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的乌镇,水汽氤氲,青石板路被细雨浸润得发亮。河畔的灯光映照在水面,恍若碎银。而就在不久前,最新一季《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也选在了这里,镜头前的黄磊,不再是系着围裙忙碌的“黄小厨”,而是沉浸研读剧本、打磨角色的戏剧人——恰如这一季“戏如人生”的主题,暗合着
十月的乌镇,水汽氤氲,青石板路被细雨浸润得发亮。河畔的灯光映照在水面,恍若碎银。而就在不久前,最新一季《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也选在了这里,镜头前的黄磊,不再是系着围裙忙碌的“黄小厨”,而是沉浸研读剧本、打磨角色的戏剧人——恰如这一季“戏如人生”的主题,暗合着乌镇戏剧节的灵魂。
从2013年首届乌镇戏剧节启幕至今,这座位于浙江嘉兴的千年古镇,已悄然成长为中国当代戏剧的精神高地与国际瞩目的文化窗口。而今年的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也于10月16日至26日如期而至,以“扶摇”为主题,寓意乘扶摇之风上旋,戏云攒动,翻腾不息。正如发起人黄磊所言,十二年是戏剧节的“本命年”,“若比作孩子,正迎来最明亮的青春”。
在这里,看一场戏便成戏中一笔,走过一座桥便踏入舞台,戏剧与生活的边界,本就无需分明。
世界的窗口:
汇聚国际大师与全球前沿思潮
乌镇戏剧节自诞生起便自带国际化基因,以“小镇办大节”的雄心,想打造出中国的阿维尼翁。
十二届来,乌镇戏剧节吸引了世界戏剧泰斗的持续关注。英国戏剧巨擘彼得·布鲁克于2015年受邀担任荣誉主席,其作品《惊奇山谷》在此上演;日本国宝级大师铃木忠志与乌镇戏剧节渊源深厚,早在2014年第二届戏剧节便作为特邀嘉宾到访观摩,次年开始便亲自带领团队为“戏剧节小课堂”的学员进行其标志性的身体训练,连续多年带来《北国之春》《酒神》等著名作品;丹麦戏剧人类学大师、欧丁剧团创始人尤金尼奥·巴尔巴亦多次到访,不仅带来了《树》、《舞者的一天》等极具仪式感的作品,更开设大师班,将其深邃的表演理念倾囊相授。
乌镇戏剧节发起人黄磊、孟京辉剧场探班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
现如今,它已成功邀请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1部戏剧佳作,其中134部为海外剧目,构建起东西方戏剧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
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延续国际化水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戏剧精华。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25部前沿作品齐聚,其中15部为德、法、加、挪等国顶尖创作,10部为中国精品力作,在10个剧场呈现71场演出。
其中,开幕大戏《人类之城马拉松剧》无疑是本届乌镇戏剧节高峰的最极致体现。这部由德国当代戏剧大师卡琳・拜尔执导、汉堡德意志剧院耗时五年打造的作品,总时长近九小时,以古希腊神话为基底,系统性地重审了暴力、理性、权力等人类文明母题,被业内称为“戏剧史上的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为了让这部作品落地乌镇首演,组委会连续三年发出邀请,技术团队六度远赴德国对接——最终,72位专业人员、90余名演员带着400余件舞台道具,横跨10213公里来到乌镇。这已不仅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次中西方戏剧文化交流的历史性里程碑,其艺术野心与完成度,在全球范围内亦属罕见。
《人类之城马拉松剧 1:序幕/狄奥尼索斯》剧照
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铃木忠志今年带来的作品《大鼻子情圣》改编自法国作家罗斯丹的经典。这个关于“自卑与崇高之爱”的故事,以日本传统能剧与歌舞伎的美学呈现,台词在日语、俄语和中文之间流转。让这种有意的“不匹配”,被铃木忠志转化为“伟大的、无可替代的不匹配”,升华出关于尊严、缺陷与文化身份的深刻思考。
《大鼻子情圣》剧照
加拿大导演罗伯特·勒帕吉带来舞美全新升级的经典佳作《科克托和戴维斯》,在作品中探讨了时间、恐惧、记忆、救赎等个人与普世性命题,展现前沿戏剧的思想张力。
《科克托和戴维斯》剧照
它们所代表的是坚持艺术美学、国际最强艺术声音和人类共情的胜利,它们的同台竞艳,共同构成了本届戏剧节的艺术高峰。
当然,乌镇戏剧节远不止于优秀作品展示,它更是一个全球戏剧思想碰撞与交融的场域。
其中小镇对话环节中设立了10场主题对话,聚焦前沿议题,拓展艺术边界;戏剧工坊则带来18场授课体验。在这里,众多剧目主创人员与观众面对面,共同探寻戏剧在未来社会的可能路径。
另外,乌镇戏剧节还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6位嘉宾组成国际观察团,其中包括日本静冈世界戏剧节、雅典戏剧节等世界顶级戏剧节的艺术总监,以及文化机构经理、制作人等。雅典埃皮达鲁斯戏剧节前艺术总监卡特琳娜·伊万杰拉托斯更是表示:“每次来到乌镇都感觉到很兴奋和触动,与中国观众的交流也令我感到非常惊喜”。
中国戏剧的活力场:
走向世界的推力
