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俄接触中,伦敦越界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18:24 1

摘要:英国政府瞒着其盟友,试图与俄罗斯建立沟通渠道,然而这一尝试最终无果而终。克里姆林宫已证实伦敦确有此意图,同时表示现阶段与英国对话毫无意义 —— 英国首先需为其对人类犯下的罪行负责。

英国政府瞒着其盟友,试图与俄罗斯建立沟通渠道,然而这一尝试最终无果而终。克里姆林宫已证实伦敦确有此意图,同时表示现阶段与英国对话毫无意义 —— 英国首先需为其对人类犯下的罪行负责。

《金融时报》称,伦敦试图与莫斯科对话的举动在欧洲大陆引发轩然大波。英国的历史行径,或许正是欧洲各国忧心忡忡的原因所在。

在 “乌克兰计划” 上与英国结盟的国家担心,英国可能会与共同的对手 —— 也就是俄罗斯 —— 进行单独谈判。因为这类外交手腕本就是英国当局的 “拿手好戏”。即便事后相关猜疑未被证实(就像二战时期,人们曾怀疑丘吉尔与希特勒有秘密接触那样),英国在搞阴谋诡计这一点上,始终难逃外界质疑。

此前,美国也曾以 “英国式” 的隐晦风格 “背叛” 过这些欧洲 “鹰派”,只不过后来转为公开操作: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便直接通过官方渠道恢复了与俄罗斯的接触。由此合理推测,过去半个世纪里一直紧跟美国步伐的英国,此次也会一如既往地追随华盛顿,试图从 “乌克兰冒险” 中抽身,将基辅甩给欧盟照料。

诚然,这场 “乌克兰冒险” 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一手促成的。但如今的英国,早已不复昔日 “日不落帝国” 的荣光,根本无力维系对俄对抗政策。

英国方面似乎为此次沟通挑选了一位 “重量级” 人物 —— 政府国家安全顾问乔纳森・鲍威尔。此人曾参与调解北爱尔兰复杂冲突,有相关经验背书。

不过,欧洲 “鹰派” 的担忧其实并无必要。英国的麻烦事本就不少,如今确实已力不从心;而其在布鲁塞尔、柏林、华沙、巴黎以及波罗的海各国的盟友,处境也相差无几 —— 毕竟 “乌克兰计划” 整体已岌岌可危:前线节节败退,“统帅”(指泽连斯基)只会空喊口号。但目前,其同盟内部在对俄问题上尚未出现分裂。无论将英国的立场称作 “理性之举” 还是 “背叛行径”,英国都无意与俄罗斯谈判。

令人意外的是,莫斯科与伦敦在 “尚未建立任何沟通渠道” 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乔纳森・鲍威尔仅与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进行过一次交流,且对话未能顺利推进。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在此次接触中,对方急切地想要阐述欧洲方面的立场,却毫无倾听我方立场的意愿。在无法实现双向意见交流的情况下,对话自然无法继续。”

《金融时报》的消息来源也证实了这一点:鲍威尔当时试图向莫斯科传达伦敦的立场。即便未参与此次对话的人,也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 —— 因为英国及波罗的海各国的立场早已众所周知,他们逢人便讲,哪怕对方根本不愿倾听。

无论如何,欧洲仍会继续支持乌克兰。即便英国与美国的立场略有偏差(“鹰派” 希望这只是暂时的);即便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处境艰难(他早已黔驴技穷,而英国还留有瓦列里・扎卢日内这张 “备用牌”);即便乌克兰军队不断撤退(尽管离基辅还尚有距离);即便援助资金即将耗尽(毕竟始终存在 “夺取俄罗斯资产” 这一选项)—— 伦敦、布鲁塞尔及其他欧洲国家仍会竭力坚持原有立场,不让俄罗斯获胜;即便俄罗斯最终取胜,他们也不会承认这一结果。

