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地万象大崆峒9--------“ 赖 君 长剑 倚 崆 峒 ”之尚武崆峒篇作者:陆春潮在浩如烟海的崆峒诗歌宝库中,“ 赖 君 长剑 倚 崆 峒 ”这类充满了尚武精神的诗歌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应有的血性,是一个民族开拓进取、不畏强暴的精神。
天地万象大崆峒9--------“ 赖 君 长剑 倚 崆 峒 ”之尚武崆峒篇作者:陆春潮在浩如烟海的崆峒诗歌宝库中,“ 赖 君 长剑 倚 崆 峒 ”这类充满了尚武精神的诗歌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应有的血性,是一个民族开拓进取、不畏强暴的精神。在中国的尚武精神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含了“德”这一根本宗旨,中国的尚武精神一直追求的不是战争的延续和野蛮的厮杀,而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尚武精神与穷兵黩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尚武精神是崆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武精神的含义是一种强调勇猛、果敢、坚毅、自律等品质的传统文化精神。尚武之道的本质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和传播威严。正因为尚武之道的本质,尚武之风的强弱也就往往成为了一个国家民族国风民风强弱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也同样是国家威严的标志。崇尚武力究其实质是对于人的力量的崇拜,对于一个团队、族群合力的崇拜。在一个国家受到威胁与压迫时就往往会激发起尚武精神的广泛复苏,而伴随着尚武精神广泛复苏的是巨大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期内,但是尚武精神中的许多内核还是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的。西域请平三首 其一 北宋 ·刘敞西域请都护,崆峒献凯歌。两阶增羽籥,万里肃山河。甲第旃裘少,春宫苜蓿多。雌雄双匣剑,弃置欲如何。其二五言律诗禦戎传上策,不战屈人兵。遂断匈奴臂,何须万里城。出车非远略,高枕得升平。战骨翻空死,吁嗟壮士名。其三五言律诗单于贪汉物,中国避天骄。赐予金银贵,行来玉帛遥。悲伤贾太傅,慷慨霍嫖姚。恸哭辞新第,英雄未可招。万里肃山河,不战屈人兵,慷慨霍嫖姚,崆峒献凯歌。崆峒尚武,英雄留名。雍丘歌宋 ·卢襄胡儿倚剑摩崆峒,范阳兵火烧天红。潼关失守大将死,銮舆播迁岷峨中。貔貅兵甲照冰雪,戈头尽是生民血。鲸海扬波鱼鳖腥,中原尽作天山月。二公擐甲怒搀枪,极斗军前皆眦裂。食穷爱妾膏斤斧,愁蹙蛾眉气如缕。花钿宝髻谁复收,壮士相看泣如雨。霜刀抉齿肉未寒,再造皇家有英主。雄心义骨填沟壑,不得生荣肩李郭。论功初入鹳鹊楼,图形已入麒麟阁。貔貅兵甲照冰雪,戈头尽是生民血。鲸海扬波鱼鳖腥,中原尽作天山月。战争残酷,生灵涂炭,崆峒英武,图入麟阁,西度行边望崆峒明●傅振商西 征 远 色接 湟 中 , 旌 旗 联 翩 逐 塞 鸿 。 频 自 投 钱 临 渭 水 , 更 谁 倚 剑 向 崆 峒 。铙 歌 拟 度三 边 曲 , 羌 笛 行吹 万 里 风 。 溽 暑 任 教 催 白 发 , 不 妨 鹤影 映 花 聰 。岚 光 如 黛 倚 天 横 , 满 目 烟 云 捧 太 清 。 峰 卷 萧 关严 锁钥 , 险 传 佛峡 壮 金 城 。 栖 霞 不 散 真 人 气 , 控 虏 空 思 涿 鹿兵 。 拟 向 轩 皇 问 战 略 , 好 从 绝 塞 试 长 缨 。