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火,让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信任“倒退十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8:15 1

摘要:夜晚的上海街头,一辆豪华电动MPV在绿灯起步后缓缓通过路口。突然,车底迸发出刺眼的电火花,转眼间火焰窜出,仅用了短短10秒钟就吞噬了整个车身。两名驾乘人员仓促逃生,回头望去,他们那辆价值不菲的座驾已陷入火海。

夜晚的上海街头,一辆豪华电动MPV在绿灯起步后缓缓通过路口。突然,车底迸发出刺眼的电火花,转眼间火焰窜出,仅用了短短10秒钟就吞噬了整个车身。两名驾乘人员仓促逃生,回头望去,他们那辆价值不菲的座驾已陷入火海。

这起发生在本月23日的事故,全程被后方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拍下,视频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集体担忧。

这不是近期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火灾案例。统计显示,2024年全年各品牌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超过30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因“起火风险”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38.07万辆。

比较这些事故,会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模式:无论是行驶中的车辆,还是静止停放的汽车,都有起火的案例。有些车辆在碰撞后起火,有些则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自燃。

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动力电池在热扩散导致危险前,应为用户提供至少5分钟的报警与逃生时间。但上海这起事故中,从冒火星到整车燃烧仅用10余秒,与国标要求相去甚远。

新能源汽车的“火”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锂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会持续放热并产生大量含有氢气、甲烷等可燃混合气体,即使外部明火被扑灭,也容易发生反复复燃现象。

为什么这些代表着最新技术的电动车会如此“脆弱”?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99%的原因在于电池起火”。

动力电池在受到外力撞击、内部短路或过充过放时,可能引发热失控。电池本身就是一个能量储存装置,当单颗电芯热失控,会引发热扩散,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电池包起火。

当今电动车行业普遍面临一个艰难抉择:追求高能量密度意味着更高的风险。高能量密度电池让电动车续航轻松突破800公里,但也使其正极材料热稳定性下降,热失控起始温度降低。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每一起火灾事故都在考验着整个行业的信誉。消费者开始质疑:连头部品牌的高端车型都会“开着开着就烧了”,普通品牌更不敢信任。

这种信任危机已经影响了消费者的决策。一些潜在买家表示将重新评估购车计划,部分甚至转回燃油车或混动。当安全性能成为首选因素时,每一次起火事件都在动摇着行业的根基。

从行业整体数据看,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实际上很低。但一旦发生,火势更迅猛、扑救更困难,往往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社会恐慌。

面对火灾隐患,行业正在多措并举提升安全性。公安部要求从2025年3月1日开始,电池安全检测正式纳入新能源汽车的年检中。

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固态电池被视为解决热失控问题的终极方案,它使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可以彻底消除起火风险。业内预计2026年-2028年国产新能源汽车有望集中搭载全固态电池。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装有安全可靠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规范充电习惯、定期维护保养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避免在高温暴晒后立即充电,避免过度充电,这些简单习惯可能避免灾难发生。

来源:爱车人士阿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