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承接大量急单,存储高价位态势将持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22:58 1

摘要:11月17日,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该公司的产线实际上非常满,三季度产能利用率都到95.8%了,这说明订单很多,产线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四季度指引没有大的跃升的原因之一是手机市场现在存储器特别紧缺,价格也涨得非常厉害。

11月17日,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该公司的产线实际上非常满,三季度产能利用率都到95.8%了,这说明订单很多,产线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四季度指引没有大的跃升的原因之一是手机市场现在存储器特别紧缺,价格也涨得非常厉害。

“中芯国际承接了大量模拟、存储包括 NOR/NAND Flash、MCU 等急单,为保障交付,主动将部分非紧急手机订单延后,这也使得手机业务占比短期有所下降。”该公司称。

日前,中芯国际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

财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约495.1亿元,同比增加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8.18亿元,同比大增41.1%;毛利率为 23.2%,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单看第三季度,中芯国际营业收入171.62亿元,环比增长6.9%;实现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增长43.1%;毛利率为25.5%,环比上升4.8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上升至95.8%,环比增长3.3个百分点。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从第二季度的92.5%上升至95.8%,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产能达到百万片。

在11月4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公司产量上升“主要是因为产业链切换加速进行,以及渠道还在备货补库存,公司积极配合客户保证出货”。晶圆平均销售单价环比增长3.8%,是由于产品组合变化,制程复杂的产品出货增加。

赵海军提到,四季度虽然是传统淡季,客户备货有所放缓,但产业链切换迭代效应持续,淡季不淡。因此,公司给出的四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持平到增长 2%;产线整体上继续保持满载;毛利率指引为 18%到20%,与三季度指引相比持平。据此预测,公司全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90亿美元。

有观点认为,相较于表现强劲的三季度报,中芯国际对四季度的展望有些“保守”。对此,中芯国际回应称,虽然指引看起来比较平,但我们的产线实际上还是非常满的。三季度产能利用率都到95.8%了,这说明订单很多,产线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四季度指引没有大的跃升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手机市场现在存储器特别紧缺,价格也涨得非常厉害。客户担心,就算其他芯片都备齐了,万一存储器不够,整机也组装不起来。而且存储器价格高,其他芯片的成本也需要控制。大家都在为这个事谈判和观望。”

“第二是网通行业。客户在四季度下单就比较谨慎,怕自己货拿多了,但市场的订单其实已经切换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大家总体比较谨慎,所以我们在四季度并没有给出一个非常高的增长数值。”

近两个月以来,全球存储芯片的价格持续飙涨。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71.8%。

分析普遍认为,本轮涨价主要因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热潮引起,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等厂商将产能全面转向利润更高、技术更先进的DDR5、HBM等产品,导致普通存储芯片供应吃紧。再加上近期有爆料称,三星电子已于10月份率先暂停DDR5 DRAM合约报价,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储原厂跟进,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

而上游供应链的涨价已传递到下游的终端产品上。10月是一众国产厂商密集发布新款手机的月份,但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称,新品价格出现普涨。如vivo、OPPO、真我、iQOO等品牌均有100元至500元不等的涨幅。

提到存储价格上扬,中芯国际表示,存储大周期对制造业是正面影响,但对终端厂商OEM来说,带来了价格压力和供应保障的挑战。“现在谁也不敢保证来年存储器的供应一定充足,大家担心因为缺货,所以在制定来年生产计划时,客户普遍比较保守。”

“另一方面,存储器价格大涨,但整机售价又很难跟着涨,这就使得终端厂想办法从其他芯片上压价,导致行业竞争更激烈。”

但其认为,这些问题未必不能解决,很可能像今年一样,年初预测保守,但半年后越看越乐观。尽管如此,当前客户心态呈现"近期积极、远期观望"的矛盾局面:倾向于当下多备存储器以配套成整机,但对来年一季度因供应不确定性普遍谨慎。

中芯国际认为,目前行业供应存在缺口,预计高价位态势将持续。其分析称,整体来看,存储的影响是双向的。对当前是提拉订单,对来年是看不清。存储供应短缺或过剩5%就有可能给价格带来成倍的影响。目前行业供应存在缺口,预计高价位态势将持续。此外,NOR Flash、NAND Flash及MCU等产品验证周期长、替代门槛高。即便有新厂商尝试进入,从流片到规模化量产也需至少16个月。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现有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将保持稳定,难以被快速替代。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