西征湟中 ,旌旗联翩。投钱渭水 ,倚剑崆峒。威武雄壮 ,不扰边民。题郑氏秀远楼明 ·佘翔七言律诗楼阁凌空势不群,万家烟树望中分。杯摇河汉南山色,剑倚崆峒北斗文。海气散为三伏雨,天风吹落九华云。芙蓉采得堪谁赠,醉倚雕栏到日曛。剑倚崆峒北斗文,崆峒尚武,气冲北斗。次韵德基效欧阳体作雪诗禁体物之字兼送表臣才臣友直勉诸郎力学之乐仍率同赋 其二 南宋 ·李处权崆峒漫倚防身剑,枉负平生作男儿。回首农桑三万里,无复贞观开元时。恭惟天子尚勤俭,早集书囊为殿帷。一朝随仗过沙漠,落日风尘龙凤姿。此时燕山士如虎,寒多况乃秫酒醨。肉食岂堪茹毛苦,应念靴鸣集赤墀。尘沙错落赭黄暗,貂狐独向寒风披。关山寂寞草树死,指点射猎方奔驰。心益不忘尝胆事,望云遥祝万寿卮。向来窃取名器者,扈圣曾无一夫随。忠臣义士愤切骨,皇天后土傥鉴之。崆峒漫倚防身剑 ,枉负平生作男儿。崆峒健儿 , 勇猛如虎。忠 臣义 士 ,纵横沙场。出居庸关明 ·江源七言律诗手持使节过居庸,别有乾坤入望中。老将旌幢严节钺,层城楼橹倚崆峒。山盘龙虎关逾壮,□径幽燕□更雄。去去不烦关吏问,我曹非是弃繻童。崆峒英武,名扬四海。过崆峒明末清初 ·张勇七言绝句蚩尤战后久销兵,此处犹存访道名。万里山河尘不起,松风常带凤鸾声。醉后纵笔四首 其一 元末明初 ·黎贞七言绝句碧油幢下侍元戎,出塞期收破虏功。勒石燕然犹未遂,几回横剑倚崆峒。横剑倚崆峒,勒石燕然归。怀忠堂为都指挥李进赋明 ·薛瑄将军树勋起云中,结发慷慨从飞龙。几年拥节驱罴熊,扶桑日出西崆峒。旄头射落天山空,青海不复烽火红。仁义之将良可宗,丈夫不数卫霍功。时清包裹刀与弓,八蛮入贡重译通。朅来分阃何从容,敦崇诗礼轻豪丰。所居之堂名怀忠,怀忠事业应无穷。我虽儒冠心颇雄,寸管不让三尺锋。等閒裨补造化功,拟今四海歌皇风,怀忠将无与君同。战功卓著,功比卫霍。经赵边地明 ·林夔五言律诗地控龙荒险,山连雁塞雄。鼓笳秋月白,榆柳晚霜红。九塞关河限,千秋颇牧功。烽烟犹未净,长剑倚崆峒。长剑倚崆峒,尽扫烽烟,净花门行。元末明初 ·杨维桢大唐宇宙非金瓯,黄头奚儿蟆作虬。跳梁河陇翻九土,惊呼夜半呼延秋。朔方健儿袖双手,战马伤春舞杨柳。当时天骄不借兵,渭阙黄旗仆来久。快哉健鹘随手招,渡河万匹疾如猋。白羽若月筋簳骄,弯弓仰天落胡旄。吁嗟健鹘有如许,邀我索花固其所。明年西下崆峒兵,壮士重忧折天柱。折天柱,唐无人,引狼殪虎狼非麟。空令汉女嫁非匹,穹庐夜夜愁寒云。明年西下崆峒兵,壮士重忧折天柱。顶天立地,崆峒雄兵。送赵将军明 ·吴履七言律诗崆峒一剑倚秋阴,谁识将军百战心。老去功名余白发,闲来歌舞散黄金。呼鹰大泽风竿劲,射虎南山雪羽深。敲缺唾壶银烛短,时人不解陇头吟。大泽风起,射虎南山。崆峒一剑倚秋阴,谁识将军百战心。送泾水王使君镇辽海明 ·戚继光七言律诗天末逢君感慨生,星轺万里又东征。谁云斗氏终无国,独与王家旧有盟。去后儿童犹护辙,重来父老更含情。从今辽海休传箭,仗剑相看是此行。万里东征,仗剑此行,父老含情,辽海休战。雪 山明 . 吕 大器光 摇 旌 斾 五 凉 平 , 天 外 群 峰玉 削 成 。 瀚 海 欲 空 青 见 月 , 燕 支 未 染 白 如 琼 。 飞 鸿 已 度 长 城 窟 , 勒 马 还 歌 出 塞 行 。 朱 夏 重 裘犹 不 解 , 崆 峒 倚 剑 自 峥 嵘 。郭总戎凯歌 其五 明 ·林器之七言绝句雄光宝剑倚崆峒,先斩鲸鲵渤海东。正喜分茅嘉异数,应知亩猎旧非熊。光摇旌旋 ,群峰玉成。飞鸿已度 ,勒马还歌。朱夏重裘 ,崆峒倚剑。文明晨曦中的尚武基因,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张牙舞爪,却总被规矩的云雷纹环绕约束。《诗经·秦风》中"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铿锵诗句,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哲思相映成趣。周代"射礼"将军事训练升华为道德教化,射手不仅要穿透箭靶,更要展现"进退周还必中礼"的君子风范。这种文武交融的特质,使得中国尚武传统始终保持着文明的刻度。 