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俞敏洪从南极发来的新东方 32 周年全员信意外 “翻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封满含情怀的信,不仅未赢得员工共鸣,反而遭到吐槽与模仿,背后的缘由值得深思。
文 | 大力财经
导语:南极来信,为何“翻船”?
近日,俞敏洪从南极发来的新东方 32 周年全员信意外 “翻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封满含情怀的信,不仅未赢得员工共鸣,反而遭到吐槽与模仿,背后的缘由值得深思。
南极来信本是对员工的周年感谢,却未达预期效果。从信的内容看,充满情怀与诗意,多次提及南极,但这种表达与员工当下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俞敏洪平时以文化人形象活跃于公众视野,其南极之旅虽个人色彩浓,却在信中未考虑员工感受。
对于员工来说,奖金、工作压力等实际问题才是重点,而不是老板在远方的诗意抒情。这背后反映出不同年代职场观念的变化,70、80 后重情怀奋斗,90、00 后更看重实际支持。如今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诗意情怀产生防御。
俞敏洪从南极发来的新东方32周年全员信,本应是一场温馨的周年纪念,却意外“翻车”,引发员工吐槽,难以产生共情。这封满是红字且6次提及南极的信,从南极的企鹅到明媚的阳光,本是充满浪漫与情怀,可为何在员工这里却碰了壁?让我们一起探寻背后的原因。
俞敏洪的抖音号宛如文旅频道,记录着各地旅行的足迹,有的联动东方甄选带货,有的有品牌植入。而此次南极之行,他从阿根廷乌斯怀亚乘邮轮出发,与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同行,似乎更偏向个人旅行,没有带货等商业行为。
在全员信里,俞敏洪感谢了员工的辛勤付出,从讲台上的汗水到办公室的挑灯夜战,信的结尾还表达了对新东方文旅让更多人看世界的期许,与南极的主题相呼应。从结构、逻辑与表达上,这封信不失为一篇佳作。
问题就出在这份情怀的传递上。俞敏洪骨子里将自己定位为有文化的文人企业家,在抖音发VLOG,亲自写脚本、配音,在“老俞闲话”更新文章,与知名作家对话,讲述风土人情。在网友眼中,他如同旅行博主,才情令人倾倒。
但员工与网友不同,他们和俞敏洪是雇佣关系。员工虽佩服老板才华,却也清醒地意识到:周年庆感谢,奖金在哪?南极的冰雪与阳光,抵消不了北京的房租;用企鹅抱团鼓励,却无法缓解KPI、续费压力和加班疲惫。这种情怀匹配的错位,使得俞敏洪在南极的抒情,与员工加班的现实产生巨大反差。
这背后反映的是老一辈企业家情怀叙事与当代打工人价值诉求的脱节。曾经70、80后为主力时,充满梦想与情怀,愿意为奋斗熬夜加班。但90后、00后进入职场,奋斗鸡汤不再奏效,空洞情怀无法替代实际支持。
董宇辉直播风格转变,不再大谈“阿拉斯加的鳕鱼”,而俞敏洪却在全员信里讲述南极企鹅抱团取暖。这一对比,凸显出时代变化下,员工对实际支持的渴望远超情怀渲染。
此事也引发更深层次思考: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生活似乎没了情怀和诗意,甚至抵触它们。时间、速度、数据等成为首位,情怀风的描写鲜见,人们对此产生免疫。曾经爱写诗的少年,长大后也可能不再提笔。
大力财经分析认为,这或许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表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情怀。但情怀和诗意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缺失它们,生活将变得单调。企业管理中,老板应平衡情怀与实际,给予员工物质与精神双重关怀;员工在追求物质时,也别忘给精神留一方天地。
网友评论,俞老师可能真没意识到员工的处境,写得太自我了,光有情怀不够,得给员工实实在在的好处。
俞敏洪南极来信“翻车”,是情怀与现实碰撞的缩影。它提醒企业家,传递情怀同时要关注员工实际需求;也让我们思考,在忙碌生活中如何重拾情怀与诗意。这场“翻车”是个契机,促使企业管理更人性化,人们生活更有温度。你怎么看待此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大力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