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了一条小红书内部的技术博客,介绍了一个叫"GenRank"的推荐系统升级。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一个算法优化。
最近看了一条小红书内部的技术博客,介绍了一个叫"GenRank"的推荐系统升级。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一个算法优化。
但看完细节后,我意识到这可能比大多数创作者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因为这不是"优化",而是"革命"。
小红书的推荐系统正在从"匹配用户和内容"升级到"为用户生成最优内容序列"。
换句话说:曾经是"用户去找内容",现在变成"平台为用户生成内容"。
这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这些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一切都要改。
GenRank的官方说法是"生成式排序系统"。
但如果你忽略技术术语,本质只有一句话:
它把推荐系统从"找最好的内容给用户",变成了"生成最适合每个用户的内容序列"。
这听起来很抽象。让我举个例子:
旧模式(匹配型):
小李喜欢看护肤内容 → 系统从数百万篇护肤文章里找最好的 → 推荐给小李新模式(生成型):
小李的浏览历史 → GenRank分析"小李最可能转发什么" → 直接生成"最优的内容序列"(不一定是已存在的内容)这个区别看似细微,但后果是致命的。
旧模式下,内容创作者只需要"写得比别人好"就有机会被看到。
新模式下,内容创作者需要"写得符合生成逻辑"才能被看到。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竞争维度。
2022年ChatGPT发布时,整个行业的焦点是"它能做什么"。
没有人注意到那次发布的真正意义是:从"检索+排序"升级到"生成"。
Google的搜索引擎花了20年磨练"找最相关的内容"。
ChatGPT用了20个月颠覆了这个逻辑:不找了,我直接生成。
现在,小红书在复制同样的革命,只是应用到了"推荐系统"。
这意味着:
旧时代:内容平台 = 内容的"商场"(我们是卖家,用户是买家)新时代:内容平台 = 内容的"工厂"(平台生成内容顺序,我们是供应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是"GPT时刻"——因为权力的中心在转移。
规则改变1:从"内容质量"到"内容的生成潜力"
曾经,你只要写出比别人更高质量的内容,就有机会上热门。
现在,质量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容是否符合GenRank的生成逻辑。
什么是"符合生成逻辑"?
根据GenRank的技术细节,它优化的目标是"用户转发率"和"阅读深度"。
这意味着,一篇内容能不能被推荐,取决于:
这篇内容有没有"转发欲望"(观点够新吗?观点够大胆吗?)这篇内容有没有"停留时间"(第一句能不能吸引?结构能不能留住?)这篇内容有没有"完读率"(每句话都在提供价值吗?)换句话说,GenRank在寻找的不是"最好的内容",而是"最容易引发转发的内容"。
这对那些"写得深但缺乏观点"或"写得专业但缺乏话题性"的创作者是致命的。
规则改变2:从"积累粉丝"到"适应算法"
小红书以前的规则是:"粉丝越多,推荐力度越大"。
这鼓励创作者"专注粉丝,粉丝自然会带来流量"。
但GenRank改变了这个逻辑。
现在,平台不再问"这个人有多少粉丝",而是问"这篇内容符不符合'最优序列'的条件"。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新手创作者,如果写出了"非常符合转发逻辑的内容",完全有可能一篇就爆。
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有粉丝基础的创作者,如果不适应新的"内容生成逻辑",粉丝也救不了你。
举个例子:看下面的图,是我在iPhone17系列发布之初的一些笔记,几乎没啥增量信息。一开始可能有些信息大家不了解,我写出来会有点价值。但很快,大家都了解的差不多了,但是每一篇的转发特别高,我粉丝量那时候才3000,大家最新换的就是转发给男女朋友或好友,然后顺带一句评论,基本都是这样的。因此,当时每天的综合笔记阅读量全都在10万左右。这就是典型的,内容价值不高,但是转发逻辑足够!
规则改变3:从"内容运营"到"内容工程"
以前做小红书,我们叫"内容运营"——靠经验、靠感觉、靠试错。
现在要做的是"内容工程"——需要理解算法逻辑、测试哪种内容结构最容易被推荐、反复迭代。
这对创作者的要求完全升级了。
你不仅要会写,还要懂"什么样的内容会被生成式排序系统选中"。
GenRank的生成逻辑从"用户的第一眼"开始。
如果用户看到你的推荐标题,第一秒就要决定"要不要点开"。
这意味着:
标题必须从"描述内容"升级到"制造争议"或"承诺价值"。
例子:
❌ "小红书推荐算法分析" → 平凡,没有转发欲望✅ "小红书推荐算法的秘密:新手如何一篇爆" → 有承诺,有价值启示2:转发率成为了新的"阅读数"
旧时代,大家看阅读数。
新时代,转发率才是平台关心的。
这意味着你的内容写完后,要问的不是"有多少人看到",而是"有多少人会转发"。
如果你的内容很好看,但没人转发,GenRank会认为这篇内容"不符合最优序列",推荐力度就会下降。
所以,在文章结尾,你需要主动"给用户转发的理由"。
例子:
❌ "谢谢阅读"(没有转发动力)✅ "如果你也在运营小红书,这个变化一定要告诉你的团队" (给了转发的理由)启示3:垂直内容比通用内容更容易被推荐
GenRank在生成序列时,需要给每个用户推荐"最相关的内容"。
这意味着:垂直化、专业化的内容,比什么都做一点的内容更容易被选中。
例子:
❌ "分享一点AI、一点产品、一点运营的思考"(很难被GenRank选中,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 "专注于AI创作工具的应用分析"(更容易被选中,因为GenRank清楚这是给"对AI工具感兴趣的用户"的内容)如果GenRank继续这样发展,我预测2027年的小红书会是这样:
1. 内容生产会变成"工程化"
大的内容团队会雇"内容工程师",不仅会写,还要懂算法逻辑、会AB测试、会数据分析。
小的创作者会被迫"专业化"或"消失"。
2. 内容的生命周期会缩短
因为推荐逻辑更严格了,"勉强能看"的内容就再也混不过了。
这意味着,要么你的内容很好,要么就直接失败,没有"平平淡淡的中间状态"。
3. 个人品牌的价值反而会上升
因为粉丝的作用下降了,反而那些"有明确人设"、"内容风格一致"的创作者会更容易被推荐。
GenRank会记住"这个创作者的风格",推荐给"最符合这个风格的用户"。
如果你现在在运营小红书,这个变化值得认真对待。
具体建议:
第一步:审视你最近的10篇爆文,看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是什么让它们比其他内容更容易被转发?
第二步:根据这些共同点,调整你的选题方向。从"我想写什么"升级到"什么最容易被转发"。
第三步:在标题和开头上下功夫。因为GenRank会从这里开始做决策。
第四步:不要盲目追求粉丝数。反而要专注"内容的转发率和完读率"。
最后一个预测:
在2027年之前,小红书上那些"没有明确观点、内容平平淡淡"的创作者,会发现自己的流量在持续下降。
同时,那些"观点鲜明、内容价值清晰、容易被转发"的创作者,会获得越来越大的流量红利。
GenRank的出现,不是"算法优化"。
它是小红书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好内容"。
而这个定义,对所有创作者来说,都意味着要改变。
但看完细节后,我意识到这可能比大多数创作者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这听起来很抽象。让我举个例子:
旧模式(匹配型):
新模式(生成型):
这意味着:
这意味着:
例子:
旧时代,大家看阅读数。
新时代,转发率才是平台关心的。
例子:
例子:
1. 内容生产会变成"工程化"
2. 内容的生命周期会缩短
3. 个人品牌的价值反而会上升
具体建议:
马里亚纳ai产品漂流记
来源:ID20089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