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烷目前的市场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24年美国蒙特贝维尤(Mont Belvieu)乙烷现货价格年均不足每加仑20美分(约合每百万英热单位3美元)。相比之下,作为参考的天然气价格在2024年平均仅1.86美元/MMBtu
乙烷目前的市场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24年美国蒙特贝维尤(Mont Belvieu)乙烷现货价格年均不足每加仑20美分(约合每百万英热单位3美元)。相比之下,作为参考的天然气价格在2024年平均仅1.86美元/MMBtu。也就是说,乙烷价格几乎贴近其燃料价值,反映出供应相对宽松。实际上,乙烷已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石化原料。与同属天然气液体(NGL)的丙烷相比,乙烷价格明显偏低;截至2025年4月,蒙特贝维尤乙烷现货仅约0.18美元/加仑,而丙烷接近0.80–0.90美元/加仑,乙烷价格不到丙烷的四分之一。
蒙特贝维尤乙烷 vs 丙烷价格走势比较。乙烷价格(黄色)长期远低于丙烷价格(橙色),显示其作为石化原料的成本优势。(数据来源:EIA)
造成当前乙烷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充裕且缺乏提价动力。2024年美国乙烷产量创下每日283万桶的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8%。与此同时,乙烷消费和出口也同步攀升,但仍不足以显著消化过剩供应。2024年美国乙烷现货价格相对前一年走低,全年平均价比2023年低约5.55美分/加仑。总体而言,在供应富余背景下,乙烷价格目前徘徊在较低水平,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基础。
从供需基本面看,乙烷市场结构相对健康,供给能够满足并略超需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乙烷生产国,近年产量大幅增长。2024年美国乙烷产量约每天280万桶,国内消费约每天230万桶,出口约49.2万桶/日,三者均创历史新高。供需两旺的局面下,乙烷供给略有盈余,但并未出现供应严重过剩或短缺的问题。
供给端的弹性使市场结构更趋平衡。当乙烷价格相对天然气走高时,天然气处理厂会提高乙烷回收率;反之如果乙烷价格接近天然气燃料值,更多乙烷将留在天然气中一同售卖。这一机制意味着乙烷供给可根据价格信号自动调节。过去几年,美国上游通过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充裕的乙烷资源。例如,2024年二叠纪盆地因天然气价格屡现负值,刺激乙烷大量回收,推高了产量。同时,下游需求也在稳步增长,主要来自乙烯裂解装置对乙烷的消耗。2024年美国国内乙烷消费同比增8.4%,达到日均233万桶的新高。尽管当年没有新增裂解产能投产,但装置开工率提升支撑了需求。
在出口方面,海外需求旺盛但增长有序。2024年美国乙烷出口量同比增加4.5%,达到创纪录的日均49.2万桶。其中接近60%出口至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印度等),约20%至欧洲,20%至美洲。出口增长虽然强劲,但目前仍只占美国乙烷产量的不到20%,大头供应用于国内消费。EIA短期展望预计,2025年美国乙烷产量将与2024年持平(约280万桶/日),而消费维持在230万桶/日水平,出口则小幅增至53万桶/日。这种供需走向表明,美国可以在不出现短缺的情况下略微增加出口,供需结构依然稳定。总体来说,目前乙烷供应充沛而需求同步增长,供需关系“健康”平衡,为价格提供了稳定基础。
影响乙烷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出口运输链的能力。乙烷需要通过特殊的深冷船舶(如VLEC,非常大型乙烷运输船)运至海外。目前来看,乙烷出口的瓶颈主要在于码头和船运能力,但这一局面正逐步改善。据行业咨询FGE介绍,美国乙烷出口能力和运力不足是当前限制贸易扩张的主要因素,“瓶颈在于美国的出口端”。几乎所有中国进口的乙烷都来自美国,近年受限于出口基础设施和运力,贸易增速有所制约。
首先是装船码头方面。美国目前运营的乙烷出口码头有限,主要包括德克萨斯的Enterprise Morgan’s Point终端和Marcus Hook终端(宾夕法尼亚州)等。好消息是新的产能即将上线。Enterprise公司在德州奥兰治县的新乙烷出口终端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运,初期能力约12万桶/日,并计划在2026年扩增。Energy Transfer公司也宣布将在2025年三季度于Nederland(德州)增加25万桶/日的NGL出口能力。这些项目将大幅提升美国向外输送乙烷的能力。Argus的分析指出,Enterprise位于博蒙特的Neches河终端分两期扩建:2025年第三季首先增加12万桶/日乙烷外输能力,2026年上半年完成二期后总能力达18万桶/日。若建设进展顺利,可在2025年底缓解库存累积的压力。
