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转型标杆!索尼7%财报增长,藏着IP与科技的双重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5:46 1

摘要:2024财年第二季度(7-9月),公司净利润达到3110亿日元,换算下来差不多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涨了7%。

在11月11日这天,日本巨头索尼扔出了一份让市场沸腾的财报。

2024财年第二季度(7-9月),公司净利润达到3110亿日元,换算下来差不多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涨了7%。

销售额也跟着水涨船高,冲到3.1万亿日元,约合200亿美元,增长5%。

更让人意外的是,索尼还上调了全年业绩预期,把净利润目标提到1兆500亿日元,这成绩放在日企里,属实相当能打。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头号功臣,非《鬼灭之刃》莫属。

作为日本顶流动漫IP,这部动画电影不仅在本土收割了大批观众,在北美和东南亚市场也创下了罕见的票房成绩。

索尼通过子公司Aniplex和美国的Funimation联手运营版权,让这部充满日式风格的动画成了真正的全球爆款。

除了影院里的票房收入,《鬼灭之刃》的衍生价值更是吓人。

手办、联名服饰、主题周边林林总总200多种,线上线下卖得火热,光这部分销售额就超400亿日元。

本来想,一部动画再火也就赚点票房钱,后来发现索尼早就把IP玩明白了,从影视到周边,从线下活动到未来的游戏联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变现闭环,这赚钱能力确实让人佩服。

光靠一部动画撑不起这么大的盘子,索尼的硬核科技才是真正的压舱石。

旗下半导体部门的表现同样亮眼,尤其是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的CMOS图像传感器,简直是高端手机的标配。

现在高端手机都流行多摄系统,而索尼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几乎没对手,全球一半左右的高端机型都用它家的传感器。

能把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做到全球领先,索尼的技术积累不是吹的。

这部门的利润增长接近两位数,成了支撑公司整体业绩的重要支柱。

一边是动画IP带来的流量和收益,一边是硬核科技稳住基本盘,这种双轮驱动的模式,让索尼的抗风险能力强了不少。

硬核科技稳住基本盘,软实力这边也没掉链子。

索尼音乐出版公司的表现一直很稳健,随着Spotify、AppleMusic这些流媒体平台的普及,音乐版权收入成了稳定的现金奶牛。

索尼手里攥着超400万首歌曲版权,不管用户在哪个平台听歌,只要涉及这些版权,索尼就能分到一杯羹。

这种躺着赚钱的模式,怕是没有企业不羡慕。

作为索尼的老牌王牌,游戏业务虽然增速慢了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PS5已经进入成熟期,2024年7-9月全球卖了730万台,累计销量突破4500万台。

更重要的是,PSPlus的订阅用户稳定在4700万,这些订阅用户带来的持续收入,为索尼提供了庞大的现金流。

现在索尼又在布局云端游戏和VR内容,未来《鬼灭之刃》这类热门IP很可能会变成PS5的独占游戏,想想还是挺让人期待的。

谁能想到,当年靠电视、Walkman火遍全球的索尼,现在靠动画、音乐和芯片继续领跑。

这背后,是索尼近十年的战略转型。

从2014年剥离VAIO电脑业务,到2018年加大半导体研发投入,再到2021年强化IP收购,索尼一步步从传统制造业,转向了“内容科技”的新赛道。

很显然,这个转型方向选对了。

现在的索尼,已经形成了影视、音乐、游戏三位一体的产业链优势,一家企业几乎掌控了观众听的、看的、玩的所有东西。

这种生态协同的优势,在《鬼灭之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动画由Aniplex出品,原声音乐由索尼音乐发行,未来还会推出游戏登陆PS平台,同一个IP能在不同场景下反复变现,这效率确实高。

当然,索尼也不是顺风顺水,美国的关税政策还在给它添堵。

受特朗普时期关税政策的影响,索尼本财年预计会减少30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

但让人意外的是,这部分损失完全被娱乐和音乐业务的强劲表现抵消了。

如此看来,业务结构的多元化,确实能帮企业抵御不少外部风险。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索尼的转型成功有着特殊的意义。

面对韩国、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很多日企都在寻求突破,而索尼用“技术+内容”的跨界组合,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现在的日本动漫全球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80亿美元,索尼一个企业就贡献了15%,日企的内容出口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日本制造”已经不再局限于家电、汽车,文化内容成了新的名片,索尼的成功不是偶然。

它既保留了日本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执着,又抓住了全球IP经济和流媒体发展的风口,把传统制造优势和现代内容产业完美结合。

未来,随着《Fate》《咒术回战》等更多顶级IP的开发,以及新一代CMOS传感器、VR内容的落地,索尼的增长动力还会更足。

从《鬼灭之刃》的刀光剑影,到手机摄像头背后的精密传感器,索尼用实际行动证明,“日本制造”依然能在世界舞台上掀起狂潮。

它的转型故事,也给很多寻求突破的传统企业提了个醒:与其在熟悉的赛道里内卷,不如跳出舒适区,找到技术与内容的结合点,或许就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毫无疑问,在内容科技的赛道上,索尼已经跑在了前面,而它的下一步动作,值得整个行业期待。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