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目前累计60w票房,一半是媒体人为了蹭热点捏着鼻子贡献的,一半观众是为了在电影院里看本年度最后的二次元热梗“自己吓自己”。
文 / 七月既望
有的时候真的很想替安徒生报警。
前有政治正确超绝黑皮美人鱼。
后有国产动画“癫疯”之作《美人鱼的夏天》。
十二月对我好一点素材流出
电影目前累计60w票房,一半是媒体人为了蹭热点捏着鼻子贡献的,一半观众是为了在电影院里看本年度最后的二次元热梗“自己吓自己”。
这部以“两个人耗时七年自制”为宣传噱头的自制国产动画电影,在院线银幕上呈现出了幽默的建模、气若悬丝的寡淡配音、枯燥乏味的剧情架构。
坐在电影院内观影当真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头一次在看完一部非喜剧电影后出现全场爆笑的情况。
做电影一定要好看吗?只有好笑不行吗?
网友的声音有点尖锐了
拼搏七年,一场网暴毁了我的电影梦。
#2人工作室 #沉淀 #顶峰相见
我不否认对这部电影的嘲笑正因为网络平台的传播开始愈演愈烈,甚至几乎要变成一场对主创二人的精神网暴。
甚至有人把国内对这部电影的态度发到外网上,收获了一众外国友人的义愤填膺。
他们同情这两位制作者,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却没能得到大众的支持,是不是中国市场真的对独立创作者有所偏见?
但仔细看就能懂,被转发到外网的内容,都是电影中尚且还说得过去的镜头。
而且,中国的观众们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对这部电影全盘否定的,会有今天骂声一片,都要来自于两年前掷出的回旋镖。
2022年,《美人鱼的夏天》发布了第一支正式预告。
在这支预告的弹幕里,你可以看到的是满屏幕的“助力每一个梦想”。
而评论里也都在说,这样的作品将来成功上映后一定是要支持的。
也有的人说“就算很差我也喜欢”,因为它花费了两个人的六年。
一场酣畅淋漓的回旋镖大赛
作为早已曝光的作品,观众们对它的预期显然会更高一些。
那些不太精妙的动画建模是不是还有优化的可能性?花费大量时间的取材能否真实地呈现出厦门鼓浪屿的美?主创团队六年的梦想究竟值不值得被观众们支持?
但没想到的是,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并不是大家理想中的电影艺术,而是一坨和首发PV相去甚远的史。
电影场景取景于厦门,从画面背景中的建筑物、石敢当等小细节确实能看出创作者的巧思,但在静止画之外动起来的角色,演出效果却是灾难性的。
堪忧的三渲二技术力,让人物的比例和透视完全崩坏,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不协调,给人一种“学了三年动画”做出来的感觉。
配音并不是原先pv的人马,而是由创作者亲自上阵。原先的女主配音活泼可爱,很有叛逆少女的味道,而新版的配音则像是单纯的念稿机器,在不必要的地方加入奇怪的气口,就像是小学生朗读课文一般浮夸。
有不少二创就是用日语配音或是专业性更强的配音替换,反而给人一种回归正常的感觉。
也实在是没钱请专业配音了
剧情上的表现也相当平庸:离家出走的人鱼少女上岸体验人类生活,因为人鱼的身份被人追杀,最后男主和小伙伴一起救她回归大海。
寡淡!是真的寡淡!
电影的每一个部分你都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这些人的行为逻辑到底是啥,不知道!
就拿“自己吓自己”这一段来举例。
女主小艾在去看男主易谦比赛的路上被坏人推下海,女主的双脚就水灵灵地变成了鱼尾巴,再被坏人重新用网捞了回去抓起来。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明知道女主是人鱼的情况下,活捉她需要把她推下海再捞起来,而且tmd得是多神奇的网才能在捞起女主的同时一只鱼都没装进去。
电影里还有灾难级别的打斗场景——咱说模型都烂成这样了,非得做这打斗不可吗?
看完的观众们都有一个核心迷思——它为什么会在院线上映?
假如《美人鱼的夏天》是在流媒体平台上线,那么继续打着“两人七年”的名号去宣传,也许网友们会相对更宽容一些。
可一旦登上全国院线,这部作品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它需要和其他登上大银幕的电影作品进行竞争对比了。
事实上,在《美人鱼的夏天》第一支PV公布前后,一直都有数不清的独立动画制作团队在各大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他们付出的心血未必要比这两人六七年少,作品质量也足以收获b站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可到最后登上银幕的,却是《美人鱼的夏天》这样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作品。
甚至有人会如此发问:这是不是国内文艺人的缩影?
写到这里,作为文艺人中的一部分,我又突然觉得可悲起来了。
说是结果论也好,幸存者偏差也好,那些因为没有做出成绩而不被看到的部分,是不是需要永远深埋地下不见天日?
主创夫妻二人中的丈夫沈晓阳在独立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自己一边接外包糊口一边创作,每天花费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独立创作,从零开始学习商业动画的制作流程。
妻子肖小月负责美术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制片、宣发等电影制作事宜,而为了节省开销,原计划要邀请歌手演唱的主题曲,人物的配音,这些都由肖小月自己亲自完成。
可从过程上来说,《美人鱼的夏天》能够作为独立动画电影登录院线,其本身或许就是一个奇迹。
目前主创已删除b站全部动态
沈晓阳说,《美人鱼的夏天》是送给妻子肖小月的礼物,也是献给厦门的礼物。
虽然网友们说,这部电影要是不登陆院线就不会背负这么大的骂名。
可是,在逃离商业化的这条路上,“自己吓自己”恐怕也没有机会能像现在这样成为热门网梗,他们的七年也不会被大多数人看见,作为创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也被会淹没在网络的海洋里。
现在,七年的努力不如一句“自己吓自己”,又何尝不荒诞呢?
“自己吓自己”被公安翻拍
来源:游戏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