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现在蹲它,是等“缓过来”还是等“新机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1:40 1

摘要:最近总有人问“三花智控还能起来么”,这话听着特别实在——这两年它的走势确实不算顺,从之前新能源车热起来时的“香饽饽”,慢慢变成了震荡里的“常客”,不少拿着它的人都有点犯嘀咕:这公司到底是“歇口气缓一缓”,还是真的“后劲跟不上了”?

最近总有人问“三花智控还能起来么”,这话听着特别实在——这两年它的走势确实不算顺,从之前新能源车热起来时的“香饽饽”,慢慢变成了震荡里的“常客”,不少拿着它的人都有点犯嘀咕:这公司到底是“歇口气缓一缓”,还是真的“后劲跟不上了”?

咱们先掰扯清楚三花智控到底是干啥的,别光听名字觉得是“搞智能控制的大设备商”——它其实是个“做小零件的精细活儿玩家”,核心生意就两样:一是新能源车的热管理阀件,二是家电里的精密控制阀。之前它能火,是因为新能源车爆卖那几年,电池、电机都得靠热管理系统控温,而它做的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是热管理里的“核心小零件”,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头部车企都把它当成核心供应商,那时候只要新能源车卖得好,它的订单就跟着涨,股价自然也往上走。

但这两年节奏确实变了:新能源车的增速没之前那么“冲”了,而且热管理领域也冒出来不少新玩家,加上家电行业本身就是“稳需求”的状态,它的增长就显得没那么亮眼,股价也就跟着晃悠起来。可要说它“起不来”,其实也不全对——你要是仔细扒扒它现在的生意,会发现它的“盘子”其实在悄悄变宽,只是这些新东西没那么“扎眼”而已。

先说说大家最熟的新能源车热管理。现在不是“只要能做热管理就有饭吃”的阶段了,车企现在拼的是“快充、长续航”,这俩都得靠更精密的热管理撑着。比如现在不少车企在推的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就能跑300公里,但高压充电会让电池短时间内发热更猛,要是温度控不住,不仅充电速度慢,还可能影响电池寿命。这时候就需要更精准的阀件来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和温度,而三花做的电子膨胀阀,精度能控到0.01毫米级别,刚好能适配800V平台的需求——今年理想的L9、小鹏的G9这些新车型,用的都是它家的这套热管理阀件,光这部分的订单,三季度就比去年同期多了三成。

更重要的是,它不光盯着乘用车,还往商用车的热管理里钻。现在重卡、大巴也在往电动化转,商用车的电池容量比乘用车大得多,热管理的需求更复杂,之前这块基本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三花今年刚打进了宇通客车的供应链,给电动大巴供集成式热管理模块,虽然现在占比还小,但商用车的替换周期长,一旦进去就是长期订单。

你可能没注意到,它现在还在偷偷拓另一个赛道——储能热管理。现在风电、光伏发的电越来越多,但这些电“白天多晚上少”,得靠储能电站存起来,而储能电池的工作环境比新能源车更苛刻:电站里的电池是成排堆着的,散热空间小,而且要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温度波动超过2度就可能影响寿命。三花做的储能热管理阀件,能把电池组的温度差控在1度以内,今年已经打进了宁德时代的储能供应链,给青海、甘肃的几个大型储能电站供货,三季度储能相关的营收直接比去年涨了六成,虽然现在这部分只占总营收的5%左右,但储能的装机量是按年翻番的,这部分的增长空间其实不小。

再说说它的“基本盘”家电业务。可能有人觉得家电是“夕阳产业”,但三花在这一块的玩法不一样——它不做普通的阀件,专做高端节能的。比如现在欧洲搞的EU Ecodesign节能标准,要求空调的能效比必须达到A级,而要满足这个标准,就得用更精密的电子膨胀阀来调节制冷剂流量,之前欧洲市场基本是丹佛斯、艾默生这些外资品牌的地盘,三花在匈牙利建的工厂今年产能翻了倍,刚好卡上了欧洲节能家电的替换潮,三季度家电业务的海外营收占比已经超过了四成,这部分生意虽然涨得慢,但胜在稳定,能给它托底。

有人担心“新玩家进来抢生意”,但三花的优势其实是“精细活儿的门槛”。比如它做电子膨胀阀,光模具的精度就得调半年,生产线上的温控、压力控制都得是定制化的,新玩家要砸钱搞工艺、建产线,没个三五年根本追不上。而且它和头部车企、家电企业的合作是“绑定式”的——车企开发新车型时,三花会提前半年参与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供货”,而是一起定方案,这种深度合作,不是随便一个新品牌能替代的。

咱们再看实打实的数:2025年三季度,它的总营收是120亿左右,其中新能源车热管理占了45%,储能占了5%,家电占了40%,剩下的是其他业务;净利润是15亿,毛利率维持在28%左右——这个毛利率在制造业里不算低,而且没因为新业务扩张而往下掉,说明它的成本控制没出问题。

其实三花现在的状态,更像“从单一赛道的快涨,变成多赛道的稳涨”。之前它靠新能源车热管理“冲上去”,现在是靠新能源车的高端化、储能的新需求、家电的海外增量“慢慢撑起来”。这两年市场喜欢“短期爆涨的标的”,所以它显得没那么起眼,但要是看长期,它的生意其实是在往“更抗风险”的方向走。

最近刚落地的《“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里,专门提到了“推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而三花做的热管理阀件、精密控制阀,刚好属于“高端装备里的关键小零件”;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明确要求“提升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精密化水平”——这些政策不是“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引导,比如对使用国产高端零部件的车企、储能项目,会有采购补贴,这其实是在给三花这样的企业铺路。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蹲它,得等多久才能看到起色”,但其实投资里的“起来”,不一定是“短期涨多少”,而是“生意是不是在往好的方向走”。三花现在的新业务都在落地,基本盘也稳,其实是在“攒后劲”。

你平时看三花的新闻时,有没有注意到它在储能或者商用车热管理里的动作?你觉得它这些新赛道,能不能撑起接下来的增长?咱们可以一起聊聊这些“看着不起眼,但慢慢在变好”的生意。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丁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