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可能是那个干啥啥不行、邀功第一名的“戏精”;也可能是那个吹毛求疵、处处给你使绊子的“杠头”;还可能是那个成天传播负能量、拉着你摸鱼的“怨种”。你每天见到他,感觉血压都在默默地为公司做贡献。
说得太对了!在单位里,最折磨人的往往不是堆成山的工作,而是那个让你看一眼就心烦的同事。
他可能是那个干啥啥不行、邀功第一名的“戏精”;也可能是那个吹毛求疵、处处给你使绊子的“杠头”;还可能是那个成天传播负能量、拉着你摸鱼的“怨种”。你每天见到他,感觉血压都在默默地为公司做贡献。
这时候,怎么办?
撕破脸? 痛快是痛快了,但后患无穷。一个办公室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弄得太僵,以后还怎么合作?而且领导最讨厌处理这种“内部矛盾”,会觉得你“不成熟”、“缺乏团队精神”。
憋着生闷气? 那更蠢。你的健康、你的情绪都是自己的,为了他气得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看病花钱的还是你自己。他呢?说不定还啥都不知道,乐呵呵地该干嘛干嘛。
所以,最高明的策略,就是题目里说的——把他当成一个“合作道具”。
这个词儿简直精辟!“道具”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件工具,一个物品。你用一件工具的时候,会跟它生气吗?你会对一把锤子、一个鼠标有爱恨情仇吗?不会。你只会考虑:怎么用它来完成我的任务?用完了怎么放回原处,别让它碍我的事?
现在,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这个“人形道具”用好。
第一步,心态调整:从“讨厌的人”到“有用的道具”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在心里完成这个“祛魅”仪式。别再去琢磨“他为什么这么讨厌”、“他是不是针对我”这种无解的问题了。你就把他想象成游戏里的一个NPC,或者一个设计得不太友好的办公软件。你的任务不是喜欢他,而是利用他,或者绕过他,把游戏通关。
· 他是“邀功精”? 好啊,那你把他当成你的“专属宣传喇叭”。有些你不好意思自夸的功劳,引导他去发现,让他去领导面前“显摆”。他在前面吹,你在后面把实实在在的活儿干了,功劳簿上,领导心里能没数吗?
· 他是“杠头”? 妙啊,他就是你的“免费挑错机器人”。把方案草案给他看,让他帮你找出所有潜在的风险和漏洞。等你修改完,呈给领导的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版本。他消耗了情绪,你收获了严谨。
· 他是“怨种”? 正好,他就是你的“反面教材活体展示柜”。看着他,你就能时刻提醒自己:“我可不能变成他那个样子。” 他为你提供了持续的、免费的励志教育。
第二步,实战操作:建立清晰的“使用说明书”
对待道具,你不能投入感情,但要讲方法。
1. 划定边界,公事公办。 和他交流,只用最简洁、最客观的工作语言。能用邮件说的,绝不私下聊;能文字确认的,绝不信口头承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私下接触,就像你用完了锤子,绝不会抱着它睡觉一样。
2. 限制信息,投喂有度。 别跟他交心,别透露你的底牌和真实想法。只给他完成他那部分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就像你给打印机喂纸,只放需要的张数,绝不会把一整包都塞进去。
3. 明确指令,避免模糊。 和他协作时,把任务、目标、截止时间说得清清楚楚,最好有书面记录。就像你操作一个复杂设备,每一步按键都必须准确,否则它就会出错。
4. 学会“存档”与“读档”。 他说的任何承诺、甩的任何锅,都要默默地“存档”(留下证据)。关键时刻,该“读档”(拿出证据)时就读档,不是为了撕逼,而是为了清晰地划分责任,保护自己。这叫“道具管理”。
第三步,终极心法:利用他,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才是“道具论”的升华。这个让你讨厌的“道具”,其实是来渡你的。
· 他磨练了你的情商和耐心。 和他周旋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情绪管理实战课。以后遇到再难缠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你都能云淡风轻。
· 他逼着你做事更严谨。 为了不让他抓到把柄,你不得不把方案做得更完美,把流程理得更顺,把证据留得更全。你的专业能力在无形中飞速提升。
· 他让你更清晰地认识人性。 通过他,你能看到职场百态,学会识别各种人,这比你读十本职场宝典都管用。
· 最重要的是,他让你把“喜恶”和“目标”分开了。 这是成年人的顶级自律。你不会因为喜欢一个客户而给他降价,同样,也不该因为讨厌一个同事而影响自己赚钱和晋升。
最后,送你几句真心话:
你的职业生涯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那个讨厌的同事,不过是路上的一块硌脚的石头。愚蠢的人会停下来跟石头对骂,或者把自己气哭;而聪明的人,会琢磨一下这块石头的材质,如果可以,就一脚把它踢开,甚至垫在脚下让自己站得更高;如果踢不动,就绕过去,继续赶自己的路。
你的目光,应该始终盯着前方你自己的目标和风景,而不是身边这块丑陋的石头。
所以,从明天起,试着用打量“道具”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个让你头疼的同事吧。你会发现,当你内心不再波澜,他所有的招数,也就都失去了魔力。
用好“道具”,干好工作,拿好薪水,养好自己——这才是你在单位里最聪明、最体面、也最舒服的活法。 共勉!
来源:雨中洒脱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