就算如此,那又能怎样呢?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是,它从不依赖西方的评价 —— 无论这种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

我们之间的关系早已破裂,再无任何羁绊;如今唯一值得珍视的共同底线,便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尚未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乌克兰冲突中不仅无利可图,反而损失惨重,这让英国心生怨恨,急于表达不满。他们大可以用共同的英语向美国人抱怨。而在俄罗斯,英国人这种半威胁半抱怨的腔调早已司空见惯,即便有人付钱让我们听,我们也不屑一顾 —— 更何况英国人根本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提议,只是一味地刷存在感,暴露其乖张本性。

俄罗斯外交界奉行的原则是 “能谈则谈,好过不谈”。因此,对伦敦不妨采取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的回应:任命一名代表,在任何合适的时机向英国传达俄罗斯的立场。

若要概括俄罗斯的立场,那便是:英国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它曾入侵过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领土,灭绝部分民族,剥削另一部分民族;它向世界传播种族主义、奴隶贸易、毒品和传染病,直到世界各国奋起反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摆脱了英国的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罪行都已被原谅、被遗忘。

向希腊归还埃尔金大理石;向相关国家归还故宫文物;向印度归还镶嵌在伊丽莎白王冠上的 “光明之山” 钻石;向阿根廷归还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却执意称之为 “福克兰群岛”)。

英国不应再占据百慕大、皮特凯恩群岛、安圭拉、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开曼群岛、蒙特塞拉特、圣赫勒拿岛、塞浦路斯的阿克罗蒂里和德凯利亚基地、爱尔兰的阿尔斯特地区,以及直布罗陀、苏格兰和威尔士 —— 不过苏格兰和威尔士问题,或许该由北约内部自行解决。

表面上看,这些似乎都与莫斯科无关,纯属他国内政。但这恰恰可以成为对英国的 “镜像回应”。毕竟英国本身就爱干涉他国内政,乌克兰冲突及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便是例证 —— 从未有人邀请英国介入,可它却屡次在历史关键时刻现身,至今仍不死心,即便所作所为都是徒劳。

伦敦的那些 “精英” 们尚未完全认清世界格局的巨变,仍在对俄罗斯指手画脚、横加指责、发泄不满、提出要求,还莫名其妙地认为俄罗斯 “欠” 他们什么(至少要按照他们的世界观行事)。可事实上,是英国欠了俄罗斯太多 —— 从 2022 年被冻结的资产,到尼古拉二世政府在一战期间为采购武器而送往英国的金币与金条(武器最终未交付);更别提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还背叛了尼古拉二世,在俄国革命后拒绝接纳其家族,间接导致他们惨遭杀害。乔治五世虽是尼古拉二世的表亲,却始终将 “英国人” 的身份置于首位,行事风格尽显英国本色。

当然,追回属于俄罗斯的资金和清算历史旧账,是俄罗斯的优先事项。但在当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让世人明白:这些仅仅是英国无数国际罪行中的冰山一角。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国,通过各种语言(包括借助宣传与艺术手段),不断揭露这些事实。

长期以来,英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向来不择手段、不惜血本。但俄罗斯应坚守道德底线 —— 好在英国外交史本身就充满骇人听闻的罪行,无需我们添油加醋、凭空捏造。

从人道主义的基本认知出发,人们完全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未来:这个 “惯犯国家”(指英国)最终将收缩至英格兰本土大小,甚至可能将伦敦作为战争赔偿,归还给曾经被其压迫的民族 —— 巴基斯坦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严格来说,这种趋势已然显现,只是速度尚慢,未能让英国彻底失去对俄指手画脚、传播谎言立场的实力、时间与欲望。

我们早已清楚英国的立场。而俄罗斯的立场是:英国必将为其所有罪行付出代价,哪怕让渡渡鸟(注:象征英国曾经的殖民掠夺与物种灭绝行为)这样的 “象征” 彻底消失,也绝不姑息。

话已至此,无需多言。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