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财年印度切割抛光钻石出口额同比暴跌16.8%,总出口额缩水至285亿美元,创下四年新低。这个曾占据全球钻石加工市场90%份额的“世界钻石工厂”,正经历着二十年来最凛冽的寒冬。
印度钻石崩了?
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财年印度切割抛光钻石出口额同比暴跌16.8%,总出口额缩水至285亿美元,创下四年新低。这个曾占据全球钻石加工市场90%份额的“世界钻石工厂”,正经历着二十年来最凛冽的寒冬。
01. 从“印美联盟”到双双遇冷:钻石巨头为何跌落神坛?
过去二十年,印度与美国曾是钻石市场的“黄金搭档”:印度凭借低成本劳动力垄断全球90%的钻石加工市场,美国则通过戴比尔斯等巨头掌控定价权与消费端话语权。然而,这一模式正遭遇致命冲击。
2023年美国钻石巨头WD劳伦斯集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行业崩塌的标志性事件。究其根源,印度加工环节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过度依赖美国单一市场,导致其出口额中近半数流向美国,而当美国消费者因通胀压低非必需品支出时,印度工厂只能被迫削减24.3%的毛坯钻石进口量。
更严峻的是,印度钻石业长期陷入“低附加值陷阱”:尽管处理全球90%的毛坯石,但利润大头被欧美品牌商拿走,自身仅赚取3%-5%的加工费。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模式,在市场波动时毫无抗风险能力。
但印度困境只是冰山一角,真正颠覆行业格局的力量,来自东方。
当河南柘城每年600万克拉的培育钻石产能冲击全球市场时,传统钻石巨头们惊觉: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价格优势,而是整个产业游戏规则的改写。在河南实验室里,D色级、VVS净度、3EX切工的大克拉钻石正以天然钻石1/10的成本量产,这种技术突破直接击穿了“钻石恒久远”的营销神话。
02. 中国钻石崛起:从“跟跑”到“定义规则”
在郑州海关监管仓库,一箱箱标注“ZG DIAMOND”的包裹正发往全球。这个诞生于“钻石之都”柘城的品牌,用三年时间在电商平台积累了40万高净值粉丝。当北京互联网高管易先生以不到10万元价格购入5.2克拉柘光钻戒时,他或许不知道,这颗钻石背后站着完整的中国培育钻石产业链。
从1965年郑州三磨所研制出第一台六面顶压机,到如今河南企业掌握全球44%的培育钻石产能,技术创新始终是核心驱动力——高温高压法(HPHT)合成钻石产量占全球75%,品质达到天然钻石的VVS级以上标准,获得国际宝石学院(IGI)等权威机构认证。
“培育钻石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晶体结构与天然钻石完全相同,但两者价格竟相差十倍,着实令人惊讶。”近日,北京某金融公司高管王先生在柘光京东旗舰店定制了一枚鸽子蛋钻戒,他对实物赞不绝口。
王先生表示:“像VVS级净度的D色白钻,西方天然钻石品牌一克拉要价几十万,而柘光钻石一克拉仅需8000元左右。我直接定制了5克拉,还搭配18K白金戒托,准备在结婚纪念日送给妻子当惊喜。”
随着柘城钻石热度攀升,在京东、淘宝等平台搜索柘光钻石的消费者日益增多。不少人主动联系品牌专属顾问,咨询DNA纪念钻、1:1孤品复刻等特色服务。
市场选择的倒戈让美印钻石业如坐针毡。美国珠宝商委员会(JV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培育钻石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35%,直接冲击传统钻石巨头。印度更面临双重打击:不仅失去美国订单,其加工环节也被中国产业链挤压——部分中国厂商开始将毛坯石切割业务留在国内,进一步削弱印度加工量。
03. 禁令难阻大势:钻石市场进入“中国时间”
面对中国钻石的凌厉攻势,美国宝石贸易协会祭出禁令,禁止展出培育钻石。这道看似维护市场秩序的防线,实则暴露出传统巨头们的慌乱。当2024年美国零售市场培育钻石占比突破56.8%,当戴比尔斯库存积压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任何行政手段都难挡市场规律。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道禁令反而成为最佳广告。柘光钻石京东旗舰店数据显示,禁令发布当月成交额激增120%,其中大钻戒订单量环比增长200%。
当印度钻石业在寒冬中挣扎,美国用禁令试图挽回败局时,中国正以产业升级和消费洞察开辟新赛道。2024年上海钻石交易所数据显示,中国钻石进口额同比下降9%,但国产钻石销售额同比增长37%,这种此消彼长预示着全球钻石市场正经历根本性重构。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已从旁观者变身领跑者,而下一个钻石圣地的诞生,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来源:科技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