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科技局专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20:25 1

摘要:今天下午,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科技局专场。发布会全程如下。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1月17日讯(记者 侯嘉正 实习生 李建欣)今天下午,唐山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唐山市科技局专场。发布会全程如下。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常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 常蕊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唐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唐山市科技局局长吴帆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总体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唐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浩先生,唐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妍女士,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吴帆女士作介绍,有请。

唐山市科技局局长吴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科技局局长 吴帆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唐山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五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锚定“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在此向各位简要介绍一下唐山市“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情况。

“十四五”时期,唐山市科技创新工作严格按照《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唐山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呈现“量质齐升、全域突破”的良好态势,7项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其中6项提前完成目标,部分指标实现超额突破。

一、创新主体培育: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完善壮大,让唐山创新主体从“单打独斗”聚成“集团军”,稳稳扛起区域创新的“主力军”大旗。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数均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唐山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为1800家,2024年底完成1805家,较“十三五”末的1255家增长43.9%;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为1.4万家,2024年底达1.44万家,较“十三五”末的9340家增长54.5%。科技领军企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为10家,2024年我市科技领军企业总数达14家,较规划目标超额完成40%。成功培育全球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实现唐山在全球高成长创新型标杆企业培育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万家企业法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38家,在全省设区市中连续三年位居第1位,彰显企业创新密度优势。

二、创新投入与人才:从“基础支撑”到“动能升级”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基础研究站稳新高,人才队伍从小股力量壮大成“精锐军团”,为唐山原始创新装上了“双引擎”。一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持续增长,由“十三五”末的159亿元提高到2024年度190.3亿元,增长19.7%。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升,2021—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年均增长4.2%。二是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实现关键突破,2022年已达1.1%,超出“十四五”规划目标1.08%,截至2024年持续保持超目标运行。基础研究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连续三年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位居第一。三是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倍增,2023年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94.3人年,较“十四五”规划目标58.6人年超出61%,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四是高端人才培育实现“零的突破”,“十四五”期间,中车唐车、百川智能等4家企业项目获得2025年“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立项支持,2名科技人才入选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支持(我市首次获得该级别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为我市原始创新储备核心力量。

三、创新平台建设:从“多点布局”到“能级跃升”

创新平台不仅数量“涨起来”,能级更“跳起来”,首家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落地一举填补本地空白,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搭起了“硬核舞台”。一是“十四五”期间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实现重点行业全覆盖,平台总数达395家较“十三五”末的285家增长38.6%,为全市各重点行业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二是高能级平台实现重大突破,建成河北省首家省实验室“燕赵钢铁实验室”,中车唐山机车车辆公司“河北省轨道车辆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入选首批省级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名单,填补了我市在省级高级别创新平台的空白。三是创业孵化体系持续完善,截至目前,各级孵化器达到33家;各级众创空间达到49家,为初创企业和创客团队提供了全链条、多层次的孵化服务,有效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和后备力量。四是协同创新载体加速落地,“十四五”期间建成市级创新联合体7家、省级3家(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开展中试基地建设工作,已备案市级中试基地19家、省级中试示范平台3个,数量为全省第一,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从“内部循环”到“区域联动”

技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京津冀协同创新拧成“一股绳”,国际合作架起“连心桥”,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技术交易规模大幅增长,2024年底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21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为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堵点发挥关键作用。二是京津冀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制定实施《唐山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规划(2023—2027年)》,备案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重点项目89个。今年以来,组织产学研用“双促双进”科技招商活动230场次,引进国内各类科技成果142项,其中京津科技成果71项占比50%。截至目前,共引进京津科技成果344项,占全市引进成果总数730项的47.1%,为唐山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京津创新动能。三是京津创新资源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北交大唐山研究院、北理工唐山研究院获批“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京津研发、唐山转化”格局加速形成。四是国际创新合作稳步拓展,培育国家和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8家,累计引进外国专家954人次,“河北(唐山)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我市正式建立,为国际人才集聚提供新载体。

五、场景创新与县域发展:从“局部探索”到“全域覆盖”

