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日到11月12日,美国最会吵架的两拨人把预算案摁在地上,谁都不愿意先松手。
43天,1.5万亿美元蒸发,80万人白干活。
这不是股市崩盘,是发工资的那台机器突然断电。
10月1日到11月12日,美国最会吵架的两拨人把预算案摁在地上,谁都不愿意先松手。
结果机场安检口排长龙,肉蛋奶补贴停发,连天气预报网站都打不开。
有人把这段日子拍成短视频,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只有四个字:魔幻现实。
这场停摆从医保补贴撕起。
民主党想继续给低收入人群发券看病,共和党说不如直接发现金,让大家自己买。
听起来像超市促销方案互怼,却卡在一条老规矩上:参议院想闭嘴投票,得凑够60张票。
两边票数都不够,于是每天开会就是互相念稿子,念完散会,散完再念。
联邦雇员最先感受寒意。
80万人被通知回家,其中一半还得继续打卡,只是工资栏写着零。
社交平台上刷出大量副业广告:飞行员开网约车,安检员卖蛋糕,国家公园管理员帮人遛狗。
一位在首都工作的母亲晒出孩子午餐:花生酱抹饼干,连抹三片,她配文说,再撑一周就见底。
经济数据随后砸下来。
官方估算43天烧掉1.5万亿美元,相当于每秒掉走4亿。
四季度GDP被削掉1到2个百分点,圣诞节购物季还没开始就蒙上阴影。
航空业更惨,安检人手不够,违规行李比上月多三成,乘客排队误机,机票钱却一分不退。
低收入家庭收到的食品补贴也停了。
4200万人突然发现超市收银台刷不出余额,有人把购物车留在过道,转身就走。
慈善组织紧急开仓,长队排到马路对面,志愿者说,领面包的人里很多是第一次来。
11月12日深夜,临时协议压哨通过。
资金只够用到明年1月30日,而且12项预算里只批了3项,剩下9项继续悬空。
两党发言人各自开直播,一个说对方终于醒悟,一个说自己是被迫救场。
屏幕外的网友只关心一件事:两个多月白折腾,下一次是不是还要再来一遍。
有人翻出历史账单,从1976年算起,类似的关门已经22次,最近十年频率翻倍。
每闹一次,信用评分就往下掉一点,全球基金连夜调低风险权重。
华尔街交易员总结:这不是黑天鹅,是灰犀牛,定时出现,还越来越胖。
更深的问题是流程本身。
年度预算被拆成12份法案,只要一份卡住,整机停摆。
参议院那条60票门槛像一道铁门,把简单多数挡在外面。
两党发现,与其辛苦谈判,不如让时间走完,对方自然背负骂名。
于是停摆从意外变成策略,从策略变成习惯。
选民也学会站队。
最新民调显示,65%的人把责任推给对面阵营,只有不到10%认为两边都有错。
社交算法顺势投喂更极端的内容,点赞越高,火气越旺。
一位政治顾问私下说,温和派在党内初选根本活不过第一轮,想赢就得比对手更硬。
经济学者给出更悲观的剧本。
如果政治裂痕继续加深,未来可能出现半年停摆、半年续命的循环。
企业不敢扩产,消费者不敢花钱,长期增长潜力被一点点磨掉。
有人算过,只要每两年闹一次,十年累计损失就能吃掉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全年产值。
普通人能做什么。
三条小建议,明天就能用。
第一,把应急现金从三个月提到六个月,停摆、裁员、天灾本质都是现金流断裂。
第二,别把全部收入押在一张卡上,副业不一定暴富,但能给你买时间。
第三,关注本地新闻比刷热搜更管用,机场、港口、补贴窗口离你越近,越要提前知道动向。
再不做准备,下一次停摆,你可能就是排队领面包的那个人。
历史不会重复,却会变着花样押韵。
当吵架成为生意,沉默的成本就得自己付。
愿你在下一次灯光熄灭前,已经找好手电筒和备用电池。
来源:赴一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