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领域 成都体育学院举行2025年运动医学与健康学术会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5:53 1

摘要:在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由成都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运动医学与健康学术会议暨第七届身体活动与健康科学大会”、“成都体育学院中医运

在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由成都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年运动医学与健康学术会议暨第七届身体活动与健康科学大会”、“成都体育学院中医运动医学寰枢大模型与智能体”发布会于5月17日-18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东部新区校区举行。本次会议聚焦运动医学、身体活动与健康科学三大领域,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身体活动、运动医学与健康”的大会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汇聚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领域的顶尖智慧,搭建起交流互鉴、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成都体育学院中医运动医学寰枢大模型和智能体”同期发布,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运动健康领域的科学应用与实践转化。

在5月17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励建安,四川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米银军,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田野,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存志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赵杰修,新加坡“运动是良医”(EIM)国家中心主席及东南亚区域中心主席陈志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秘书长高奉,贵州体科所原所长赵晋等国内运动医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绘“人工智能时代的身体活动、运动医学与健康”发展新蓝图。

推动学科交叉创新

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围绕运动医学前沿成果、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展开研讨,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舒为平教授在致欢迎词时介绍到,作为西部体育健康领域的重要智库,成都体育学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近年来在运动医学领域深耕产学研融合。同时,当日新发布的寰枢大模型以中医理论为根基,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着力攻克运动损伤防治与慢性病康复难题,标志着该校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会议既是阶段成果展示,更是新征程起点,期待与全球同仁携手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四川中医药年诊疗量突破2亿人次,川药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位居中西部第一,已建成8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和9个远程医疗站,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米银军在致辞时表示,“四川将持续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以数智化技术赋能‘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助力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

“希望各位与会人员能在交流中凝聚起推动体医融合发展的磅礴智慧力量,共同探寻出体医融合发展难题的‘最优解’。”赵杰修在开幕式致辞中感谢成都体育学院为本次大会做出的努力。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任委员谢敏豪通过视频发表大会致辞,围绕“全球运动医学创新发展”的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学科发展的战略意义。

以“天人合一”哲学为理论内核

“模型”构建国内首个中西医协同智能平台

此外,此次大会还发布了“成都体育学院中医运动医学寰枢大模型与智能体”。该模型是由成都体育学院联合中科视语,以“天人合一”哲学为理论内核,构建的国内首个贯通“竞技体育、大众健康、科研创新”的中西医协同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中医理论的深度融合,形成“监测-干预-创新”三维架构:以运动生物力学动态分析重构损伤预测范式,以穿戴设备与体质辨识技术赋能个性化健康管理,以古籍活化与虚实交互技术推动中西医科研范式革新。

“在本次大会上,运动医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运动医学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加强了我校国际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展示了崭新校园的新风貌,也必将为我校运动医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助力。”成都体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图 王李科)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