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是奈飞、迪士尼,还是苹果、Hulu,没一个不涨价的,有的涨幅都翻了一倍还多。但奇怪的是,美国用户没咋跑路,该订阅还订阅,该付费还付费。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美国那些流媒体平台,近几年跟“涨价”较上劲了。
不管是奈飞、迪士尼,还是苹果、Hulu,没一个不涨价的,有的涨幅都翻了一倍还多。但奇怪的是,美国用户没咋跑路,该订阅还订阅,该付费还付费。
这到底是用户“人傻钱多”,还是平台玩出了啥新花样?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扒一扒,把这事儿说透。
说句实在话,美国流媒体的涨价幅度,放在咱们这儿估计得骂声一片。
迪士尼旗下的流媒体涨幅早就超过170%,AppleTV+更狠,2025年8月又宣布涨价30%,月费直接冲到12.99美元。
就连一直靠性价比吸粉的奈飞,2025年初也完成了新一轮提价,广告套餐从6.99美元涨到7.99美元,无广告标准套餐更是从15.49美元涨到17.99美元。
你算算,这几年下来,光这几家的订阅费就涨了不少,普通家庭的娱乐开支眼看着往上跳。
涨价的核心原因,其实就是体育赛事这块“香饽饽”在作祟。我跟你讲,体育赛事对美国人来说,就跟咱们过年吃饺子一样重要,那可是刚需中的刚需。
为了抢NFL(国家橄榄球联盟)、NBA、美国职棒大联盟这些顶级赛事的版权,平台砸钱那叫一个毫不手软。
迪士尼更是直接放大招,出让了ESPN10%的股权,就为了换NFL电视网、Redzone频道这些核心资产。要知道,NFL的年度转播收入已经突破80亿美元,光这一个IP就能吸引海量付费用户。
平台花大价钱买版权,最后这笔成本,自然还是得让咱们消费者来掏。而且除了体育版权,优质剧集、独家电影的制作成本也在涨,平台只能靠涨价来平衡开支。
但用户为啥不反抗,还乖乖付费呢?从另一个角度看,用户不跑路也不是傻,而是真的离不开。
美国家庭早就养成了流媒体追剧、看比赛的习惯,平均每家要订阅4个平台,每月花40美元左右,现在这个数已经涨到69美元了。
这钱就跟水电费、网费一样,成了固定开支,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而且平台的退订率低得惊人,奈飞长期维持在2%左右,就算涨价也没影响用户忠诚度。迪士尼之前因为主持人争议丢了点用户,但很快就被新增用户补回来了。
说白了,大家已经接受了“为好内容付费”的逻辑,只要能看到想看的剧和比赛,涨点价也能忍。
尤其是年轻人,43%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都愿意为包含直播体育的流媒体多花钱,对他们来说,能实时看到喜欢的球队比赛,比省那点钱更重要。
咱们以为用户会硬刚涨价,其实人家早就玩起了“灵活省钱术”,而平台也顺着这个需求,玩出了新的盈利模式,最后反而赚得更多了。
最受欢迎的就是带广告的低价套餐。说句实在话,美国人是真能接受广告,69%的人表示“更喜欢”广告模式,就为了少花钱。
但你不知道的是,美国这些平台的广告是真能插,最短的占内容时长3%,最长的都到16%了。
比如迪士尼的Disney+,你点播一部《星球大战》,得看相当于片长16%的广告,一部32分钟的剧,硬生生插5分多钟广告,这体验确实有点糟。
亚马逊的PrimeVideo更狠,现在每小时广告时长都涨到4-6分钟了,比2023年底翻了一倍,而且想跳过广告还得每月多交3美元。
派拉蒙的Paramount+更让人头疼,广告不仅多,还净是自家新剧的推广,连着放两三分钟,看得人烦得慌。
但即便这样,大家还是愿意选广告套餐,为啥?便宜啊!奈飞的广告套餐才7.99美元,比无广告版便宜10美元,性价比直接拉满。
现在奈飞近一半的观看时长都来自广告版用户,这个比例还在涨,2025年广告收入预计能冲到20亿美元。不光奈飞,Disney+的广告套餐用户占比也达到31%,PrimeVideo更是冲到32%。
对普通家庭来说,每月能省好几美元,多等几分钟广告也值了。
除了广告套餐,捆绑套餐也成了行业新风尚,而且优惠力度是真不小。迪士尼CEO鲍勃・艾格最近透露,新版ESPN应用里,八成用户都选了含Disney+和Hulu的捆绑套餐。
2025年10月,迪士尼还推出了新优惠,把Disney+(含广告)、Hulu(含广告)和ESPNUnlimited打包,首年每月才29.99美元,比单独订阅省了39%。
苹果和NBC环球也凑了热闹,2025年10月20日正式上线了捆绑套餐,AppleTV+和PeacockPremium绑在一起,每月才14.99美元,要是想要无广告的Peacock,每月也才19.99美元。
要知道,单独订阅AppleTV+就得13美元,单独订Peacock含广告版要8美元,捆绑之后直接省了6美元,这羊毛不薅白不薅。
ESPN和FoxOne也推出了联合套餐,专门吸引体育迷。
更狠的是,平台还跟信用卡、配送服务合作,把流媒体订阅变成了“附赠福利”,比如办某张信用卡就送半年会员,买配送服务直接捆绑流媒体,让用户觉得不订都亏。
用户省了钱,平台反而赚得更多了。奈飞的季度利润已经接近30亿美元,迪士尼的流媒体业务更是连续盈利,2025年第四财季利润同比暴涨39%。
就连之前一直亏损的康卡斯特、华纳兄弟探索,流媒体部门也在稳步回血。
这背后的关键,就是平台找到了“订阅费+广告”的双收入模式。
虽然广告价格战打得激烈,奈飞每一千次广告展示能赚的钱,比三年前少了一半,但架不住用户多、观看时间长,广告收入照样疯涨。
2025年整个CTV广告市场规模预计能冲到460亿美元,这块蛋糕足够大,能让平台和用户实现“双赢”。
而且捆绑套餐还能提高用户留存率,根据数据,捆绑套餐的平均用户留存率比单项订阅高出15%-20%。
用户订了一个捆绑套餐,能看多个平台的内容,自然不容易退订;平台虽然单用户收入少了点,但用户基数大了,整体利润反而涨了,这算盘打得是真精。
说白了,美国流媒体涨价不是作死,而是行业成熟的必然结果。
用户不跑路,不是因为傻,是因为有广告套餐、捆绑套餐这些省钱招;平台敢涨价,也不是乱涨,是因为手里有体育赛事、优质剧集这些“硬通货”,还摸透了用户的消费心理。
这行业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类似有线电视的打包模式,但比以前更灵活、更懂用户。本质上就是“你想省钱,我想赚钱,好内容当桥梁”。
未来不管是涨价还是出套餐,核心还是得有拿得出手的内容。毕竟用户再能忍,也不会为垃圾内容买单;平台再会玩套路,没好内容也留不住人。
这道理,不管是美国流媒体,还是咱们国内的视频平台,放哪儿都一样。
来源:南破青丝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