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村支书们在短视频平台上突然活跃起来了。村支书们“上网”,推介乡村文旅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短视频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不过,部分村镇干部画风逐渐走偏、举止愈加出格,近来也引发不少争议。(5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
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村支书们在短视频平台上突然活跃起来了。村支书们“上网”,推介乡村文旅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短视频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不过,部分村镇干部画风逐渐走偏、举止愈加出格,近来也引发不少争议。(5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
其实这种把推介文旅、销售农产品的希望寄托于短视频的做法,并不奇怪。其一,在人人都刷短视频的当下,心怀梦想的村支书“下场”,其实是新媒体时代场景中的寻常景致。其二,村支书肩负着带领乡亲们前行的重任,拍短视频、搞直播,是压力和动力传导的结果。其三,在一些自然资源欠缺的地方,直播带货几乎是唯一的“出头”机会。例如,在四川省安岳县帽石村,面对没有区位优势、没有自然资源、没有人文景观的帽石村,村支书关祖苹只能将目光放在了熟悉的短视频上。有网友说得实在:偏僻而又无人知晓的农村,如果不加大宣传,那么谁会去?
尽管这个赛道挤满了人,但众多村支书还是勇敢加入,这本身就不容易。相比普通网友,“村支书”具有别样的符号特质,便于在短视频领域施展身手。但不得不承认,为了吸引人、打开流量的大门,一些村支书也通过猎奇、搞怪手段增粉,有些短视频的画面未免给人一种粗浅、博眼球的即视感,甚至令人感到不适。
有人说,村支书对艺术审美知之甚少,必然会跟着“网红套路”走。这话有偏颇之处。其实,能如实展现“乡土风情”,也能呈现较好的审美效果。今年3月,四川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镇委书记、镇长齐上阵,在油菜花田里尬舞的视频意外“出圈”,便是例证。
秀水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尬舞”片段。图源/视频截图 总而言之,对村支书拍短视频的现象,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其中出格之举,必须大声说“不”;对于一些带有探索性、娱乐性的村支书短视频,不妨多一点包容心。正如专家对媒体所言,村支书拍视频,只要没有违法、没有逾越道德红线、没有违反民俗民情,无论是丑还是美,不应过多指责。当然,社会各界也不妨多给其合理化建议,让他们把短视频做得更好、更有水准。特别是一些有志于助力乡村发展的网络人才,也不妨主动加入村支书的阵列,共同上好乡村传播这门课。
值得注意的是,村支书各种“玩花活”的背后,折射出一种“村庄焦虑”:面对激烈的流量竞争、销售竞争,那里的人们急于被看见、被重视,急于寻求外界的关注与合作。对此,上级政府当从推动乡村振兴的高度,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和新技术投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宽乡村产业链,深度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发展好了,村支书和村民们的科学发展意识和信心就会更足,盲目拍视频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少。
文|伍里川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