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都不演了?陈梦击败蒯曼晋级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20 1

摘要:2025年全运会乒乓球女单1/4决赛的球台旁,当陈梦最后一记正手暴冲落在蒯曼的反手空档,记分牌定格在4-2的瞬间,她微微弓着身子,双手撑在膝盖上大口喘气。灯光下,她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贴在耳边的碎发被浸湿,眼神里却透着如释重负的光芒。这个沉寂了15个月的奥

2025年全运会乒乓球女单1/4决赛的球台旁,当陈梦最后一记正手暴冲落在蒯曼的反手空档,记分牌定格在4-2的瞬间,她微微弓着身子,双手撑在膝盖上大口喘气。灯光下,她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贴在耳边的碎发被浸湿,眼神里却透着如释重负的光芒。这个沉寂了15个月的奥运冠军,在无数人猜测她即将退役的声音中,以一场荡气回肠的逆风翻盘,宣告了自己的回归。然而,掌声尚未在体育馆内完全消散,网络上的质疑声已悄然滋生——从“高科技作弊”的离谱谣言到“年龄太大该退役”的恶意攻击,一场属于体育的胜利,竟在不到24小时内被卷入非竞技的漩涡。

这场争议的起点,本是一段足以写入乒乓球赛事集锦的经典对决。比赛伊始,久疏战阵的陈梦明显不在状态。蒯曼如同出膛的炮弹,凭借极快的击球速度和犀利的正手进攻,连续撕开陈梦的防线。第一局,陈梦的回球多次下网,以8-11先失一局;第二局,她试图调整节奏,却始终被蒯曼的进攻压制,比分一度落后5分,最终以9-11再丢一局。看台上的观众开始窃窃私语,直播弹幕里“陈梦回天乏术”“果然老了”的评论不断刷新。场边的教练皱着眉头,而陈梦只是走到场边,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喝了一口水,眼神依旧专注地盯着球台。

15个月沉寂:不是退役,是与伤病的拉锯战

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比赛前,陈梦已经整整15个月没有出现在正式赛场。时间回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在女单决赛中击败孙颖莎夺冠,为中国乒乓球队拿下关键一金。但鲜为人知的是,那场决赛结束后,她的右肩旧伤已经严重到抬臂都困难,膝盖的滑膜炎也让她每走一步都隐隐作痛。“当时医生说,必须立刻停止高强度训练,否则可能会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陈梦在后来的采访中回忆道。

2024年11月,陈梦与樊振东一同宣布退出WTT世界排名,这个决定让外界一片哗然。“要退役了吗?”“31岁的年纪,或许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类似的猜测铺天盖地。但陈梦没有回应,而是彻底淡出了公众视野。在接下来的9个月里,她甚至没有碰过一次乒乓球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每天清晨,她的第一件事是去康复中心做理疗,超声波治疗右肩的肌腱炎,针灸缓解膝盖的疼痛;下午则进行低强度的体能训练,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慢慢恢复肌肉力量。“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有时候练着练着就会哭,担心自己再也打不了球了。”

转机出现在2025年8月,距离全运会报名截止还有一周。陈梦在一次康复训练中,试着拿起球拍颠球,当熟悉的触感传来,她突然觉得“还能再拼一次”。“全运会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比赛,我想看看自己还能不能跟上这个节奏。”这个决定让她的教练既意外又感动,“她知道自己的劣势,15个月没比赛,对手的技术都在进步,但她还是愿意去挑战。”从决定参赛到正式开赛,陈梦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恢复训练时间,每天从早上八点练到晚上六点,体能、技术、战术全方位补短板,右肩的旧伤时不时会复发,她就喷上止痛喷雾,咬着牙继续练。

全运会开赛之初,陈梦的亮相就充满了争议。“她能赢一场就不错了”“肯定是来走个过场”,这些声音伴随着她的每一场比赛。但陈梦用实力回应着质疑:女单第一轮,她以4-1击败孙铭阳,正手进攻的威力丝毫未减;第二轮,面对防守顽强的何卓佳,她耐心周旋,以4-2顺利晋级八强。“她的状态一场比一场好,那种老将的沉稳,是年轻选手比不了的。”解说员在赛后这样评价。

逆风翻盘:从0-2到4-2,绝境中的王者风范

与蒯曼的1/4决赛,是陈梦本次全运会遭遇的最大挑战。蒯曼是近年来崛起的年轻选手,以速度快、进攻狠著称,曾多次在国际赛事中击败顶尖选手。比赛前,不少专业人士预测,蒯曼的冲击力可能会让陈梦难以招架。事实也正如预测的那样,前两局,蒯曼完全掌握了比赛节奏。她的反手快撕角度刁钻,正手暴冲力量十足,陈梦的站位被不断拉开,原本擅长的正手进攻根本无从发挥。

