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美国四大芯片巨头的掌舵人都变成了华人,他们分别是英伟达的黄仁勋、ADM的苏姿丰、英特尔的陈立武、博通的陈福阳。与之相反的是,曾经在硅谷掌控半边天的印度裔高管,从去年开始就纷纷被解职了。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美国四大芯片巨头的掌舵人都变成了华人,他们分别是英伟达的黄仁勋、ADM的苏姿丰、英特尔的陈立武、博通的陈福阳。与之相反的是,曾经在硅谷掌控半边天的印度裔高管,从去年开始就纷纷被解职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转式的变化?之前不是说印度裔高管能够彻底掌控硅谷的吗?现在出现这种局面,又是因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得先来看一下,华人在美国的精英层中的占比究竟达到何种程度了。
芯片四巨头背后的华人反击
在硅谷,大约是从10年前开始,印度人便是一路高歌猛进,从谷歌到IBM,从曾经的推特再到其他高科技公司,所有的高管清一色都变成了印度裔。但是现在的情形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芯片四巨头在内,很多企业的高管都变成了华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真正的原因是人工智能以及半导体带来的反转,还在十几年前,英伟达的市值只有100亿美元左右,但是到了2020年,英伟达却超越了英特尔,成为了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企业。
今年英伟达的市值更是超过了3.6万亿美元,一度超过了微软和苹果公司,成为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企业。其他几家芯片巨头,新任的华人高管,虽然不是从公司起步就加入的,但是在现在人工智能以及芯片高速发展的时代,高管变成华人,恰恰说明了巨头们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
对比印度人出任的企业就会发现,这些公司都已经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很强,没有什么负面和隐患问题,只要做好整体的管理,就可以推动公司继续向前,换言之,印度人出任的一些高管,就相当于是“守成之君”。
再来看华人担任高管的企业,英伟达是黄仁勋一步一步推创出来的,可以说见证了整个企业从起点到全盛的任何环节。如果用皇帝打天下来形容,黄仁勋就是一个“开创之主”。
其他几家芯片公司的情况也是如此,而且整体的局面还要比英伟达更严重,尤其是英特尔面临的形势,可谓前后夹击,危机重重。为了迎接下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芯片时代,英特尔必须得做出开创之举。
也就是说,陈立武面临的局面并非四平八稳,不能够像普通的高管那样,继续保证公司的运作就行,他必须得进行开创性之举,打破英特尔目前面临的瓶颈。这样一来,也就体现出华人高管的共通之处了。
如果说印度人只能在顺境中守成,那么华人绝对可以在逆境中开创出一片全新的天地,华人创业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印度人,现在在科技领域正处在变革的前夜,对企业来说,守成就是败退之道,接下来真正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创新和进攻。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这一阶段印度裔高管开始纷纷退却了,因为他们无法面临接下来的创业和革新局面,无法带领企业走向一个更新的时代。
华人精英在逆境中乘风破浪
福布斯一直在发布北美华人精英榜,从榜单中就能够看出来,华人精英可谓分布在各行各业,从美国的硅谷再到东海岸的纽约,从科技再到金融圈,华人精英在北美大陆上的奋斗可谓越来越显著。
比如2021年登上榜单的华人精英,女性就有18位,占比为30%。而这其中的商业精英,他们所控制的企业年平均营收更是接近250亿人民币。另外还有一点,杰出的华人青年在科技圈内的成长速度更快。
比如亚马逊公司里的一位高级副总裁,年纪只有33岁,已经是该公司级别最高的华人高管。而在英伟达里面的一位高级科学家,年纪甚至还不到30岁。
这些人普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绝大部分都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等顶级高校。虽然学历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是通过上大学形成的圈层和人脉,这是其他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海外发展,更可以提升他们的成功概率。
眼下的局面,不管是在科技圈还是别的行业,华人精英都在更快更多的崭露头角。因为华人身上具备的创造力,尤其是在逆境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科技圈里的表现更突出,要创造出引领时代的变革,就不可能四平八稳的发展,必须得有破局的精神才行。
这样的变革又会形成联动效应,其他行业在创新变化,别的企业也会采取跟进措施,由此一来,那些还在四平八稳发展的公司就会受到更大的压力。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有些印度裔高管就被直接炒鱿鱼了。
