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以前是做汽修的,后来接触跨境,转到亚马逊。但那时候完全是门外汉,别人说啥我就信啥。什么“直接铺货”“多开几个店就能赚钱”,我照着做了半年,亏得我差点怀疑人生。
我以前是做汽修的,后来接触跨境,转到亚马逊。但那时候完全是门外汉,别人说啥我就信啥。什么“直接铺货”“多开几个店就能赚钱”,我照着做了半年,亏得我差点怀疑人生。
直到去年我决定认真做精品。但问题又来了:广告开了等于没开,要么烧钱要么跑不动、Listing 自己看感觉不错,但转化率就是低,看竞品完全不知道该看啥,新品上架根本推不起来,最怕突然来个恶评,整天提心吊胆。
我一直以为是产品不行,后来才知道:是我方法不行。
同事推荐的小船启航,我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的,但没想到给我最大的震撼不是广告,而是 Henry 讲的 “产品生命周期打法”。
课程做到一半,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以前我看到竞品,会只看价格和评论。现在我会看:它的流量结构、广告/自然流量占比、A+的布局逻辑、视觉卖点如何表达、视频节奏和文案的钩子、什么阶段发力(不是所有广告都要一开始就猛砸)。
以前觉得选品靠运气,现在觉得选品彻底是“可计算的”。市场趋势、竞品广告策略、细分市场容量、蓝海程度,这些都可以量化。我第一次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选品报告”。
最夸张的变化发生在广告部分。
跟着小船启航跨境的“三层结构打法”,我重新建了广告,以前我只知道“一刀切加钱”,现在我知道什么词能扛、什么词不能碰、什么词烧钱但必须投。
结果新品第一周就稳住 5% 的转化率,第三周破 15%。广告 ACOS 从 48% 掉到了 14%,那一刻我真的有种“终于走出来了”的感觉。
后来最头疼的恶意差评问题,小船也讲了系统的预防方法。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店铺也可以有“安全系统”,不是一直被动挨打。
现在,我的品每天 60-80 单稳定跑着,还没到爆款,但我心态完全变了:因为我知道我在用方法做事情,而不是靠运气碰运气。
如果你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
以前我觉得跨境电商是“靠运作”。现在我觉得它是“靠体系”。
来源:蕴涵教育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