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舆论甚至发酵出“华语影坛不需要王家卫”这样的批判,让人嗅到几分封杀味道。
因为一则录音,王家卫深陷漩涡。
舆论甚至发酵出“华语影坛不需要王家卫”这样的批判,让人嗅到几分封杀味道。
这位国际大导演究竟得罪了谁?
王家卫究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搞清问题,我们把时间先拨回32年前。
看看一部经典电影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电影背后另一个人付出的巨大代价。
1993年,那年刘镇伟还没有拍出《大话西游》。
此时的他正抓耳挠腮,要在27天时间里,连写带拍,鼓捣出一部贺岁片来。
要知道,这点时间远远少于一部电影的正常制作周期。
为何会如此紧迫?
原因很无奈。
1991年,导演王家卫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他邀请刘镇伟作为合伙人加入。
彼时香港电影正热,徐克联合程小东拍摄了《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片中明星云集:李连杰、林青霞、关之琳、李嘉欣。
票房大卖,成为香港新浪潮武侠电影的代表作。
那时候王家卫和刘镇伟决定跟风,也拍一部武侠电影,作为自己新成立公司的开山之作,而且明星要比徐克还多。
拍什么呢?
王家卫讲,既然徐克拍了金庸,那么我们也拍。
筛来选去,他们把目光锁定在《射雕英雄传》。
消息一出,很快投资人便蜂拥而至,毕竟那时香港电影太好赚钱了。
明星阵容也比《笑傲江湖2》更强大:张国荣、梁朝伟、张学友、梁家辉、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刘嘉玲。
相信你可能猜出是哪部电影了。
但就是这部日后的神作,却在资金演员全部到位的顺利情况下,难产了!
很多年后,当王家卫因为蛐蛐陈道明、唐嫣们的录音而深陷风波时。
向太出来发声了,她说自己从不请王家卫拍片,因为这个人没法控制。
向太这是大实话。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王家卫是绝对的没心没肺。
当年都开始拍摄了,结果他剧本还没搞完。
边拍边写,拍的还慢,一个镜头反反复复的磨。
这样一来,时间就被无限拉长。
又是很多年后,刘德华接受鲁豫采访,被问到为何很少再跟王家卫合作。
刘德华说,时间,你要给我一个确定的时间,什么时候拍完,那OK的。
可惜,王家卫最给不了的,就是时间。
所以,片场一大票人吃喝拉撒,再加上张国荣、梁朝伟、张学友、梁家辉、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刘嘉玲这么多明星的片酬。
如此高强度投资,王家卫却迟迟拍不完,投资人炸毛了。
催,可催也没用,王家卫才不吊你。
于是投资人只能找到另一个可以讲道理的人,刘镇伟。
刘镇伟被逼的没法,只好把计划内,在王家卫拍完之后的第二部电影,提前拍出来。
抢在春节档上映,替投资人挽回损失。
留给他的时间,只有27天。
刘镇伟把内容定为《射雕英雄传》前传,喜剧片,这样演员都不用换。
张国荣、梁朝伟、张学友、梁家辉、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刘嘉玲,白天在王家卫那边凹造型。
晚上,就跑刘镇伟这里,换套衣服演屎尿屁喜剧。
没错,刘镇伟这边拍的就是《东成西就》。
王家卫那边拍的,则是《东邪西毒》。
因为没有剧本,刘镇伟也只好现写,他写的实在熬不住时,才把王家卫叫来帮忙写,自己去眯两个小时。
但绝大多数时候,等刘镇伟回来,王家卫留下的只有一堆白纸,然后人已不知去向。
刘镇伟好恼,所以很多年后他回忆:《东成西就》是我最痛恨的一部电影,太痛苦了。
可在王家卫口中,整件事却是这样的:他写刘镇伟拍,轻松27天搞定。
这件事,也成了两人之间的一桩冤案。
事情的真相被隐去了。
受到极大委屈的刘镇伟为什么不拂袖而去,还非得给王家卫擦这个屁股呢?
1984年的某天,廖伟雄正在拍摄《吉人天相》。
刘镇伟答应来客串一个角色。
结果因为当天廖伟雄要录制节目,剧组没了导演而不得不停工。
于是廖伟雄破罐破摔,让剧组编剧先顶一下导演工作。
巧的是,编剧正是王家卫。
这是刘镇伟和王家卫第一次见面,从此也彻底改变了王家卫的命运。
3年后,邓光荣请刘镇伟来帮忙组建电影公司。
没错,邓光荣就是那个在沈殿霞葬礼上痛斥郑少秋的香港电影大佬。
刘镇伟组局,自然就想到了多年前一见如故的王家卫。
两个人在邓光荣公司合作的第一部作品,刘镇伟执导,王家卫编剧,叫《猛鬼差馆》。
票房大卖。
由此王家卫也获得了执导自己第一部电影的机会——《旺角卡门》,刘德华、张曼玉主演。
很多年后张学友被全网刷屏的表情包,就出自本片,他在里面饰演了幼稚单纯,但重情重义的乌蝇哥。
通常,一个导演行不行,看他的处女作就知道。
陈凯歌《黄土地》,张艺谋《红高粱》,贾樟柯《小武》,李安《推手》,部部都是影坛留名的佳作。
王家卫在《旺角卡门》中释放的才华,也震撼了香港影坛,他别具一格的视听语言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在一连串成功合作后,刘镇伟离开了邓光荣的公司,想外出闯一闯。
只剩王家卫一人。
于是老邓集全公司之力,投资拍摄了王家卫的第二部作品《阿飞正传》。
王家卫为什么后来不找刘德华了,刘德华得回答是时间。
但也有人讲,是因为这部电影,王家卫找到了一个比刘德华更适合自己的男主角。
《阿飞正传》是梁朝伟首次出现在王家卫电影,他仅在片末出现3分钟,一句对白没有。
可就是这3分钟的表演,抵过了刘德华在电影前面的所有努力。
《阿飞正传》在艺术上大获成功,几乎横扫当年金像奖和金马奖。
但王家卫的电影门槛也在这时显现出来。
他的电影,既不商业也不类型,普通观众会觉得节奏缓慢,剧情跳脱。
于是《阿飞正传》票房惨的一塌糊涂。
再加上他不受控制的超长拍摄周期,预算超支严重。
电影巨亏,直接把邓光荣的公司搞破产,急的邓老板住进了医院。
再回到向太从不投王家卫的说辞。
事情也印证上了,毕竟向家当年主攻的方向都是卖座商业片,影片得不得奖无所谓。
邓光荣公司垮掉,王家卫自然也失业。
这也才有了刘镇伟和他再次组局创业,拍摄《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的故事。
刘镇伟为什么非得跟着王家卫一起玩儿?