其次是远洋船运方面。由于乙烷需要深冷运输,全球运力一度跟不上需求增长。VLEC运力正在迅速扩张。截至2024年底,全球仅有约27艘大型乙烷运输船在役,但手持订单高达60艘,相当于现有船队规模的220%。航运机构Clarksons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新增VLEC订单激增至31艘,创下小高峰,使得在建订单总数达到41艘。这些新造船大部分将在2025–2027年交付投入运营。业内预计,为每新增100万吨/年乙烷裂解产能,至少需要6艘VLEC来运输原料。中国企业为保障原料供应,正大举投资自有船队:例如万华化学已拥有3艘VLEC,计划年底前再增添2-3艘。目前全球有约29艘VLEC投入运营,未来几年交付的新船将基本匹配需求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建造一艘VLEC耗资约1.6~1.7亿美元,周期长达3年。尽管中国船厂的产能已被预订满档,这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制约,但整体来看船队扩充速度能够满足进口国新增需求。
全球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船队规模增长示意图。预计到2027年前后,VLEC船队将比2024年扩大约两倍以上,以满足亚洲市场迅速增长的乙烷进口需求。
综合而言,目前出口运输瓶颈正逐步缓解。美国出口终端新建和扩能计划陆续落地,将大幅提升装船能力。国际航运方面,大批在建乙烷船将投入运营,运力翻倍增长。这些投资源于各方对乙烷贸易前景的信心。装船和运输环节的瓶颈正在改善,不太可能成为未来制约乙烷贸易和价格的长期障碍。
乙烷价格能否大幅上升,很大程度取决于亚洲新建乙烷裂解产能的消化能力。近年来,乙烷相对于石脑油、丙烷等传统原料的成本优势明显,促使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投资建设以进口乙烷为原料的裂解装置。据统计,2024年至2026年间,中国计划新增至少770万吨/年的乙烷及轻烃裂解产能。这些项目包括卫星石化、三江化工、万华化学等公司总计逾160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新建裂解炉、改造装置、扩建储罐以及自建VLEC船队。例如,华泰盛富、三江化工等企业已将部分石脑油裂解炉改用乙烷/丙烷混合原料,以降低成本;中石化与英力士合资的天津项目、万华烟台项目等设计以乙烷为主要进料,相继在2024–2025年投产(产能均在100-120万吨乙烯/年)。乙烷裂解的经济性颇为可观。根据Energy Aspects的分析,乙烷制烯烃每吨盈利可达300–500美元,显著高于石脑油路线。三江化工披露,其混料裂解项目投产后原料成本下降20%,扭转了下游装置的亏损局面,实现盈利。
随着这些产能释放,亚洲对乙烷进口需求将在未来两年大幅攀升。有分析预计,2025年中国乙烷进口量将达630万–820万吨,较2024年增长约9%–34%。泰国、越南、中国台湾地区也在积极筹措进口乙烷资源:泰国拟增加采购以缩减对美贸易逆差,SCG公司正在调整越南隆山项目以使用乙烷;中国台湾台塑也在研究引入美国乙烷作为裂解补充。全球乙烷需求重心正快速东移。美国EIA预计,2025年美国乙烷净出口将进一步增长6%,达到日均52万桶(约1120万吨/年),其中增量主要由中国吸收。权威市场机构ICIS预测,到2026年开始乙烷市场将转趋偏紧,供应吃紧可能推高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乙烷需求的增长虽然迅猛,但在供应端仍有对冲机制。一方面,美国乙烷产量还有提升空间——EIA预测2026年产量将增至300万桶/日。只要油气开发保持稳定,更多乙烷可以被抽提出来供应市场。另一方面,乙烷的替代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需求“硬缺口”。多数新建乙烷裂解装置也具备一定处理丙烷等其他原料的灵活性,假如乙烷供应一时跟不上,裂解厂可以掺用部分丙烷、液化气等过渡。所以,虽然亚洲新增产能庞大,但真正形成对乙烷极度紧缺的局面尚需观察。
考虑到以上供需与运输状况,乙烷价格在可见的未来即便上涨,也难以逼近丙烷价格水平。这是由乙烷的市场角色和定价逻辑决定的。乙烷主要用于生产乙烯,需求相对“局限”,而丙烷用途更广泛(既可作燃料,又用于化工),其价格受国际原油和取暖燃料市场影响更大。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乙烷供应远超本土需求,使其价格早已脱钩原油,转而贴近天然气。换言之,乙烷定价更多取决于天然气(燃料)价值和乙烯链需求,而不像丙烷那样与国际油价高度联动。
