自研HMO对于蒙牛而言,如同麒麟芯片于华为的意义一样——蒙牛解决了中国奶粉行业的“芯片”问题,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解决的被西方“卡脖子”难题。
瞄准蓝海市场,蒙牛引领精准营养新赛道
HMOs市场是个潜在的蓝海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市场规模已从2023年的2.5亿美元快速攀升至2024年的7.08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突破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4.6%。
▲全球市场HMO市场规模,图源网络
目前,HMO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技术创新、政策开放以及消费者对健康营养产品需求的持续升级。其中,婴幼儿配方食品领域贡献了主要市场份额,但HMO的应用早已不局限于婴配粉领域,未来,成人健康、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宠物营养等新兴赛道,都可能成为HMOs的下一个增长爆点。
HMOs在免疫调节、肠道健康、脑部发育等方面的多元功能,正驱动着一场“精准营养”的市场变革。
“精准营养”是一个比传统营养更具差异化竞争力的方向,而HMOs正是这个体系中的关键变量。以2′-FL和LNnT为例,它们能够精准模拟母乳中HMOs的生理活性,对提升婴幼儿免疫力、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大脑发育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HMO在成人代谢健康、过敏预防、情绪调节等方面同样具备开发价值。
面对这个潜在的“健康黄金风口”,蒙牛早已蓄势待发。依托十年技术积淀和产业化能力,蒙牛已实现HMO产品的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供应,并逐步将应用场景从婴配粉延伸至婴幼儿辅食、营养饮品、成人益生元、临床营养制剂等多元领域。
政策层面也正在为HMO“铺路”。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食品、益生元成分管理的不断放开,HMO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的市场空间愈加清晰。可以预见,谁能在HMO领域实现“先布局、快落地”,谁就掌握了精准营养的战略制高点。
所以,蒙牛对HMO领域的布局不仅仅是一个突破国际巨头技术封锁的故事,更是一场产业升级的战略预演。它不仅重构了中国乳企在婴配粉核心原料上的主导权,更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联动,打开了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精准营养”市场。
在精准营养的浪潮中,HMO技术的突破正重塑全球健康产业的竞争格局。蒙牛凭借前瞻性的技术研发与产业链整合的深度融合,不仅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更以自主创新的HMO解决方案撬动这一蓝海市场。
可以预见的,蒙牛在HMO领域的持续深耕,将为中国健康产业开辟出贯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消费创新的新航道,在全球精准营养的版图上刻下鲜明的中国坐标。
来源:无冕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