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网友,质疑包产到户后,是农民吃饱饭原因,说什么:“分田单干不但分田还分农具,分粮食,原来他们是吃70年代集体种的粮,不是单干种的粮,而是一直把70年代留下的战备粮,储备粮吃完,单干种的粮食还不够全中国人吃,直到进口大量粮食,2000年才宣布中国解决人民温饱
昨天看到一位自称是诗人,网名为“陈思语鉴伪存真”的网友的一段文字,见截图。
这位网友,质疑包产到户后,是农民吃饱饭原因,说什么:“分田单干不但分田还分农具,分粮食,原来他们是吃70年代集体种的粮,不是单干种的粮,而是一直把70年代留下的战备粮,储备粮吃完,单干种的粮食还不够全中国人吃,直到进口大量粮食,2000年才宣布中国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我本来不愿意再谈论这种无聊的话题,但看到这个人如此胡言乱语,还是忍不住说几句。
这位网友说,分田单干不但分田分农具,还分粮食。
咱不知道他这是从哪里听说的,生产队即使分粮食,也就是一点种子粮,因为每年生产队都要留一部分种子粮,和少量饲料粮,那么我要问:即使分了,能吃吗?
种子粮那可是按照地亩数留的,你吃了种子粮,拿什么播种?
最最荒唐的是,说什么:一直把70年代留下的战备粮,储备粮吃完!
按照他文中说的,那时食品站的粮仓也是粮食装得满满的,战备粮,储备粮更不用说,足够全体中国人民吃三年的。
那么我要问,你知道这些粮食是怎么分给农民的吗?如果城市人口吃供应粮还好说,农民什么时候国家给农民供应粮食。
我是六零后,我的记忆里,农民自己的粮食都吃不清,包产到户头几年,农民交完公粮,卖完余粮后,自己留的粮食都要富裕出千八斤,那时农民都是自己磨的面,都是自己产的,八五年左右全国各地就出现了卖粮难,也就是说地方上,国家粮食储备条件有限,无处存放。
你去农村问问,包产到户头十年,农民有几个买粮食吃,都是吃自己生产的粮食,直到九十年代,国家取消了粮票、粮本,粮食市场放开,农民才不担心国家会缺粮,才家里不存粮食,开始买面粉吃了。
实际情况是,包产到户第一年,农民承包地的产量基本上达到了生产队时期自留地的产量,也就是每亩地一年两季,比生产的多收200-300斤,一人1.5亩地,每人口粮按保守来说,增加了300-400斤。
即使按照低限,每个人增加300斤口粮来说,因为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的,敞开肚皮吃已经没问题了,两三年以后,顿顿都能吃白面馒头了。
这位网友说,包产到户几年把国家的战备粮、储备粮都吃完了。
这是不是事实,应该是!
因为包产到户以前,国家的储备粮、战备粮每年也要更新,也就是调出一些陈粮,再补充相应数量的新粮,但以前由于粮食产量低,陈粮更新慢,包产到户后,产量大幅度提高,加快了粮食更新速度,所以一些人说那几年城里人吃了不少陈化粮是有原因,因为那时粮食更新慢,粮食储存时间长,加上储存条件差,陈化粮难吃,是可信。
但按照你的理解,国家为了让农民吃饱饭,就把储备粮分给农民,农民才吃饱,纯粹是“扯”,而是这种“扯”的思维太低级了。
因为,国家只出不进,把储备粮、战备粮吃完,国家政府不会像你这样弱智,况且那时还进行了自卫反击战。
再就是这话自相矛盾。
你不相信七十年代农民吃不饱,甚至有要饭的,那时小麦产量是多少?
我们鲁西北好的每亩二百多斤,一般的一百多斤,差的不到一百斤,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现在产量多少,上个星期下乡测产,低于一千斤的算低产,很少!一般产量一千二百斤左右,能让农民说好的,要一千三百斤以上。
这是上半年的小麦产量,秋季玉米一般都要一千三四百斤以上,如今玉米小麦产量加到一起,是七十年代多少倍?
保守说要四五倍!
可以说我们自己产的小麦玉米等主粮,吃饱肚子绰绰有余,但不可否认,要敞开肚皮吃肉、喝奶是不够的,因为生产一斤牛肉需要十多斤粮食,一斤猪肉也要四五斤粮食,包产到户最初十几年,农民打工挣钱的机会不多,肉蛋奶的消费也不多,那时候进口粮食很少。
可以说吃饱饭我们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但要吃好,就需要进口,我们的粮食进口量也是随着对肉蛋奶消费的增加而增加的。
我们进口最多的一是大豆而是玉米,主要用于榨油、做饲料和酿酒,至于少量的特殊谷物,比如泰国香米一类的,主要是改善口味的需求。
如果按七十年代农民的消费水平,我们一点粮食不进口,也能满足现在两倍的人口的口粮。
既然“七十年代,农民能吃饱,而且国家储备了够全国人民吃三年的战备粮、储备粮”,那为什么国家不早些把粮食分给农民或者少征购一些,让农民吃得饱一点,而非要等到包产到户以后?
再说,那时已经吃饱饭了,为什么还需要吃储备粮、战备粮
我还要问问你,那以后国家就不储备粮了吗?
看看了这位诗人网友简历,原来是位“捍卫者、宣扬者”,这我就可以理解了,我通过文章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因为这一类人,都是习惯性的、不顾现实的、为了捍卫而捍卫,颠三倒四,前后矛盾。
比如:一会儿说包产到户后粮食不增反减,一会儿又说,粮食增产是七十年代打下的化肥、农药生产线、水利建设的基础云云。
咱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承认不承认,粮食在提高。
再看看他的评论区这位附和着的论调:
截图中这位网友,以为他说到点子上了!
这些人说话想当然,不知道拿不准,智能手机一搜索就有结论,也有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再看看这位诗人网友的结论:
。。。一直把70年代留下的战备粮,储备粮吃完,单干种的粮食还不够全中国人吃,直到进口大量粮食,2000年才宣布中国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也是这样,我才找到了分田单干能使农民吃饱饭的原因,大家认为呢?
这位网友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七十年代能吃饱,包产到户产量降低吃不饱了,于是吃七十年代留下的战备粮、储备粮,吃完了,还解决不了吃饱饭的问题,于是大量进口粮食。
记得我曾看到一位年轻人的疑问,七十年代,吃不饱饭,为什么不进口粮食?
这似乎就是答案,因为那时不但能吃饱饭,而且还为包产到户准备了三年的粮食,不然怕是包产到户后,又会出现五八、五九、六零三年“自然灾害”,农民吃玉米芯、花生秧、榆树皮的悲剧,所以,是六七十年代为包产到户打下了粮食基础。
也可能的确七十年代粮食吃不了,农民吃不饱只是个别现象,可能只有我们和小岗村这种落后地区,因为据说,那时我们还出口粮食赚取外汇,另外,还为友好国家提供粮食支援他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那时我们心里装着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受苦人!
来源:园丁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