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门真脉 楷韵天成 周天球小楷《题仇英“归汾图”》赏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8:19 1

摘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馆藏中,明代书法家周天球《题仇英“归汾图”》楷书册页堪称吴门书法与绘画交融的典范。这幅纵26.7厘米的小品,虽尺幅不大却气象万千,既承载着文徵明一脉的书学精髓,又暗含着与仇英画作相得益彰的文人意趣,是明代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馆藏中,明代书法家周天球《题仇英“归汾图”》楷书册页堪称吴门书法与绘画交融的典范。这幅纵26.7厘米的小品,虽尺幅不大却气象万千,既承载着文徵明一脉的书学精髓,又暗含着与仇英画作相得益彰的文人意趣,是明代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周天球作为文徵明最得意的门生,早在少年时便获恩师盛赞“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这幅楷书作品正是他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完美诠释了“承古开新”的吴门书风。用笔上,他深谙“秃笔取劲,姿尽骨全”的奥义,中锋行笔为主,兼用侧锋增姿,线条老辣苍健却不失温润,起笔收锋沉稳利落,转折处方圆兼备,将吴宽的浑厚与沈周的骨力熔于一炉,彻底摆脱了吴门书派常见的尖峭柔弱之弊。

结体方面,此作展现了周天球独到的艺术匠心。他取法文徵明结字的坚实与节度感,又融入李东阳的庄重与王宠的雅逸,以章草笔意改造楷书结构,删繁就简间尽显沉稳工丽。每个字的间架疏密得当,重心稳固却不乏灵动,如“归”字左收右放,“汾”字疏密相生,既符合楷书的规整法度,又暗藏行书的流贯气息,达到了“稳而不僵,雅而不滞”的境界。

章法布局上,整幅作品气脉贯通,行距均匀,字距错落有致,虽为楷书却无呆板之感。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自然,枯笔显骨力,润笔添韵味,与仇英《归汾图》中“越岭吴台遥北望,白云飞处是吾乡”的归乡意境完美契合,书与画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清逸淡远的文人气息。作为题跋书法,它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彰显自身价值,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书画同源”的艺术真谛。

这幅作品更值得称道的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周天球晚年独辟蹊径,跳出师门窠臼,在这幅楷书里,我们既能看到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又能感受到创新的勇气。笔锋流转间,既有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又有归乡游子的缱绻情思,让书法不仅成为技艺的展现,更成为情感的载体。

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这幅楷书依然墨色如新、风骨犹存。它不仅是周天球书法造诣的直接见证,更是明代吴门书画派艺术精神的浓缩。对于当代书法爱好者而言,无论是临摹其笔法结体,还是体悟其文人意趣,都能获得宝贵的艺术启迪,这正是经典作品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先生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