在乌镇戏剧节所营造的多元、开放格局与国际化的艺术视野下,乌镇这座千年古镇,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以其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东方意境,向世界生动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图景;另一方面,它更成为中国戏剧创作力量面向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重要窗口和强大推力。
2018年,第六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孟京辉导演改编自老舍先生经典名作《茶馆》受邀赴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这部作品以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当代思辨性的舞台表达,对这部国民级经典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构,在国际戏剧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与激烈讨论。
2022年,孟京辉导演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的《第七天》,成为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76年历史上首部官方委约的中国剧目。这不仅是对导演个人艺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当代戏剧整体创作水准的极高肯定。
而2025年,孟京辉的全新力作《埃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改编自法国作家让·科克托的经典作品,以超现实的意象拼贴与情感思辨,进一步彰显出当代中国艺术家对世界潮流的自觉实践与有力回答。
在剧目中,一对新郎新娘置身于埃菲尔铁塔之上,将埃菲尔铁塔这一世界级IP“劫持”为中性的舞台道具,探讨在全球化时代个体情感如何在被巨大外部符号所笼罩的环境中自处。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家不再满足对西方符号的简单引用或复刻,而是以本土的戏剧语言与美学态度,主动介入全球文化场域,将世界性意象转化为个体叙事的舞台。
《埃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剧照
如今,乌镇戏剧节早已超越了单纯“引进来”全球顶尖戏剧作品的阶段,而是扮演着在“请进来”的同时,更有力地助推中国戏剧“走出去”,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乌镇,这座静谧的千年古镇,究竟是如何从江南一隅,奇迹般地成长为连接世界戏剧舞台的璀璨窗口?
托举佳作与多维创新:
戏剧生态的持续进阶
在泛娱乐化的喧嚣时代,乌镇戏剧节始终坚持“艺术家办节”的理念。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等组成的主席团为乌镇戏剧节掌舵,乌镇戏剧节更以其专业的眼光和前瞻的视野筛选剧目,确保了节目的高水准与前沿性。
使得它既能精准接轨世界前沿,如引进《人类之城马拉松剧》这样的史诗级作品,也能深耕本土创作,挖掘具有中国文化养分和当代精神的力作。例如,著名华人戏剧家赖声川在本届戏剧节呈现全新升级版《镜花水月》,将女性成长与东方哲学结合,上演了一出女版“基督山伯爵”的故事,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转译。扎根中国文化土壤,以现代戏剧语言诠释传统意象,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戏剧美学。
乌镇戏剧节打造的正是一个绝佳的展演平台——无论是蜚声国际的大师之作,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导演的作品,只要具备足够的艺术真诚与创造力,都有机会在乌镇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有人说,“每当大家觉得戏剧节已做无可做,来年依然还有内容升级或创新”。
戏梦粮仓单元自去年首次推出后备受好评,今年继续以敏锐视角大胆创新,并特别推出“WOMEN”-我们主题,在北栅粮仓这一充满历史底蕴的空间内延续多元艺术探索。一批年轻创作者犀利叩问当代议题,以前卫的叙事和真挚的情感,带来对时代与个人的深度解读,展现出不拘一格的艺术视野。
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戏梦粮仓“WOMEN”-我们剧照
戏梦粮仓-圆桌聚会:Women—我们
“起跑戏剧”单元则开创了剧场版围读新模式,丁一滕、杨婷、饶晓志3位导演呈现《麦克白》《农庄馆客人》《被讨厌的勇气》3部作品的6场围读,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剧本从文字到舞台的原始魅力。其中,杨婷执导的《农庄馆客人》早已凭借综艺《向往的生活 - 戏如人生》中的片段亮相圈粉,此次乌镇戏剧节10月22日-23日两天的演出中现场座无虚席,秋夜的微凉全然被观众的热情驱散。
这部由凯瑟琳·莫尔编剧、黄磊、何炅、吴彼、赵晓苏、张露、王晨阳联袂主演的剧作,以二战结束前夕为背景,讲述六位被盟军秘密拘留在乡间庄园的德国核科学家,在得知美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并轰炸日本后,面对道德困境与人性拷问的深刻故事。围读现场,剧情从轻快幽默到深邃沉重的递进转折,让全场观众深度沉浸,每一句对白都紧扣心弦,充分印证了剧场版围读直击人心的独特张力。
