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现在看到的是淀粉加工型薯种;这是中薯早39号,作为早熟高淀粉马铃薯种薯,填补了国内早熟马铃薯种薯兼容高淀粉的历史空白……”在第34届哈洽会北大荒集团科技农业展区,琳琅满目的马铃薯新品种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您现在看到的是淀粉加工型薯种;这是中薯早39号,作为早熟高淀粉马铃薯种薯,填补了国内早熟马铃薯种薯兼容高淀粉的历史空白……”在第34届哈洽会北大荒集团科技农业展区,琳琅满目的马铃薯新品种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我们去年曾搭乘卫星遨游太空的马铃薯种薯已经开始试种了,相信很快就会培育出更多更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听完工作人员讲解,来观展的外地客商连连点头,驻足展台洽谈合作。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困难重重。”北大荒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旗告诉记者,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该集团与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联合开展马铃薯航天育种工作,利用太空微重力产生强变异的特性,进一步探索挖掘马铃薯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特点,从而筛选出专用型优良品种。“太空种薯”助力北大荒集团在马铃薯新品种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在马铃薯种源自给自足、自主可控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北大荒薯业集团已筛选出适合淀粉、全粉、薯条、薯片加工的高产、高含量、高抗病品种20余个。
在展台的另一侧,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摆置的种子、植株等实物向每位来宾展示了推广的多个大豆、玉米、水稻优秀品种。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产品展示柜上装在玻璃瓶内颜色丰富的包衣种子,像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巧克力豆,不时引得观展来宾驻足观看、拍照。
“这种三色包衣技术是‘垦丰’种子特有的。”工作人员拿起一罐已经包衣的种子展示包衣与未包衣种子、幼苗的效果对比,“我们根据不同作物品种特性、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特点为不同品种的种子量身定做专属包衣方案,增强种子抗逆性,有效预防病虫害干扰,达到培育齐苗壮苗、促长、增产的目的。”
不仅如此,“垦丰种业”还逐步建立了种子切片分选、DNA提取、SNP基因型鉴定、SSR基因型鉴定、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表型鉴定等七大高通量分子平台,为加快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精准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垦丰种业”总经理杨楠表示,通过育种平台的构建,结合双单倍体、分子标记辅助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垦丰种业”缩短了育种周期,使一个作物品种的育种周期从过去的10年左右,缩短到如今的7至8年,并形成年参试品种近300个、年审定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0余个的育种研发能力。
自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北大荒集团便将种子培育工作定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持续开展种源技术攻关,由传统育种向“生物技术+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转变,实现传统育种向精准育种和设计育种在质量上的飞跃,为中国种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陈旭光 李珊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大星 文/摄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