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推动基层“扫黄打非”工作长效常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7:01 1

摘要:第一季度结合“两节”和春季开学季等时间节点,漳州市开展了专项检查和各类“扫黄打非”宣传活动。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在“文化三下乡”“义写春联”等活动中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将“扫黄打非”基层工作与综治平台、城乡社区治理平台等有机结合。开展文化市场检查,严查校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作方式,从“突击整治”向“长效常治”转变,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基层工作,持续筑牢文化安全防线。

探索“五个强化”工作模式

今年第一季度,漳州市在“扫黄打非”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第一季度结合“两节”和春季开学季等时间节点,漳州市开展了专项检查和各类“扫黄打非”宣传活动。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在“文化三下乡”“义写春联”等活动中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将“扫黄打非”基层工作与综治平台、城乡社区治理平台等有机结合。开展文化市场检查,严查校园周边各类非法出版物。

近年来,漳州市“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是否探索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模式?

漳州市以强化部署推进、强化阵地建设、强化多维融合、强化执法检查、强化宣传引导的“五个强化”工作模式,开展“扫黄打非”各项工作,有力维护社会文化安全。

在案件查办上,近年来,漳州市及时认真办理相关线索案件,上报重大案件备案;针对短视频、网络直播等领域,漳州市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严把互联网入口关,从严前置审批,强化全链条审查,清理网络有害信息;针对印刷企业,加强源头、运输、寄递、终端四环节监管,检查印刷企业是否建立落实印刷“五项制度”,督促指导寄递企业严格执行寄递安全“三项制度”和禁限寄物品管理规定,全面封堵非法出版物。

漳州市还因地制宜创新“扫黄打非”工作形式。漳州市南靖县挖掘村情社情特色,配套建设了“扫黄打非”宣传主题公园。平和县组织开展了地方戏种(潮剧)公益展演和“福小宝·同心圆”“扫黄打非”主题宣讲。漳浦县利用各社区群众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乡曲舞蹈,宣传“扫黄打非”法律政策知识,绥安镇大埔村、城西社区、绥南社区等基层联络点利用国学教育讲堂,由老师讲解“扫黄打非”有关知识。

坚持常态治理理念

基层是“扫黄打非”的前沿阵地,在基层文化市场监管方面,特别是城乡接合部、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漳州市是如何开展常态化“扫黄打非”工作?

基层是“扫黄打非”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关键防线。漳州市坚持“常态治理、长效管控”理念,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手段、强化社会共治,推动基层工作从“突击整治”向“长效常治”转变。

漳州市各地把“扫黄打非”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并深化综治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网络。借助基层联络点、派出所、寄递企业站点,推动“扫黄打非”基层工作与综治平台等工作有机结合。

同时,依托漳州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利用“横向+纵向、人防+技防、线上+线下”的监测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南靖县丰田镇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综治网格管理平台,依托漳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内容,广泛推广“网格E通”平台,建立“发现告知、调度派遣、事件处理、跟踪回访、评价结案”五步闭合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此外,与时俱进更新工作方式,开始探索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赋能“扫黄打非”工作。

对城乡接合部、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联合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形成扫除文化垃圾、清除互联网有害信息的高压态势。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漳州市“扫黄打非”工作在健全跨部门协作上有哪些经验?

漳州市围绕专项行动,与市公安局、网信办、民宗局、通管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等多部门联动,突出重点工作,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做到网上有害信息实时清理,网下非法活动有效管控。

同时,健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规范案件举报受理转办跟踪,与公安、网信、海关等部门互通信息,联动执法,积极抓好移送案件查办。开展协同互助,及时协助漳州海关、漳州海警局开展涉案出版物核查。

围绕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今年的工作还有哪些规划?

今年,漳州市将围绕专项行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防范、打击和治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深入社区、农村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深入开展“护苗”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开展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营造天朗气清、昂扬向上的文化环境。

来源:扫黄打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