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在上海进博会因英语语法引发的热议,其实啊、这很大程度上是被不良媒体和不良商人(家暴男·李)带了节奏而已,使得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一个根本不值得成为焦点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看清这件事背后各方的动机。
#董宇辉#此次在上海进博会因英语语法引发的热议,其实啊、这很大程度上是被不良媒体和不良商人(家暴男·李)带了节奏而已,使得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一个根本不值得成为焦点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看清这件事背后各方的动机。
#董宇辉#的初衷纯粹而坚定——他始终将英语视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工具,致力于让世界看见真实、立体的中国。无论是携手#与辉同行#直播间助力民族文化复兴,还是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助力农产品跨境流通,他的每一步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李阳此次的发声,则更多带有蹭流量、打压英语教育同行的意味。不少家长因他的英语课程受到影响,部分不良媒体也借机放大#董宇辉#的口语细节,刻意贬低其形象,背后不排除有竞争对手推波助澜。孰是孰非,其实不难判断。李阳本质上是一个缺乏底线的商人,但媒体的责任却是沉甸甸的——在这一点上,某些媒体显然失职了。
#董宇辉#早已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践行文化自信与担当。从进博会赠书欧莱雅全球CEO,到奥运期间远赴法国讲述中国故事;从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以英文阐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到邀请国际友人亲临山东曲阜感受儒家文化;再从广西东盟水果展助推跨国贸易,他实际上在文化传播、农业助力和国际贸易这三个本不属于他职责范畴的领域,承担起了重要使命。
然而反观我们不少文化界、传媒界人士,这些年来是否更多地在为西方叙事代言?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文化媚外?就连李阳本人,也并未真正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反而不断助推西式价值观,陷入西方的叙事框架中难以自拔。
英语口语的语法真的那么重要吗?如今的中国,经济腾飞、军力增强,国力日益强盛,却在文化输出上步履蹒跚。西方持续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与价值观冲击,而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我们,竟仍有不少人文化自信缺失、精神脊梁不直,甚至还在纠结于几个英语语法细节。我们的文化艺术与传媒领域,长期受外来价值观稀释,却未能有效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有这功夫,为何不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董宇辉#的口语或许并不完美,但他站在进博会、乌镇峰会这样的国际舞台,一次又一次地用英语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他的格局与视野,令人敬佩。而某些人和媒体,却为了推销课程、博取流量,不惜踩低他人、混淆视听。难道不该大力宣扬董老师以英语传播中华文化这份难能可贵的努力吗?
一个从农村走出、在本土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不遗余力地用英语让中国被世界看见。而那些不良媒体与教培从业者,却还在围绕几个语法错误争论不休——难道不感到惭愧吗?许多人只顾追逐一己私利,却未曾思考自己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他们的境界,远不及这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董宇辉#所做的,本是许多媒体应尽而未尽的职责。
希望那些热衷于炒作、误导公众的媒体,能够好自为之,多向董宇辉学习。
最后我想问一句眼红董宇辉、质疑董宇辉英语有口音的这些人:
李阳的中国话有毛病、你挑剔了吗?我们出国要讲人家的话、外国人来到国内我们还要讲他们的话…奇怪不???………现在老外能了解和听明白董宇辉的话、而且也没有觉得不妥、反倒是自己同胞拉踩自己同胞可笑不…那么请问你们能讲一口流利的新疆话(除了老新疆人外)或者你们能讲你们异地的话吗????
来源: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