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意渐浓,学氛正炽。2025年10月22日,合肥一中长江路校区地理组教师杨溢,为全校师生及前来观摩的专家同仁呈现了一堂构思精巧、内涵丰富的校级地理公开课——《大气热力环流》。杨溢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们在大气科学的海洋中远航,共
秋意渐浓,学氛正炽。2025年10月22日,合肥一中长江路校区地理组教师杨溢,为全校师生及前来观摩的专家同仁呈现了一堂构思精巧、内涵丰富的校级地理公开课——《大气热力环流》。杨溢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们在大气科学的海洋中远航,共同破解风的语言,解读天地的呼吸。合肥一中地理学科主任许传宝、合肥一中教育集团阜阳分校副校长张建军、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北城分校副校长张江书以及多位学科教师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教学盛宴。
图一:领导专家及教师听课
以古之记载,启今之探究
“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课堂伊始,杨老师别出心裁地引用了清代典籍《台海使槎录》中关于台湾海峡风向的奇妙记载,将历史文献与现代地理学衔接,让同学们意识到,地理学并非遥远的理论,而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可以被观察和理解的生动科学。这种“以古问今”的导入方式,不仅彰显了学科的人文底蕴,更精准地设定了本节课探究的靶心,为后续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兴趣基石。
图二:公开课授课
建构模型,层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注重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她从“地表受热均匀”这一理想模型入手,再过渡到“地表受热不均”的现实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板图,动态演示了空气如何因冷热差异而产生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最终驱动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水平运动——风。
授课过程中,课堂氛围积极热烈,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了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展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图三:师生互动
专家引领,精进不休
公开课结束后,在评课环节,与会的地理教学专家和听课教师们对本次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杨溢老师的这节课“设计有新意,探究有深度,课堂有活力”。同时,专家和同仁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如可以进一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动态模拟软件将热力环流的过程更加立体、直观地呈现;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深度上可以再做挖掘,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展示与互评空间。这些中肯的建议为杨老师及地理教研组未来的课堂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图四:专家老师评课
图五:专家老师评课
风起于青萍之末,知成于探求之途
本次公开课的成功开展,不仅是杨溢老师个人教学风采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合肥一中长江路校区地理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缩影。它充分体现了合肥一中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上的不懈努力。
“风是大气的手笔,环流是地球的脉搏。”这堂《热力环流》课,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探索自然奥秘、热爱地理科学的种子。我们相信,在合肥一中这片肥沃的教育土壤上,将有更多像杨溢老师一样的优秀园丁,继续以智慧的阳光和辛勤的汗水,滋养这些种子,静待它们破土而出,终成参天大树。
合肥一中长江路校区高一年级部夏秋彤、阮茹嫣 文/图
来源:安徽教育视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