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国】过度运动伤脑?白砂糖这次保护了肝脏..最近36篇饮食营养相关研究简要解读(202410-下)

B站影视 2024-12-12 08:10 2

摘要:差不多每个月,我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近期发表的、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的一些重要研究的摘要进行汇总。如果读者对某一个研究感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查阅该研究论文的原文。世上本来没有可靠结论,研究文献多了,就成了可靠结论。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营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

辽宁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营养师协会副会长

大连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文章来源:营养医师王兴国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引言:

差不多每个月,我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近期发表的、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的一些重要研究的摘要进行汇总。如果读者对某一个研究感兴趣,可以按图索骥去查阅该研究论文的原文。世上本来没有可靠结论,研究文献多了,就成了可靠结论。

接上一期:

25

体重减轻且伴随以下症状,警惕癌症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发表的研究(下图),对于年龄≥50岁的男性和年龄≥60岁的女性,以及合并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患者,若出现体重突然减轻,则需高度重视,应考虑进一步开展侵入式检查,以明确诊断。 这些预测患癌的症状包括:

腹痛、食欲不振、
背痛、吞咽困难、
疲劳、
腹部肿块、
胸部体征、
缺铁性贫血、
黄疸、
淋巴结、
直肠肿块、
静脉血栓栓塞;

(以下症状仅适用男性)
便秘、
前列腺检查异常、
消化不良、
咯血、
声音嘶哑
瘙痒;

(以下症状仅适用于女性)
恶心、腹胀、反流、
盆腔肿块;

此外,体重突然减轻+某些异常检查结果,也应高度重视,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或排除患癌。这些可以预测癌症的异常检查结果包括:

白蛋白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
血小板升高、
白细胞计数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
(但并无可用于排除罹患癌症的指标阈值)

26

更年期提前的女性更容易患癌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能力结束的一个自然过程,通常在45至55岁之间发生。早发性更年期可能影响女性的健康,包括增加某些癌症风险(主要是乳腺癌和卵巢癌)。

《自然》(Nature)发表的研究(下图左)及评论(下图中),某些基因变异与女性更年期的早期开始有关,同时这些基因变异也会增加癌症风险。这就在更年期早开始与患癌风险增加之间建立了联系。

该研究发现了九种遗传变异与女性更年期起始年龄相关。携带ZNF518A基因特定变异的女性更有可能晚开始月经并早进入更年期,导致其生殖寿命平均缩短超过六年。此外,携带与更年期提早相关的常见DNA变异的女性更有可能将卵子中的突变传递给后代。

与早发性更年期相关的四种基因变异也与更高的癌症风险相关。

在Nature Genetics研究(下图右)中,发现了与早发性更年期相关的CCDC201基因变异,携带某些变异的女性平均提前九年进入更年期。

27

“三高”或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国际杂志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发表来自弗林德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下图),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降低与机体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

该研究回顾了49项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报告,旨在确定人群的代谢健康状况(包括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和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28

白砂糖这次保护了肝脏

Scientific Reports发表来自墨西哥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所的大鼠实验研究(下图),蔗糖和二乙基亚硝胺(强致癌物,剧毒)联合使用的大鼠在18周后体重有所恢复,胰腺重量增加,而单独使用二乙基亚硝胺的大鼠则表现出显著的体重下降和器官重量减少。 蔗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脏损伤。

进一步研究表明,蔗糖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了肝脏结构,减轻了纤维化和肿瘤形成,同时降低了肝癌标志物的表达,抑制了细胞增殖。

29

“食品指南针”2.0版

《自然》子刊Nature Food 发表的研究(下图),“食品指南针”2.0在食品加工、添加糖、膳食纤维、乳脂、人工添加剂和微量脂肪等方面进行了更新,更好地反映了现代营养科学,并支持了不同食品文化下的传统饮食模式。在美国人群中的验证表明,它与健康结果高度相关,能够有效预测全因死亡率。“食品指南针”的一大特色是给超加工食品消极评分,强调了尽量少吃加工食品的健康益处。

补充信息:“食物指南针”评分(Food Compass Score ,FCS)是一套给8000多种食物逐一打分的系统,详见我微博介绍(下图)

30

减重手术可降低成人胰腺癌风险

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发表一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下图),纳入11项队列研究和1项随机对照试验,涵盖3 711 243例成人,其中656 762例接受了减重手术,其余未接受减重手术。结果发现,无论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接受减重手术的成人患胰腺癌的可能性比未接受手术者降低54%。接受减重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对照组低79%。

