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仅6个月就跑路,英特尔CTO被OpenAI挖走,陈立武被迫身兼数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8:48 1

摘要:那他为什么突然要走?表面看是被OpenAI挖走了,但深层原因恐怕更复杂。英特尔的AI芯片业务在2024年连5亿美元的营收目标都没达到,这个成绩单实在拿不出手。

就在陈立武接任英特尔CEO还不到一年的时候,他在今年4月份刚提拔的CTO兼AI负责人Sachin Katti突然宣布离职,跳槽去了OpenAI。

这个消息一出来,整个科技圈都挺震惊的。毕竟谁能想到,一个刚坐上CTO位置没几个月的高管,会这么快就选择离开?

先说说Katti这个人,他不是那种单纯搞技术的书呆子。这哥们儿四年前加入英特尔,一开始负责网络和边缘计算部门。

在斯坦福当过教授,还自己创办过好几家公司,其中有家叫Uhana的公司后来被VMware收购了。说白了,这是个既懂学术又懂商业的技术大牛。

那他为什么突然要走?表面看是被OpenAI挖走了,但深层原因恐怕更复杂。英特尔的AI芯片业务在2024年连5亿美元的营收目标都没达到,这个成绩单实在拿不出手。

而对面的英伟达和AMD早就在AI市场杀疯了,英特尔这边还在慢慢悠悠搞研发。换位思考一下,你是Katti,掌舵一艘看似越来越慢的船,旁边OpenAI这艘火箭飞船向你招手,你会怎么选?

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Katti将负责设计和建设公司的计算基础设施,为AGI研究提供支撑,这可不是随便给个头衔就完事了。

OpenAI现在到处签订单,跟英伟达、AMD这些芯片厂商的合作动辄几百亿美元。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要部署至少10吉瓦的系统;前不久又跟AMD签了6吉瓦的GPU供应协议。

这些大手笔背后,都需要有人统筹规划计算基础设施。Katti去了,正好能发挥他网络架构和AI系统的专长。

从Katti的角度看,这次跳槽其实挺理性的。在英特尔,他得跟公司内部各种历史包袱和官僚体系斗争;而在OpenAI,他可以直接参与到全球最前沿的AGI研究中,手里的资源和权限也更大。

更关键的是,OpenAI现在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每周有超过7亿活跃用户,这种增长速度在科技史上都不多见。能在这种时候加入,对任何技术人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

Katti一走,英特尔CEO陈立武不得不亲自接管AI业务。一个CEO既要管整体战略,又要盯着AI这块核心业务,精力能跟得上吗?这个问题现在还没答案,但英特尔面临的困境已经很明显了。

自从陈立武3月上任以来,英特尔已经有多位高管离职。除了Katti,数据中心AI产品管理副总裁Saurabh Kulkarni也刚宣布离职,去了AMD。

这种人才流失的速度,说明公司内部肯定出了问题。要么是战略方向让大家看不到希望,要么是内部环境让人待不下去。

更麻烦的是市场环境。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就是垄断级别的存在。AMD虽然份额不大,但凭借价格优势和产品迭代,正在慢慢蚕食市场。

英特尔虽然发布了专注推理的'Crescent Island'方案,拥有160GB内存,但说实话,这个产品来得有点晚了。等你产品出来,人家英伟达和AMD的下一代产品可能都快上市了。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OpenAI的选择。OpenAI跟AMD签了6吉瓦的协议,跟英伟达签了10吉瓦,但跟英特尔呢?基本没什么实质性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AI公司之一,OpenAI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市场风向。它不选英特尔,说明在高性能AI芯片这块,英特尔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英特尔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AI市场还在快速增长,推理业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如果英特尔能在推理芯片上做出差异化,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还是有可能分到一杯羹的。

但问题是,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不多了。现在AMD和英伟达都在抢占市场,等到英特尔产品真正成熟起来,市场格局可能已经定型。

说到底,Katti的离职不只是英特尔失去了一个CTO那么简单。它反映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AI这个赛道上,英特尔正在失去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技术人才往往用脚投票,他们会选择那些最有前景、最能施展才华的平台。现在看来,至少在AI领域,英特尔已经不再是他们的首选了。

陈立武接下来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既要稳住内部军心,又要加快产品迭代,还得想办法留住剩下的核心人才。这场仗怎么打,考验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来源:米奇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