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朱虹解码邓小平精神遗产的当代启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6:38 2

摘要:当“小平小道”的精神基因注入“创新高地”的血脉,江西的红土地与深圳的蓝海湾,如何彼此哺育、共同生长?邓小平留下的精神遗产,又如何穿越时空,叩击今天的改革深水区?

当“小平小道”的精神基因注入“创新高地”的血脉,江西的红土地与深圳的蓝海湾,如何彼此哺育、共同生长?邓小平留下的精神遗产,又如何穿越时空,叩击今天的改革深水区?

5月18日上午,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原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朱虹教授做客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时代对话”系列访谈,以“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为题,与现场的媒体、读者深入分享与探讨,讲述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江西的“思想酝酿”到深圳的“实践爆发”之间的精神传承脉络,探讨新时代改革精神的现实意义。

“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访谈现场(主办方供图)

谈《小平小道》:用“小切口”打开“大历史”

《小平小道》是朱虹2024年出版的新作,自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首发以来,获得多项重要荣誉:入选了“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出版物,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在不久前的4·23“世界读书日”,入选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

朱虹教授新书《小平小道》(主办方供图)

“书名只有四个字,其中就有两个‘小’字,所以我们必须在‘小’字上做文章。”讲座现场,朱虹以《小平小道》的创作缘起为切入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回顾了邓小平同志1969年至1973年下放江西省新建区拖拉机厂劳动的特殊岁月。当年,邓小平在工厂至住所的一条炉灰渣铺就的1500多米长的小路上,风雨无阻地往返,这就是著名的“小平小道”。

为了还原这段历史,朱虹历时五年考证,通过亲历者口述、历史档案与实地调研,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在车间劳作、田间行走中孕育改革开放思想的历程,既还原了他志身处逆境时展现的坚定信念与伟人风范,又揭示了这段经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联,为新时代传承改革开放精神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注脚。

据他介绍,书中首次披露了邓小平同志劳动期间作息表等珍贵史料,并融入工厂车间场景、米酒酿造等生活细节,展现“困厄中见风骨”的伟人形象。朱虹表示,这段历史不仅是邓小平个人的“蛰伏期”,更是中国道路探索的缩影。

谈老区和特区:跨越千里的精神传承

当天的访谈主题是“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指的既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江西酝酿到深圳实践的传承,也聚焦两本新书《小平小道》和《创新高地》。

《小平小道》用细腻的笔触还原了邓小平在江西的岁月沉思,让那段“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历史跃然纸上。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揭示深圳创新的十条启示,正是站在《小平小道》的历史底稿上续写的时代续篇。这两本书跨越时空的呼应,恰如江西与深圳的精神对谈。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主办方供图)

“正是小平同志下放到江西那几年的积累,让他深刻意识到中国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在小平同志复出后,他主动提出想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朱虹讲到,恢复高考的决策,正是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在他主持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拍板决定的。

朱虹用“思想播种—实践验证—全国推广”概括两书的精神脉络。《小平小道》中邓小平的调研笔记与《创新高地》中深圳的改革案例形成闭环:“江西的实践让邓小平认识到,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才能突破计划经济桎梏;而深圳的试验则证明,市场活力与政府引导的结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朱虹说。

在朱虹看来,江西与深圳彼此哺育,共同生长。“江西的红色基因,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而深圳的发展成果,又通过产业转移、人才交流等方式反哺江西。”朱虹还特别提到,近日他陪同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在江西考察东江源头,从赣港“同饮一江水”的生态纽带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思考,“无论是江西与深圳,还是赣港之间,这种合作与交流都是双向的、互利的。我们要珍惜这种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共同书写区域发展的新篇章,让从老区到特区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更加坚实。”

谈邓公精神遗产:深圳企业家的“小道”基因

讲座中,朱虹着重谈到邓小平的三大精神遗产。“忍耐、等待、乐观主义,这些品质在邓小平同志的人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对深圳企业家乃至当代青年产生了深远影响。”朱虹说。

朱虹在讲座现场(主办方供图)

回顾邓小平同志的人生经历,多次遭遇政治困境,但他始终保持着忍耐与等待的品质。朱虹提到,在江西的那段日子里,邓小平同志身处逆境,却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他利用这段时间读书、思考,默默积蓄力量。“这种忍耐与等待,并非消极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等待时机的到来。”

而乐观主义精神,更是贯穿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朱虹讲述了一个故事:在艰苦的岁月里,邓小平同志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喜欢打桥牌,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自己,同时也锻炼思维。“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让他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朱虹说。

这种精神在深圳企业家身上得到了传承。朱虹观察到,深圳的许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他们都有着像邓小平同志一样的忍耐、等待和乐观精神。“他们不怕失败,在挫折面前能够坚守,等待时机再次出发,这种精神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对于当代青年,朱虹认为邓小平的精神遗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青年人的“小道”,或许是一次创业挫折、一次学术瓶颈,但坚守信念、百折不挠,一定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新时代需要怎样的"闯"与"创"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朱虹将目光聚焦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话题上。他指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邓小平当年将深圳定位为 “试验田” 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与机遇。

朱虹在《小平小道》扉页为读者题写赠言(主办方供图)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就是要让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如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同样需要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朱虹认为,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然而,时代在发展,如今的深圳面临着与当年不同的环境。朱虹谈到,在高科技领域,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经验依然有其价值,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在高科技时代,创新的速度更快,风险更高,我们需要在继承‘摸着石头过河’精神的基础上,加强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他举例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深圳需要提前布局,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访谈尾声,朱虹为深圳留下深情寄语,“深圳是邓小平同志擘画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这座城市始终承载着民族的创新梦想。愿深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

来源:南昌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