场景创新打响了唐山专属“创新名片”,县域创新全域焕新,让创新活力渗透到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一是场景创新体系迅速搭建,唐山在省内率先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与合肥、苏州、杭州共同当选场景创新联盟理事长城市。今年以来共举办4场专场对接会,征集发布192项创新应用场景,促成25个项目签约合作。深度参与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承办安全应急、机器人赛道初赛,20项作品获奖,签订落地意向书290个。二是改革试点争取成绩显著,玉田县列入国家创新型县(第二批)试点,遵化市、丰润区、曹妃甸区被确定为河北省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主申报鉴定试点,河北建投海上风电有限公司被确定为河北省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主申报鉴定试点单位,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三是县域创新能力全面跃升,形成A类县(玉田、曹妃甸等)9个、B类县5个、C类县全面清零的县域创新格局,较“十三五”A类县2个、B类县9个、C类县3个实现大幅提升。四是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提质增效,制定《玉田县印刷包装产业集群联合技术研发方案》《迁安市产业集群联合技术研发方案》,重点扶持玉田印刷包装机械产业集群、迁安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丰润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等省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历经“十四五”,我们牢记嘱托、勇毅攻坚,唐山科技创新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单点发力”到“全域赋能”的华丽蜕变,创新根基愈发坚实,产业动能愈发强劲。展望“十五五”,唐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使命在肩、前景可期。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线,深耕产业创新、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协同开放、优化创新生态,致力于提高科技型企业成长率与京津冀唐山科技成果转化率,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贡献科技力量!谢谢大家!

感谢吴帆女士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在叫到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然后提问,谢谢!

河北工人报:“十四五”期间唐山在优势产业创新上成效显著,请问“十五五”时期,唐山将如何进一步聚焦核心技术攻坚,破解产业升级中的“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唐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妍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把核心技术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精准发力破解产业升级痛点。

一是集中各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

聚焦钢铁绿色转型、轨道车辆智能升级、机器人核心部件等优势领域,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卡脖子”环节,全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集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联合攻关,确保把技术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发挥产业链协同创新作用。

着力打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共性技术与个性技术协同供给体系。聚焦产业链关键瓶颈,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支持头部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结合产业链内企业差异化需求,通过科技特派团、技术经理人等方式提供个性技术支撑。以产业链“领跑者”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推动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促进相关产业提档升级。

三是依托高能级平台、实验室成果攻克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依托燕赵钢铁实验室、河北省轨道车辆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比重,组织重点研发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推动原始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通过“优势产业筑基、未来产业拓路”双轮驱动,推动唐山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真正实现从“唐山制造”向“唐山智造”的跨越。

长城新媒体:“十四五”期间唐山在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打下了扎实基础。请问“十五五”时期,唐山将从哪些具体路径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两者协同的关键堵点,让创新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唐山市科技局局长 吴帆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我们通过培育创新主体、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筑牢了根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聚焦“主体联动、平台衔接、机制破题”三大关键,彻底打通创新与产业“两张皮”的堵点,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

首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围着产业转。我们会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梯度队伍,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钢铁、轨道车辆等优势产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盟”,把研发需求、技术攻关、成果应用串成“一条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避免创新脱离产业实际。其次,建强“全链条”平台载体,让成果贴着产业落地。依托燕赵钢铁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和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平台)和“共享工厂”,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成果检测检验、二次开发、评估评价等服务;完善中试示范平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唐山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解决“实验室成果难落地”的痛点。最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题,让创新生态围着融合建。我们会持续出台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与特派团制度,持续提升面向产业的精准科技服务能力,不断优化科研创新生态;同时抓实各类创新试点建设,推进国家创新型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主申报鉴定等试点落地见效,以制度完善与试点示范为科创和产业融合扫清制度障碍,夯实协同发展的制度根基。

唐山广播电视台:“十四五”期间“京津研发、唐山转化”格局已加速成型,请问“十五五”时期,唐山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这一格局向更高水平升级,实现与京津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

唐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浩。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侯嘉正 摄

唐山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浩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五五”时期,我们将着力打造京津冀成果转化中试首选地,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唐山转化率,让协同创新释放更大效能。首先,落实《提高京津冀科技成果唐山转化率实施方案》,聚焦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引进京津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做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五大支撑”,建立产品快速迭代机制,加快打通成果转化链条。其次,围绕“六链五群”建设,持续加强与京津高校院所共建研究院。充分发挥北理工唐山研究院、北交大唐山研究院“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清华大学“一池三洞”实验室及曹妃甸区跨介质科学与系统研究院(清华大学跨介质科学与系统实验室)作用,推进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吸引高校本部科研团队来唐中试和转化成果,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让京津的优质创新资源能更顺畅地向唐山集聚。此外,积极对接中关村信息谷及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机构平台,重点承接京津优质创新资源和产业项目,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机器人等领域,与京津企业共建产业链创新共同体,实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最后,还将持续完善唐山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的“线上+线下”服务功能,打通“京津研发、唐山转化”的成果转化通道,让京津冀协同创新从简单的要素流动升级为深度的生态融合,真正实现1+1+2>4的协同效应。

好,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如果大家还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唐山市科技局办公室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长城网唐山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