第二局结束的间隙,陈梦走到场边,教练递给她一瓶水,只说了一句话:“别跟着她的节奏走,打乱她。”陈梦点点头,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她想起了康复训练时的艰辛,想起了拿起球拍时的决心,那些质疑的声音此刻都变成了动力。第三局开场,陈梦果然改变了战术——她不再追求力量对抗,而是通过短球控制节奏,突然的侧旋球让蒯曼频频失误。比分从1-1平到3-3平,再到7-5领先,陈梦的眼神越来越坚定。当她用一记擦网的幸运球拿下第三局时,她用力挥了挥拳头,看台上终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四局的比赛更是扣人心弦。蒯曼迅速调整状态,开场就打出4-0的攻击波。陈梦没有慌,她一边擦汗一边观察蒯曼的站位,每一个球都打得深思熟虑。5-10落后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局已经失去悬念,但陈梦却上演了不可思议的逆转——她先是用正手直线得分,接着抓住蒯曼的失误追至8-10,随后又凭借精准的落点控制连得两分,以12-10拿下这局。这一刻,体育馆内的观众全体起立,掌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陈梦跑向场边,与教练紧紧拥抱,眼角的泪水再也忍不住。

第五局和第六局,陈梦彻底掌控了比赛。她的发球变化多端,接发球预判精准,蒯曼的进攻越来越急躁,失误也越来越多。当陈梦打出最后一记正手暴冲时,蒯曼的回球下网,比赛结束。陈梦扔掉球拍,双手捂着脸,久久不能平静。蒯曼走上前,主动与她握手,笑着说:“梦姐,你太厉害了。”这场从0-2到4-2的逆转,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意志的胜利。

无妄之灾:从“高科技作弊”到年龄歧视

然而,这场精彩的胜利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比赛结束不到24小时,网络上就出现了一条离谱的谣言:“陈梦比赛时使用AI高科技分析战术,队医戴的VR眼镜就是设备。”配图是陈梦的队医在赛后戴着VR眼镜的照片。这条谣言迅速发酵,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评论,甚至有人呼吁取消陈梦的比赛成绩。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陈梦的队医很快站出来澄清。他表示,自己戴的VR眼镜只是普通的拍摄设备,比赛结束后用来记录与运动员击掌的瞬间,“我根本不是战术指导,比赛过程中一直坐在观众席,怎么可能用AI分析战术?”主办方也很快放出了比赛的全程录像,录像显示,比赛过程中,陈梦的团队没有任何人使用过特殊设备,队医的VR眼镜是在比赛结束后才戴上的。真相大白后,那些散布谣言的账号纷纷删除了内容,但造成的伤害却难以挽回。

除了“作弊”的谣言,年龄歧视的声音也从未停止。“31岁了,早就该退役了,给年轻人留位置。”“这么大年纪还占着名额,太自私了。”这样的评论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殊不知,31岁的年龄在乒乓球界并不算“高龄”,邓亚萍30岁时还在参加比赛,张怡宁29岁时拿下北京奥运会冠军。陈梦在采访中被问到年龄问题时,平静地说:“年龄从来不是阻碍,只要我还能打,还能为国家争光,我就不会退役。”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场争议逐渐演变成了“饭圈互撕”。一些蒯曼的粉丝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开始恶意攻击陈梦,编造各种谣言;而陈梦的粉丝也不甘示弱,双方在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但事实上,两位运动员的关系一直很好。比赛结束后,蒯曼在采访中真诚地说:“梦姐还是太全面了,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她在绝境中的心态,值得我好好研究。”她还提到,自己和陈梦私下经常交流技术,是对手更是朋友。

赛后心声:奇迹是坚持出来的

“我真的没想到会赢,0-2落后的时候,我就想着别输得太难看,能多拿一分是一分。”赛后采访中,陈梦的声音还有些哽咽。她穿着湿透的运动服,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这场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还能站在这个赛场上。”

谈到那些质疑的声音,陈梦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拼尽全力。体育竞技的魅力就在于,只要比赛还没结束,就有逆转的可能。”她表示,进入半决赛后,她会更加努力,“不管对手是谁,我都会拿出最好的状态,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支持我的人。”

陈梦的教练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为她抱不平:“她付出的努力常人难以想象,15个月没比赛,能打成这样已经是奇迹了。那些恶意造谣的人,根本不知道运动员背后的艰辛。”不少体育界的前辈也站出来力挺陈梦,乒乓球名宿王楠说:“陈梦的这场胜利,诠释了什么是体育精神,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尊重。”

全运会的赛场还在继续,陈梦已经投入到半决赛的备战中。训练馆里,她的身影依旧忙碌,正手进攻的声音清脆有力。那些谣言和质疑,在她的坚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体育竞技本该纯粹,不该被饭圈文化污染,不该被恶意揣测裹挟。

傍晚的训练馆,夕阳透过窗户洒在球台上,陈梦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她拿起球拍,又一次挥出了正手进攻,球在台面上弹起,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对于她而言,这场王者归来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那些关于坚持与热爱的故事,也将在乒乓球台前继续书写。

来源:玩界阁DLaV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