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最后一笔:当“奥马哈先知”押注AI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7:08 1

摘要:那一天,95岁的沃伦·巴菲特终于出手了。在沉默近一年、手握3440亿美元现金的观望之后,他买下了——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

那一天,95岁的沃伦·巴菲特终于出手了。在沉默近一年、手握3440亿美元现金的观望之后,他买下了——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

一个被称为“从不赌科技股”的投资者,一个将毕生哲学建立在“看得见的利润与摸得着的价值”上的老人,终于踏入了AI的浪潮。这是他投资生涯中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下注,也是他以伯克希尔CEO身份作出的最后一笔投资

巴菲特在周五的披露文件中宣布:伯克希尔·哈撒韦新买入价值43亿美元的Alphabet股份,一举成为其第十大持仓。这一举动,令华尔街震惊。

过去60年,巴菲特的财富神话建立在“不追风口”上:石油、铁路、保险、糖果、汉堡、房贷——他买的都是那些让世界缓慢运转的产业,那些“普通得几乎无趣”的企业。

他曾调侃科技股:“我只买我能理解的东西。”即便他持有苹果股票,也解释说:“我不把苹果当科技公司,而是消费品牌。”

但时代早已不同。AI崛起、算力竞赛、芯片之战、云计算吞噬世界——这一切像2000年的互联网那样,在华尔街重新点燃狂热。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股价齐飞,而巴菲特——这个老派资本主义的象征——过去一年只做了一件事:囤钱。

3440亿美元的现金,让他成了一个沉默的观察者。直到现在,他终于动了。

事实上,巴菲特对Google并不陌生。早在2000年代初,他旗下的GEICO保险就开始购买Google广告,每次点击10美元。

他后来在股东大会上回忆:“那时候我们看见流量暴涨,却没有意识到,那是未来。”他坦率承认——“我错过了Google,这是我最大的投资遗憾之一。”

如今,20年后,Alphabet已是AI与云计算的王者。其股价今年已上涨46%,凭借生成式AI、广告算法与YouTube生态的强劲表现,重新定义了互联网的利润逻辑。

巴菲特的迟到买入,既像一种修正,也像一种自我和解:他终于承认,AI已不再是科技投机,而是现实经济的新引擎。

这次买入,分析师普遍认为出自他的两位接班人——托德·康布斯(Todd Combs)和泰德·韦施勒(Ted Weschler)。两人分别是巴菲特培养十余年的“科技派”副手,负责伯克希尔的创新类投资。

但即便不是他亲手操作,巴菲特仍批准了这笔交易。这意味着:他认可AI的长期价值。

与此同时,他也在卖。他继续削减苹果持仓——减少15%,现剩607亿美元。还减持了美国银行、达维塔医疗、Verisign等股票。这已是伯克希尔连续第12个季度净卖出股票。

老投资人选择在告别之际换仓,像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后辈:“价值投资不是顽固,而是演化。”

就在买入Alphabet的几天前,巴菲特发布了他作为CEO的最后一封致股东信

信里,他写下了简单的一句话:“As the British would say, I’m going quiet. Sort of.”(用英国人的话说:我要安静一阵子——差不多吧。)

那是一封带着微笑的告别信。他宣布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卸任伯克希尔CEO,由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接任。他将不再撰写那封影响全球市场的年度信件——那封从1965年开始、塑造了“投资界圣经”的文字。

他会继续参加一年一度的感恩节致辞,会继续向慈善机构捐出他剩下的1490亿美元持股。

而当他写下“going quiet”时,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明白:这是巴菲特与时代的温柔告别。

在AI驱动的资本狂欢中,每一家机构都在追求速度、模型、算力和未来的“指数回报”。巴菲特这一买入,不是跟风,而是向未来投下一个庄重的注脚。

他用几十年教会世界“时间的复利”,而如今,AI在教资本“速度的复利”。一个属于“稳健增长”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由算法与数据驱动的时代正式开始。

而巴菲特的选择,像是一位老指挥在乐章结束前的最后一击鼓点——他不需要成为AI的主角,
只需告诉世界:连最稳健的投资哲学,也该拥抱不确定。

智慧的传承

1950年代,年轻的巴菲特在奥马哈大学讲授投资学,他喜欢引用格雷厄姆的那句话:“短期来看,市场是投票机,长期来看,市场是称重机。”

七十年后,他在AI的时代再度押注,证明了另一句话:“市场从不偏爱怀旧者。”他曾用铁路、可乐、保险定义了20世纪的价值,如今,他用Alphabet留下一种新的继承逻辑——未来的价值,也属于理解它的人。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世界侧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