而这场围读并非终点——12月1日-2日,《农庄馆客人》将作为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在乌镇大剧院迎来舞台首演,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视听与思辨体验。剧目现已正式开票,观众可通过大麦平台购票,共同见证这部作品从文字到舞台的蜕变之旅。
《麦克白》剧照
《被讨厌的勇气》剧照
在古镇嘉年华特别联动上,乌镇戏剧节更是大胆破圈。它与北京环球度假区合作呈现“环球中场秀特别版”,将主题公园的娱乐元素与戏剧的现场感巧妙结合;澳门美高梅带来的《澳门2049》,则尝试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展现未来图景;与阅文集团国漫IP《一人之下》《诡秘之主》《狐妖小红娘》的联动,则意在打通戏剧与潮流文化、二次元世界的壁垒,吸引更广泛的年轻受众。泡泡玛特Hirono-乌镇「似水年华」小野联名周边一经开售便人气爆棚,小野商店迅速成为乌镇热门打卡地。
戏剧集市历经4个月改建焕新,音乐、展览、快闪、市集、美食.....在运河沿岸铺陈开来,让戏迷观景、看戏、逛集市三不误。这些并非简单的堆砌,正如艺术总监孟京辉所说:“它们彼此呼应,相辅相成,使戏剧节的内核更丰盈、更具人文细节。”
青年即世界,青年即未来
在乌镇,戏剧不仅属于大师,更属于年轻人。正如乌镇戏剧节发起人黄磊曾说:“乌镇戏剧节最开始的阶段,就是想要做一个青年人的戏剧节。”十二年来,这里成为中国青年戏剧创作者的能量场与梦想启航地,无数年轻面孔在这里绽放光芒,从青涩的参赛者成长为中国戏剧的中坚力量。
每年,数百位青年戏剧人带着他们的原创作品来到乌镇,通过激烈的竞争,在蚌湾剧场这个梦想的起点展示他们的才华与激情。第十二届青年竞演以“流星、牡丹花、信用卡”三个元素命题,催生了574部报名作品中的18部入围佳作,它们在蚌湾剧场共上演了60场演出。
从《塑料动物园》对社会牛马困境的尖锐讽刺,到《燃烧的中指》对系统压迫的愤怒反抗;从《游园失梦》取意《牡丹亭》的古典写意,到《氯》构建的关于女性规训的冷峻诗学。青年竞演,已成为中国当代青年思想与美学最前沿的缩影。
《燃烧的中指》剧照
《塑料动物园》剧照
《游园失梦》剧照
《氯》剧照
从乌镇走出的青年戏剧人,如今已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陈明昊2013年凭借作品《巴巴妈妈》斩获最佳戏剧奖,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戏剧节上亮相。2015年吴彼凭借《静止》获得最佳戏剧奖,随后转型为导演,参与了多个知名戏剧作品的创作。丁一滕2016 年携《山阳祭》入围,作品后扩充为 2017 年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窦娥》,在国内多次上演,成为青年导演中的代表性人物。刘添祺2019年凭借《鸡兔同笼》获得最佳戏剧奖,其作品在多个戏剧节上受到好评。杨哲芬2017年凭借《花吃了那女孩》获得最佳戏剧奖,作品在多个戏剧节上演,展示了校园霸凌等社会问题。何齐、胡璇艺2018年入围青年竞演,如今以新生戏剧力量的身份活跃于中国戏剧舞台,以导演、编剧双重身份合作推出多部优质作品......
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剪彩现场
在舞台之外,通过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多位怀揣梦想的青年戏剧人走向台前,展现了戏剧的魅力与背后的艰辛。青年导演韩燕楠菲是上一届“小镇奖—最佳个人表现奖”得主,她带着自编自导的作品《跷跷板定律》片段在蘑菇屋小剧场上演,她和演员郝小禾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引发女性对于生育的思考。
与此同时,青年戏剧人王晨阳也坦言演一场话剧仅获300元报酬,无社保、挤6平米出租屋、打零工并且不敢体检的辛酸经历。而这也正如节目中何炅感慨的,戏剧人有着“哪怕只卖一张票也要演”的浪漫,但这份浪漫背后,是追梦的戏剧人强忍伤痛的辛酸无奈。
《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
2025年,由黄磊、赖声川、孟京辉作为出品人,启动了“蜻蜓计划”,旨在为离开蚌湾剧场的青年创作者提供持续的创作支持,帮助他们从“校内展演”走向“正式工作”,解决作品起步阶段的市场化生存问题,构建了一个从发现、展示到孵化的完整生态链。
他们的梦想不仅能在乌镇启航,更能在离开乌镇后,依然获得专业助力,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这,正是乌镇戏剧节最动人的“戏如人生”。
结语
乌镇戏剧节已走过十二个年头,它用最国际化的语言,对话最本土的语境;用最前沿的探索,滋养最传统的空间;用最炽热的胸怀,拥抱最年轻的梦想。
走在乌镇的石板路上,看着夕阳落在白墙上,1300年的古镇,因为戏剧而年轻;而戏剧,因为乌镇而有了温度。
而今,当第十二届的“扶摇”余韵未散,第十三届乌镇戏剧节“澹远”已悄然蓄力,戏剧艺术将丛蓬勃创造,步入外示平谈、内蕴丰饶的至高境界。
这片水乡舞台将继续以开放之姿、创新之魂,邀世界共赴下一场戏剧的盛宴,让每一个追逐光影的人,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处。
来源:每日理财MR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