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刘诗诗、杨幂、唐嫣为代表的85花普遍面临年龄与古偶少女角色的适配性质疑。例如,唐嫣在《念无双》中因“强行扮嫩”被批评,杨幂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也因年龄感与角色设定不符引发争议。刘诗诗虽在《淮水竹亭》中以清冷气质适配东方淮竹,但剧中过度磨皮和滤镜处理仍暴露
刘诗诗的《淮水竹亭》更像是85花们在古偶市场上的最后一场考试。
古偶一度是85花们的舒适区甚至统治区,但近两年杨幂、唐嫣接连在仙侠古偶市场失灵,集均表现开始不如晚辈90花95花,而所有85花的最后一部古偶。
刘诗诗主演的《淮水竹亭》的播出引发了关于“85花是否集体告别古偶市场”的讨论,这一现象背后既有行业趋势,也涉及演员个人发展路径的转变。
以刘诗诗、杨幂、唐嫣为代表的85花普遍面临年龄与古偶少女角色的适配性质疑。例如,唐嫣在《念无双》中因“强行扮嫩”被批评,杨幂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也因年龄感与角色设定不符引发争议。刘诗诗虽在《淮水竹亭》中以清冷气质适配东方淮竹,但剧中过度磨皮和滤镜处理仍暴露了年龄与角色设定的潜在矛盾。
古偶赛道逐渐被95后、00后小花占据,如赵露思、虞书欣等新生代演员更易驾驭青春化角色。同时,观众对“真实感”需求上升,过度依赖滤镜、特效的“影楼风”制作模式(如《淮水竹亭》的雾化画面)已不再受宠。
部分85花开始尝试现实主义题材(如赵丽颖《风吹半夏》、杨幂《哈尔滨1944》),但转型效果参差。刘诗诗近年仍以古偶为主,其“天选古人”标签既是优势也是束缚,导致戏路相对固化。
《淮水竹亭》被普遍视为刘诗诗“最后一部古偶存货”,其团队后续项目更多涉及现代剧或正剧。剧中高难度打戏和东方美学的呈现(如竹林舞剑、红绸特效)被视为其古偶领域的巅峰之作,但也加深了“舒适区依赖”的争议。
该剧的播出成绩(如首日热度破爱奇艺四年纪录、海外播放量1850万)证明刘诗诗仍具扛剧能力,但口碑分化(豆瓣开分6.2)反映观众对85花古偶的耐心逐渐耗尽。若该剧未能持续热播,可能加速市场对85花古偶价值的重新评估。
杨幂:通过《哈尔滨1944》尝试年代剧,淡化古偶标签。
唐嫣:《繁花》后试图回归古偶,但《念无双》的扑街暴露转型乏力。
赵丽颖:成功转型现实题材,成为85花中“去古偶化”最彻底者。
刘诗诗因古装仪态和打戏优势,仍可能接到少量高规格古偶项目,但角色类型将偏向成熟化(如掌门、侠女)。而杨颖、倪妮等非传统古偶出身的85花,则更早脱离该赛道。
《淮水竹亭》的播出确实标志着85花集体告别古偶市场的开端,但并非绝对终点。刘诗诗等演员仍可能以“特供型”角色偶尔回归,但古偶赛道的主导权已向新生代和实力派转移。这一转型既是市场规律使然,也是85花突破职业瓶颈的必经之路。
来源:白也诗无敌cq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