印度裔高管离职达到了最高潮
2024年1月到8月,美国企业中离职的191名印度裔高管中,有74人是被解雇或者是被动离职的,这一规模是7年以来,高管下台人数最多的一年。市场分析认为,因为整体的环境正在快速变化,而这些印度裔高管的表现又不怎么样,所以就会被撤换。
比如去年的星巴克,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了销售下滑的局面,股价更是下跌了20%,在更换高管之前,企业的掌舵人正是一位印度人。这位印度裔高管曾经在百事可乐工作,而且还帮助过利洁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再比如科技公司推特,马斯克接手之前,推特的印度分公司基本上全都是印度人,而随着马斯克的接手,九成以上的印度人都不用去上班了。这种微妙变化的背后,恰恰说明印度人在各行各业都喜欢抱团取暖。
印度人在美国的各行各业会搭建各种人际关系网,一旦某位印度人担任企业高管,就会成立类似于协会的组织,主要的目标是要培养下一代的印度企业家。与此同时,这种相互帮衬的做法也体现在不同的公司里,一旦有印度人担任高管,就会想方设法的招收更多印度员工。
如果说中国人讲的是举贤不避亲,那么印度人就不管自己的亲戚有没有能力,都会把他招进公司来,这种做法是相当致命的,尤其是在公司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印度人因为这种做法就很容易被拉出来“祭天”。
这也恰恰说明了一点,抱团取暖没有错,但绝对不能做的太过分,因为很多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一旦出现变故,印度人的这种做法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尤其是在美国这样有移民构成的国家,一家公司的人员组成肯定是多元化的,但印度人的操作,很容易让一家公司全都变成单一的印度人。这就跟美国人的发展理念显得格格不入,一旦遭遇危机或者别的问题,印度人自然而然就会被清理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是一个移民规模很大的国家,无论是移民北美还是移民欧洲,每年的数量都相当庞大。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印度裔出任企业高管的概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印度人人多的优势只是表面现象,即便他们的英语表达更具备优势,同样也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所以还是那句话,当一家企业达到全盛时期,由印度人担任高管,可以保证四平八稳的发展。但是,印度人却不能带领企业突破瓶颈,应对危机。
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华人精神
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是吃苦耐劳的,具有超强的忍耐力,而且又有创新和突破精神,这就是为什么相比于墨西哥人,华人在美国不但能够吃苦,而且还可以通过奋斗成为精英。
因为华人在美国不仅仅只会吃苦,更具备,奋斗的能力和方式,能够突破规则,而且重塑和改变规则。这是其他的一些民族所不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在美国这种高度讲求竞争的社会,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既要争强好胜,但是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还得具备超强忍耐能力。
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个人或者是企业走得更远,在达到一定高度后还能更上一层楼,也就是具备真正的突破创新精神。对一家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已经取得成就的企业,要想在此取得成功,就必须得具备突破能力才行。
显而易见的是,印度人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尤其是现在科技领域,正在经历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而再来看全球科技圈的那些顶尖人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基本上再也看不到印度人的身影了,全都是华人或者是欧洲人。
这再次能证明,印度人或许适合四平八稳的管理运作,但是要突破创新,要创造一种新的格局,他们的能力就有所欠缺了,难以胜任真正的变革。
结语
在技术领域,我们已经处在新的变革的前夜,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带给全世界的畅想很大,很多企业都要参与到这场竞争之中,所以这些企业才要想着创新和改变,他们自然就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美国硅谷的企业圈中,华人高管的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这种优势在高速发展阶段,能更容易的体现出来。而且不光是在科技圈,也会带领其他领域发生微妙的变化。所以印度裔高管的退潮在这个时期就成为了必然。
来源:说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