31

口服降糖药与膳食纤维之间的协同又有点混乱的关系

Nutrition & Diabetes杂志发表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的临床试验研究(下图),纳入551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86例接受“阿卡波糖”单药治疗,265例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周和48周进行3次基线和随访调查。利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记录每次调查的不同种类膳食纤维摄入水平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水平。结果发现,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摄入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较大。我把具体结论很简化地【但可能欠准确,较真者请去查看原文】总结如下:

一、服用阿卡波糖(该药抑制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糖尿病患者:

1. 膳食纤维总量越多,则治疗效果越好。

2. 来源于全谷物的膳食纤维越多,则治疗效果越好; 来源于豆类的膳食纤维摄入越多,则治疗效果越好。

3. 来源于水果的膳食纤维摄入较多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因素(收缩压和血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4. 来源于蔬菜的膳食纤维较多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因素(收缩压)降低有关,但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不佳有关。

二、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

1. 来源于豆类的膳食纤维摄入越多,则治疗效果越好。

2. 来源于全谷物的膳食纤维摄入较多与心血管风险因素(收缩压)增加有关。

32

肝脏合成脂肪时,原料以氨基酸为主,而不是葡萄糖

《细胞-代谢》发表来自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ZIDD)国际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下图),指出膳食蛋白质和氨基酸在肝脏脂合成及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简单来说,摄入蛋白质过多,与脂肪肝风险提升有密切关系;相反,动物实验显示,已有脂肪肝的肥胖小鼠可通过低蛋白饮食减轻脂肪肝。

该研究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体外细胞实验、小鼠实验等。将碳13标记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分别掺入水中并喂养小鼠,对合成的脂肪酸进行标记,追踪到肝脏脂肪酸合成中约75%的膳食碳源。在体内,葡萄糖和氨基酸的碳原子对肝脏新合成的脂肪酸均有显著贡献,在相同质量下,肝脏利用氨基酸进行脂合成的效率是葡萄糖的2倍左右。

该研究还通过体外肝细胞实验表明,氨基酸是肝细胞线粒体呼吸的主要底物,葡萄糖对肝细胞三羧酸循环(TCA cycle)的贡献小于5%,而谷氨酰胺的贡献约为60%。谷氨酰胺为肝细胞中新生脂肪酸提供的碳原子明显多于葡萄糖(高出8~40倍),其贡献与果糖相当。

这些体内和体外实验的结果说明,葡萄糖的碳原子主要通过在肝脏外合成次级代谢物(乳酸、乙酸、非必需氨基酸等)来为脂合成提供碳源,而氨基酸则可以直接通过肝脏代谢进入脂合成途径。最终,膳食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质量比3:1)分别贡献了45%和30%的新合成脂肪酸。

研究者强调,将低蛋白饮食作为脂肪肝的一种疗法还为时尚早,需要进一步考虑潜在的不良作用、疾病分型及个体差异。

33

过度运动伤脑?

"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期刊发表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下图),长期进行中度至剧烈的体力活动,可能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基因预测的中度到剧烈的体力活动,与认知能力降低42%相关。

这项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数据来评估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MVPA)在认知表现中的作用,还进行了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评估MVPA对认知表现的因果影响,同时调整了其他风险因素,包括BMI、吸烟、饮酒和睡眠。

34

熬夜/睡眠不足的确伤肝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杂志发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下图),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305,257名参与者的数据(中位随访期为12.1年),结果发现,睡眠不足、经常失眠、打鼾和白天犯困,与新发严重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风险增加19-37%相关。

此外,睡眠差还与肾功能障碍一起增加脂肪肝风险,睡眠差且肾功能异常的人,新发严重MASLD的风险增加5.45倍!

35

多开窗,少抑郁!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期刊发表来自深圳市康宁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下图),分析了来自2017-2018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中788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现与不开窗通风的老年人相比,每周开窗通风>5次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33%显著相关。在中国老年人群中,高频率的开窗通风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

36

过去三十年,我国糖尿病越来越多,但糖尿病死亡率下降

Journal of Diabetes期刊发表《1990-2021年中国糖尿病国家负担及危险因素分析: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下图),数据显示,1990年到2021年的约三十年间,我国总体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率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糖尿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老年人群患者面临更大疾病负担。

2021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其中397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超过1.17亿(其中1.158亿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死亡人数约为17.8万例,年龄标化死亡率为8.98/10万。

2型糖尿病与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超重和肥胖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紧密相关,其中超重和肥胖是主要的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8至2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0%,30至39岁为6.5%,40至49岁则高达11.1%。

推荐您看: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来源:健康食疗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