当前乙烷/丙烷价差巨大,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抹平。如前所述,蒙特贝维尤乙烷约0.2美元/加仑,而丙烷约0.8–0.9美元/加仑。即便未来两年乙烷市场趋紧,价格上涨,仍存在天花板:当乙烷价格过高时,下游乙烯生产利润将被压缩,裂解装置可能被迫降低负荷或切换其他原料。事实上,历史上乙烷价格偶有飙升(如2018年和2022年曾一度接近每加仑60美分 ),但这通常是受短暂性物流瓶颈或寒潮等扰动影响,难以长期维持。在新增基础设施投用后,类似瓶颈导致的飙涨更不容易发生。等到2026–2027年,随着北美额外出口能力释放和全球运力提升,乙烷供应有望再次跑赢需求增速。Argus分析师指出,直到2025年中,乙烷库存仍将维持高位,现货价格可能继续受到压制,甚至不排除进一步下探的可能。尽管之后需求走高会收窄供需缺口,但要令乙烷飙涨到接近丙烷价格,除非出现不可预见的供应中断或政策冲击,否则概率较低。
综上,乙烷价格大幅上升至接近丙烷的可能性不大。更现实的情景是,乙烷价格相对于目前的超低位会有所反弹,但幅度温和,仍将保持远低于丙烷的水平。这对于下游乙烯生产商而言是利好——美国廉价乙烷仍将赋予乙烯制造竞争优势,并推动亚洲化工企业继续以进口乙烷为原料。
未来12个月展望: 在未来一年内,乙烷价格出现大幅上升的概率较低。美国国内乙烷供应充足,而新增出口设施要到2025年底才大规模上线,短期内市场仍以消化现有过剩为主。预计2025年全球乙烷供需将维持相对宽松平衡,美国库存处于高位。只有当新出口终端投运并被充分利用后,库存增长才会放缓。即使如此,供应链改善反而可能抑制价格剧烈波动。因此,到2026年上半年之前,乙烷价格大概率在当前区间小幅波动,出现翻倍暴涨的可能性很小。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一时期应关注北美中游NGL运营商的出口进展和亚洲新增裂解装置的投料情况。如果乙烷价格持续低迷,受益者将是那些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生产企业和下游化工厂,它们的成本优势将延续。
2026–2027年展望: 中期来看,随着亚洲新建乙烷裂解产能全面投产,乙烷价格存在温和上行的可能。供需预计在2026年趋向紧平衡,ICIS等机构预测届时市场将转紧。如果全球经济向好、油价高企,乙烷作为廉价替代原料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价格或有明显上涨动力。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美国供应增量(例如2026年产量预计比2025年增加约20万桶/日 )和运力扩张将同步填补需求,因此价格走势仍受控于基本面而非失控暴涨。我们判断在2026–2027年间,乙烷价格稳步上扬的概率较高,但上涨幅度可能受限于乙烷-丙烷替代价差和供给响应,不太可能飙升至与丙烷比肩的程度。投资者可关注届时美国NGL出口商(如Enterprise、Energy Transfer等)业绩提升的机会——更高的出口量和略高的价格将利好这类中游企业。此外,运力提供方(航运公司)也将受益于贸易量增长。相反,下游依赖廉价乙烷的企业届时利润空间或被压缩,应适时评估原料成本上升风险。
2028-2030年展望:全球乙烷市场大概率维持“紧平衡+缓冲”的温和牛市:美国页岩气继续带来年化 0.3–0.4 Mb/d 的增量,Enterprise Neches River 与 ET Gulf Run 等出口终端全面投运,叠加 VLEC 船队规模较 2023 翻至近三倍,装船与运力瓶颈基本消除;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建裂解装置集中投料,将出口需求推向 0.8 Mb/d 左右。供需错位收窄会把 FOB Mont Belvieu 乙烷价从 2026 年的 0.30-0.38 $/gal 台阶抬升至 0.35-0.45 $/gal 的中枢,在偏紧情景下触及 0.55 $/gal,但仍难与丙烷平价。对投资者而言,2028-2030 的获利焦点将是:① 拥有港-船-裂解一体化布局的化工龙头,可通过锁定原料窗口稳住成本并向高端衍生品要利润;② 出口终端与分馏/管道运营商,则凭“量价双增”享受现金流加速;而依赖廉价乙烷的基础聚烯烃厂需提前对冲原料上行风险。
结论(2024-2030): 受美国页岩气持续增产和亚洲裂解新增需求的双重驱动,乙烷在未来 12 个月仍处于 0.25-0.32 $/gal 的低位区间;到 2026-2027 年,随着中国、印度大体量装置投料、出口装船窗口阶段性偏紧,FOB Mont Belvieu 中枢有望抬升至 0.33-0.42 $/gal,但美国额外 20 万 b/d 产量和新 VLEC/码头投运将防止失控暴涨。进入 2028-2030 年,市场呈“紧平衡 + 缓冲”状态:产量年增 0.3-0.4 Mb/d、出口需求逼近 0.8 Mb/d,价格中枢预计稳在 0.35-0.45 $/gal,在偏紧情景触顶 0.55 $/gal,仍明显低于丙烷。投资上首推 出口终端与分馏/管道运营商(量价双增),其次是 握有“港-船-裂解”一体化布局的化工龙头;VLEC 船东受益于 2026-28 交船高峰,但需留意 2029 后运力边际宽松。依赖廉价乙烷的基础聚烯烃厂则应提前对冲原料成本上行风险。整体而言,乙烷价格“稳步抬升而不失控”的路线与 EIA、ICIS、Argus 等机构的最新基准预测保持一致。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