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去广西跑了趟业务,从南宁的老友粉店吃到防城港的海边排档,再到梧州的老街区转了转,发现每个地方的节奏都不一样。南宁街上到处是东盟国家的招牌,柳州的工厂味儿飘得老远,防城港的老板手机里存着越南客户的微信——说白了,广西这14个市,没有哪个是跟着别人的路子走的
前阵子去广西跑了趟业务,从南宁的老友粉店吃到防城港的海边排档,再到梧州的老街区转了转,发现每个地方的节奏都不一样。南宁街上到处是东盟国家的招牌,柳州的工厂味儿飘得老远,防城港的老板手机里存着越南客户的微信——说白了,广西这14个市,没有哪个是跟着别人的路子走的,各有各的活法。
就说南宁那家常去的老友粉店吧,老板姓李,原来只做本地人生意,后来东盟展会年年在这儿开,他发现不少外国客人来店里尝鲜,连比划带翻译点单。现在他干脆印了英文版菜单,还搞了外卖送到展会场馆,生意比以前翻了两倍。其实南宁能成为全区的头牌,不就是靠这个东盟的招牌吗?作为首府,它天生就有别人没有的资源,不管是展会还是交通,都是朝着对接东盟的方向走,这路数别人学不来。
再说说防城港的小周,二十来岁,开了个跨境电商工作室。他说自己选这儿就是因为“既靠海又沿边”,海鲜从港口直接发,越南的水果早上从友谊关进来,下午就能上架。前阵子他还搞了个边贸直播,带网友看越南商人怎么把货搬过来,一下子涨了好几千粉。要是换个内陆城市,哪有这便利?防城港人口少,但胜在位置独一份,增速能领跑全区也不奇怪。
最后聊聊梧州的老陈,在纸厂干了快十年。原来厂里做的都是普通包装纸,利润薄得很,这两年厂子升级了设备,开始做环保型特种纸,出口到东南亚。老陈说现在工资涨了不少,厂里还经常组织培训学新技术。说白了,梧州能稳住增长,就是把老本行做精了——传统产业不是不能活,只要肯升级,照样能扛住压力。
其实广西这14个市,没有谁是完美的。南宁人多但生活成本高,柳州工业强但旅游差点意思,防城港小而精但资源有限。说到底,每个城市都在吃自己的“特色饭”:有的靠位置,有的靠老本行,有的靠旅游。这就像一群兄弟姐妹,各有各的本事,凑在一起才能把广西的盘子做大。要是都想着学别人的套路,反而会丢了自己的招牌。
你要是去过广西的某个城市,或者对哪个市感兴趣,欢迎聊聊你的感受。
来源:轻舟一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