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竞赛的论文竟是买来的,这种参赛也太离谱了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7:04 1

摘要:一张疑似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组委会工作通知的截图,在网上传播。截图显示,部分参赛队伍涉嫌在网站购买论文,多组作品内容雷同,引发关注。5月14日,多所参赛院校相关人员表示,收到了上述通知,正在按组委会的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落实。

据报道,一张疑似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组委会工作通知的截图,在网上传播。截图显示,部分参赛队伍涉嫌在网站购买论文,多组作品内容雷同,引发关注。5月14日,多所参赛院校相关人员表示,收到了上述通知,正在按组委会的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落实。

买论文参加学术竞赛该如何处罚?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是一项知名度较高、举办时间较长的学术类竞赛。今年就有967所院校,将近5万支参赛队,14.8万大学生报名。这说明,竞赛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不低,吸引力很强。本届大赛的主题为“统计创新应用数据引领未来”,要求参赛队伍围绕该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这意味着,此次竞赛重在考察选手的创新思维和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并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结果,有人把创新弄成了造假。而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发现2800多份参赛论文相似度较高,占全国成功提交论文参赛队总数的8.25%。

学术竞赛中造假频发,主要在于部分参赛者的功利心态作祟。部分学生把竞赛奖项视为简历“加分项”,为了“攒证书”“镀金”,不惜购买论文或者抄袭他人成果参赛。而且,处罚也不到位。有的学校仅对论文抄袭学生进行警告、记过等出力,导致学术诚信违规成本偏低。有人说,学校的宽松处罚,也是大赛造假的推手。造假成功了,学校沾光;没成功,学校也没啥损失。所以,造假多的学校也得被处理才好。

真正的学术竞赛,应是智识和创造力的较量,而非投机取巧。唯有加强把关审核,对学术不端“零容忍”,方能让竞赛回归本真。

来源:第一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