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掉印巴冲突后,印度怒火烧向两个国家,为何偏偏不敢碰中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5:14 1

摘要:印度现在好拧巴啊,一边高呼胜利,一边又疯狂抵制,这波操作属实让我看不懂。

印度现在好拧巴啊,一边高呼胜利,一边又疯狂抵制,这波操作属实让我看不懂。

印巴冲突刚停,印度就开始大张旗鼓搞“胜利游行”。

那场面真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电视里还播着“英勇作战”的宣传片。

可问题是,印度真赢了吗?

巴基斯坦用了中方提供的歼-10C、霹雳-15,打得印军措手不及。

真正的主角,是“没出镜”中国。

但印度对中却“一个字都不敢说”,反而怒火烧向了土耳其和阿塞拜疆。

4月,冲突爆发。

巴军出动无人机与战机,对印度控制的多个前沿阵地实施空袭。

印军损失惨重,一线补给线也遭破坏。

很快,印度街头就开始热闹起来。

新德里、孟买、海德拉巴,街头升旗,军车巡游,电视全天滚动播放“胜利”宣传片。

民众一时被鼓动,社交平台上也在刷“印度大捷”。

几天后,路透社、半岛电视台等外媒报道,印军至少损失5架战机,几十人伤亡。

而巴方损失相对较小,且控制了部分争议区域。

于是,政府开始寻找“替罪羊”。

中国武器表现亮眼是这次冲突的焦点。

巴军装备的歼-10C,在高海拔空战中表现稳定;霹雳-15导弹超视距打击,直接命中印军战机。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支持,巴军打不出这种战果。

但,印度政府没有一句批评,反倒是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被点了名。

土总统埃尔多安表态,“巴基斯坦的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联合国会议上谴责印度“破坏南亚和平”。

这两句话,在印度被无限放大。

媒体统一口径,开始炒作“土耳其干涉内政”“阿塞拜疆挑衅主权”,民众怒火被精准引导。

印度主流媒体迅速行动。

《印度时报》、《今日印度》纷纷刊出“资敌商品清单”。

包括土耳其瓷砖、橄榄油、家居装饰品,还有阿塞拜疆的小规模石油制品。

《今日印度》的头版写着:“今天你买的是橄榄油,明天可能就是打向我军的子弹。”

一时间,社交平台上满是“抵制土货”“拒买阿货”的话题。

极端声音越来越多,但针对中国的声音,却几乎听不见。

2024年,印度从中国进口1017亿美元,出口仅167亿美元,逆差850亿。

中国是印度最大工业品来源国之一。

手机、芯片、工业设备、化工原料……一旦切断,印度经济立刻“断血”。

相比之下,印度对土耳其的出口有88.8亿美元,自己还占着贸易顺差;对阿塞拜疆,几乎没有可见贸易往来。

于是,抵制行动越烧越猛,但电商平台上,小米、vivo、华为依然畅销。

线下门店照旧排队买中国手机。

印媒没人敢提中国商品“黑名单”,也没有哪个官员公开点名中企。

反倒是在社交平台上,常有人留言:“为啥没抵制中国?”

但留言总是被淹没,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动不得。

一旦跟中国“撕破脸”,投资信心瞬间崩盘。

哪怕是民族主义者,也不敢在这点上乱来。

所以,只能选土耳其、阿塞拜疆,打不疼的对手。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军就吃了亏。

之后几年,印度对中策略全面收缩。

边境摩擦不再主动升级,外交场合也少提边界争端。

印军内部早已心知肚明,现在不是能打的状态,别惹事。

而这次印巴冲突进一步证明,连巴基斯坦都打不稳,更别说中国了。

如果中国加入战局,印度将面临东西两线作战,兵力分散、后勤吃紧,根本吃不消。

所以,嘴上说强硬,行动上却很谨慎。

莫迪政府擅长调动民族主义情绪,每逢外交或军事压力,就制造“外部敌人”。

这次也是一样,但民族主义,就像把刀,挥得太猛,可能伤到自己。

现在,社交平台已开始出现“极端言论”。

有人呼吁“立法抵制”,有人甚至喊出“核平土耳其”。

这些声音虽未被官方采纳,却在情绪上起到了“放火”的作用。

一旦火势太大,政府或将被迫跟进,难以收场。

这场印巴冲突,照出了印度的战略焦虑,也照出了中印之间的实力差距。

对土耳其、阿塞拜疆的攻击,是姿态;对中国的沉默,是现实。

真正的强国,从不靠高声喧哗,而是靠底牌说话。

朋友们,你们对印度一边高呼胜利,一边疯狂抵制的操作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票姚校尉2025-05-19输掉印巴冲突后,印度怒火烧向两个国家,为何不敢找中国麻烦?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医生郭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