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日本明明知道,以中国现在的综合实力,它公然挑衅我们的胜率,可能比中彩票头奖还低,低到十亿分之一都不止,可为什么还敢一次次跳出来,让高市早苗之流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近乎疯狂的狂言?难道真的是这些政客脑子发热,单纯过过嘴瘾?要是这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日本明明知道,以中国现在的综合实力,它公然挑衅我们的胜率,可能比中彩票头奖还低,低到十亿分之一都不止,可为什么还敢一次次跳出来,让高市早苗之流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近乎疯狂的狂言?难道真的是这些政客脑子发热,单纯过过嘴瘾?要是这么想,可就太天真了。
日本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精准赌博”。可问题来了,世界上哪个赌徒会去赌一个几乎不可能赢的局?除非背后有一个让它不惜一切也要赌一把的理由——那就是赢了一本万利,输了却几乎毫无代价。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谬?但只要回头看看历史,你就会发现,这正是日本几百年来对付中国的惯用伎俩,而答案,早就写在了过去的时光里。
先问大家一个常识:一个人为什么会对另一个人产生敬畏?大概率是因为曾经吃过对方的大亏,知道招惹对方的后果自己承受不起。日本对俄罗斯和美国的态度,就是最好的例子。二战时,日本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60万人驻扎在中国东北,不可一世,可到头来怎么样?被苏联红军一顿胖揍,几十万战俘直接被押往了西伯利亚。你能想象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里,这些战俘穿的是什么吗?还是夏天的单薄军装,挤在四处漏风的工棚里,每天要干15小时的重体力活,吃的东西连填肚子都不够。最后怎么样?20万人要么冻饿而死,要么实在撑不下去选择了自杀,就算是活下来的,后半辈子也被伤病和精神创伤缠上,再也不敢提“招惹俄罗斯”这几个字。
日本俘虏
再看美国,日本当年偷袭珍珠港,不可谓不嚣张,可很快就尝到了更狠的报复。美军将领李梅策划的东京大轰炸,被后人称为“李梅烧烤”,1000摄氏度的烈焰把整个东京变成了一片火海,近10万日本人在这场大火中丧命,城市变成废墟,到处都是焦黑的残骸。这还不够,两颗原子弹直接落在了广岛和长崎,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一切化为乌有,几十万人生死未卜,核辐射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日本人心头。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对美国是什么态度?首相每年都会给当年投下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献花,姿态低到了尘埃里,几十年来对美国俯首帖耳,连半句重话都不敢说。
看到这,你是不是会问:同样是二战时的对手,同样是让日本吃了败仗,为什么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完全是另一副样子?别说敬畏了,甚至还带着一股莫名的嚣张,时不时就拿历史问题、台湾问题挑衅我们。答案其实很简单——日本从未为侵略中国付出过真正的、让它痛彻心扉的代价。
二战结束后,日本有200万战俘留在了中国。我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没有像苏联那样押去西伯利亚做苦役,也没有像美国那样用炮火报复,而是管饱穿暖,给他们治病,只要他们真心反省自己的战争罪行,认个错,就能安安全全地回到日本。这种宽容,在我们看来是人道主义,是大国胸怀,可在日本眼里,却变成了“输给中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信号。在他们的逻辑里,就算赌输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是鞠个躬、道个歉,顶多再赔点小钱,根本不会像面对苏美那样,付出亡国灭种的风险,更不会有几十万人冻死饿死的惨痛后果。
这就像什么?就像一个劫匪,明明知道抢银行成功率极低,可如果抢输了被抓住,警察只是让他写份检讨、认个错就放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那他下次肯定还会再抢。日本对待中国的“赌徒心态”,本质上就是这样:反正输了也不用付出什么真代价,那为什么不赌一把?万一赢了呢?
中国遣返日军回国
你再回头看看历史,从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到明朝的万历朝鲜战争,日本什么时候不敢在华夏强盛的时候挑衅?白江口之战,日本出动上千艘战船,想趁着朝鲜半岛的乱局染指中原,结果被唐朝军队打得全军覆没,战船被烧得片甲不留。可就算输了,唐朝也没派兵打过日本本土,只是让它老实了几百年。到了明朝,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又带着几十万大军侵略朝鲜,目标还是中国,结果被明朝军队和朝鲜军民联手打了回去,损失惨重。可明朝同样没有跨海去清算日本,只是守住了自己的疆土。
在日本的历史记忆里,这两次挑衅都是“输了但没亏”——虽然打仗输了,可没有被打到本土,没有被掠夺资源,没有被让国民承受灭顶之灾。而一旦赌赢了呢?比如甲午战争,日本赌赢了,一下子从中国抢走了两亿两白银,还割走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一跃成为列强,这种一本万利的诱惑,让日本彻底迷上了这种“赌博”。赢一次就能吃几十年,输了大不了夹起尾巴老实几年,等实力恢复了再接着赌,这样的买卖,日本怎么可能放弃?
现在日本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真的是为了台湾吗?当然不是。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跟日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它真正打的算盘,还是那套赌徒逻辑:如果能借着台湾问题,联合美国遏制住中国的发展,甚至让中国陷入内乱,那日本就能重新崛起,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抢占更多利益,这是“赢了的万利”;而就算赌输了,它觉得中国还是会像以前那样“宽容”,最多就是口头抗议、经济制裁,不会真的对它本土动手,不会让它的国民像在西伯利亚那样冻死,也不会让它的城市像东京那样被烈焰吞噬,这就是“输了的毫无代价”。
可这里有个最关键的问题,日本能输一万次,我们一次都输不起。日本输了,大不了退回本土,继续蛰伏,等下一次机会;可我们要是输了呢?台湾被分裂出去,国家领土完整被破坏,周边国家会跟着效仿,列强会再次围堵中国,到时候就是亡国灭种的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真理——弱国无外交,退让换不来和平,只会让侵略者得寸进尺。
你可能会说,中国向来崇尚和平,没必要跟日本搞得这么僵,绥靖一下,是不是就能换来暂时的安宁?可历史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二战前,英法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不断退让,结果换来了什么?换来了德国的步步紧逼,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几千万人失去生命。对日本这种骨子里就带着赌徒心态的国家,绥靖从来都不是良药,而是毒药。你越宽容,它越觉得你好欺负;你越退让,它越觉得自己的赌博有胜算。
当年苏联没有对日本讲宽容,让它20万战俘埋骨西伯利亚,日本至今对俄罗斯敬而远之,连北方四岛被占都不敢真的动手;美国没有对日本讲宽容,让它尝尝原子弹的滋味,日本至今对美国俯首帖耳,唯命是从。而我们对日本讲了宽容,却换来了它对历史的否认,对战争罪行的美化,换来了它一次次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
这说明什么?说明对付日本的赌徒心态,光有菩萨心肠不够,必须配上霹雳手段。只有让它真正尝到招惹中国的后果,让它明白输了不是鞠躬道歉就能完事,而是要付出比西伯利亚挖土豆、东京烈焰更惨痛的代价,它才会真正学会敬畏。这种代价,不是要屠杀它的国民,而是要让它的经济彻底崩溃,让它的军事力量化为乌有,让它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让它知道,挑衅中国的结果,就是万劫不复。
来源:史韵烽火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