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为尚武精神注入了多维内涵。孔子佩剑周游列国,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墨子创立"非攻"学说,却精研守城之术;孙子在《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却又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辩证智慧,使尚武精神超越了单纯的暴力崇拜,升华为治国安邦的哲学。 历史长河中,尚武精神数次挽狂澜于既倒。汉武帝北击匈奴时,太学生投笔从戎;岳飞"靖康耻,犹未雪"的慷慨陈词,激荡着家国情怀;文天祥在伶仃洋上的绝命诗,将武勇升华为精神丰碑。这些时刻证明,尚武精神是中华文明存续的重要支柱。尚武精神的核心要义,中国古典尚武精神以"礼"为魂。《礼记》记载"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强调武力必须受道德约束。春秋时期"不鼓不成列"的战争礼仪,汉代"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宣言背后,始终遵循着"止戈为武"的深层逻辑。这种精神传统,塑造了中华民族"武"而不"暴"的特质。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古老智慧,催生了独特的修行传统。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总督军务,曾国藩在戎马倥偬中坚持日课,张謇状元及第后创办民兵组织。这些典范表明,真正的尚武精神追求的是心智与体魄的双重淬炼。 《易经》"安而不忘危"的训诫,孕育了中华民族深沉的忧患意识。班固在《汉书》中警醒"国虽大,好战必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都体现了尚武精神中蕴含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教导我们,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征服,而在于永葆进取之心。“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中华民族素有尚武报国的优良传统,尚武报国的情怀一直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传承。有汉一代,重视武备,开疆拓土,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绝唱。直面一次次外族入侵,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抵御外侮。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刺刀,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025年5月12日写于平凉作者简介:陆春潮,祖籍浙江绍兴陆家村,生于甘肃平凉。曾任职于甘肃平凉广告策划公司、甘肃民族出版社平凉工作室、甘肃元典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古汉语师承彭铎先生,隋唐史师承金宝祥先生。长期致力于隋唐史、区域经济、崆峒文化研究、古籍整理和大型文旅活动策划,创立了《西北时报》,和中央电视台策划推出了甘肃省第一部文旅电视片《神游黄土地》,有多篇论文入选国家出版社图书,有多部书作面世。
来源:农民工文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