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类谣言危害甚大,绝不能一笑了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5:05 1

摘要:5月18日,有明星工作室发文,针对近期网络上大量利用AI技术伪造其形象和声音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进行公开打假。根据工作室发布的截图,可以看到这些伪造视频中,明星肖像被用于推荐保健、减肥产品,台词涉及养生、育儿经验等内容。

5月18日,有明星工作室发文,针对近期网络上大量利用AI技术伪造其形象和声音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进行公开打假。根据工作室发布的截图,可以看到这些伪造视频中,明星肖像被用于推荐保健、减肥产品,台词涉及养生、育儿经验等内容。

科技改变世界,网络精彩生活。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AI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借助AI技术,生成合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就变得更加便利。只是AI技术发展也是把“双刃剑”,在便利民众工作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技术滥用、虚假信息等系列问题。比如,就有一些商家通过AI换脸、合成人声等手段,将一些名医、名人的面容与声音进行移花接木,用于推销产品。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误导社会公众认知、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污染网络生态环境等等。

更可怕的是,AI造假能力可谓“没有边界”。往往只需要一个指令,AI技术就可以生成相关视频或者照片。前不久公安部网安局曾公布10起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案件,其中就包括一起利用AI工具编造“暴雨后许昌满目疮痍”谣言信息进行传播的案件。更有媒体报道显示,2024年南昌一家MCN机构因为利用AI造谣被查处,这家MCN机构用AI生成文章和图片,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每天收入在万元以上。这些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却已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AI造假带来的触目惊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同样不可逾越。事实上,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也已经成为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就现实而言,在规范AI技术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也一直在完善。比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都对生成内容的标识和使用范围等做出了规定。接下来,遏制AI造假,就应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同时,也应强化法律法规实施,以法律的刚性约束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坚实保障。

AI类谣言危害甚大,绝不能一笑了之。在“互联网+”时代,当AI越来越成为寻常生活里的日常,推动其向上向善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其中明确提出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基于此,必须进一步明确规则,同时压紧平台审核责任,在立法、执法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对AI类造谣正本清源。(杨飞)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来源:中国吉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