明面上看。
两人一个编剧一个导演,配合顺利。
两人都属于香港电影比较另类的人,身上文气很重,臭味相投。
但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他们能彼此成就。
这就要说到刘镇伟这辈子最牛的作品,没有之一的《大话西游》。
这部被誉为华语电影后现代代表作的影片,里面那些脱俗的台词和意境,不知道你有没有细品过,来自哪里?
为什么此后周星驰与刘镇伟的影片,都很难再现《大话西游》那种荒诞之后久久萦绕不去的伤感?
实际上,《大话西游》不仅仅是台词模仿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那么简单。
本片部分情节,甚至直接来自《东邪西毒》没使用的部分故事。
王家卫说:“春三十娘和至尊宝是《东邪西毒》发展出来的故事,没用上,后来发现至尊宝变成了周星驰,我乐了。”
某种程度,《大话西游》也是一部带着王家卫灵魂碎片的作品。
众所周知,刘镇伟经常用“技安”这个笔名来署名自己电影。
其实,“技安”也是王家卫跟刘镇伟共用的笔名。
所以我们很难知悉,哪些电影的技安是刘镇伟,哪些是王家卫。
同样,王家卫也需要刘镇伟。
比如《东成西就》赚的钱,就最终补贴到了赔钱的《东邪西毒》中,救了他一命。
然而,刘镇伟经此一劫,也发出了王家卫是个无赖的抱怨。
他原话是“跟无赖做朋友,是有代价的”。
没错,王家卫无赖是真的,可朋友才是底色。
只是,两人从此以后,很少再有紧密合作,制片变的相对独立起来。
03 我们需不需要王家卫王家卫录音门事件后,网上有很多这样的声音:
“王家卫徒有虚名,华语电影没他一样”。
看不懂王家卫电影是一回事。
但要说王家卫的电影在华语影坛徒有虚名,这无疑是对中国电影的一种破坏。
开门见山,中国电影,极度需要王家卫这样的人。
为什么?
的确,他不守时,拍片喜欢拖,给无数演员、投资人造成了极大困惑甚至是困难。
他还对此无所谓。
可我们要弄清楚,他为什么拍片慢。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他挑剔。
一个镜头反复拍。
远的不讲,拿电视剧《繁花》举例。
董勇说,王家卫让他30年来的拍戏标准崩塌了。
一场戏为追求效果完美,王家卫可以反反复复拍几十次,今天没状态,明天继续拍。
而为了捕捉女演员最佳状态,王家卫可以从早上等到晚上。
因为他说女孩早上多少有点水肿,晚上最美,最上镜。
再看,拍电影怎么最高效?
多机位拍摄。
一次布景,一次打光,一次表演,然后不同角度拍摄,同时获得大量素材。
但王家卫只拍单机位。
因为多机位会破坏布景和灯光最佳效果,单机位虽然效率低很多,却能捕捉到最好的一面。
你问真有差别吗?
那我们来看看普通电视剧多机位的效果,这是某剧男主出场的样子:
如果没看出问题,那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繁花》男主出场的镜头:
差别出来了吗?
没错,因为灯光和布景,一个平面,一个立体。
什么是质感,这就是了。
回到王家卫的电影,他留下的不只是那些经久不衰的台词独白。
王家卫的视听语言也是大师级的。
他总能用画面表意,营造出一种他想要带给观众的氛围感。
用画面讲故事,才是对电影最大的还原和敬意。
所以,王家卫无赖不假。
背后藏得却是他对艺术的追求和苛刻态度。
最后我们再看“录音门”。
先不讲那些断章取义的自媒体分销碎片。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是非问题,且无关王家卫。
那就是:为了私人目的偷偷录音,还随便散播录音的人,并没有受到舆论真正的谴责。
反倒是王家卫站在了漩涡中间。
只是因为他有流量?
举一个并不恰当的例子。
如今我们回看陈冠希,当年的封杀,当年的谩骂,统统指向的是他私生活。
犯法了吗?
没有。
不道德吗?
似乎也没有。
最坏的人,是那个趁修理笔记本电脑,擅自把别人隐私发到网上的人。
但最后,陈冠希扛下了所有。
以至于很多人在今天扼腕,华语影坛在当年失去了一个有天赋的年轻演员。
相比好莱坞昆汀的恋脚癖和凯文·史派西们的独特爱好。
王家卫的“蛐蛐”,实在是不应该去否定他的作品,甚至扬言封杀。
这里其实有一个不自知的陷阱:凡事上纲上线,最终会人人自危。
因为今天给人上锁的每个人,最后都会成为那把锁的受害者。
文/范西里
来源:红猪看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