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社交平台上围绕“董宇辉致歉口语多个语法错误”的话题引发热议。起因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公开场合点评董宇辉的英语表达,称其“语法错误严重、口音奇怪”,并表示“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一时间舆论纷纷,有人认为“能沟通就行,不必苛求完美”,也有人指出作为前英语老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刘锡丹
据新华日报报道,近日,社交平台上围绕“董宇辉致歉口语多个语法错误”的话题引发热议。起因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公开场合点评董宇辉的英语表达,称其“语法错误严重、口音奇怪”,并表示“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一时间舆论纷纷,有人认为“能沟通就行,不必苛求完美”,也有人指出作为前英语老师不该频繁出错,更有人直言李阳不过是在“蹭流量”。
董宇辉作为曾经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口语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他随后在“与辉同行”评论区表示,英语丢太久希望大家多提批评意见。反观作为同行的李阳,不仅在公开场合对其嘲讽发难,还顺势贬低“新东方教育不行”,将行业竞争变为流量争夺。这种商战中“友商拉踩”的不良风气,实在有失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气度,令人反感。
行业竞争压力加剧众所周知,想要尽快打出名声只能“兵行险着”。在这个时代之下,默默无闻要远比遭人非议更难熬。2011年创始人李阳曾因家暴事业遭受重创,后期转型涉及视力矫正、汉语培训等跨界项目。截至2025年,其关联企业多处于注销状态。此次对董宇辉的发难,看似在为其“疯狂英语”站台背书,实则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突围。只是,靠贬低他人建立的自信,终究难掩底气不足的窘境。
放眼更广阔的行业生态,“拉踩式竞争”并不罕见。今年11月,某手机品牌在新品发布会上连续对标三家友商,试图以参数对比凸显优势。这类营销虽能短暂吸引眼球,却极易引发行业互撕,陷入“比参数不比体验”的内耗漩涡。当企业将精力过多投入“打擂台”,而非专注用户需求与产品创新,行业的良性发展又从何谈起?
真正健康的行业生态,不是靠“比高低”拼出来的,而是靠相互帮“助”出来的。今年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正是行业协力的典范。不仅获得众多同行的真诚祝贺,其背后更是138家动画公司携手创作的成果。这种“众人拾柴”的协作精神,最终推动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世界。可见,唯有从竞争思维转向共生思维,才能实现行业整体的向上生长。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不是攻击的武器;企业是价值的创造者,不是流量的角斗场。或许董宇辉的口语不再完美,但他在另一片天地中开辟了知识与温情的传播之路;或许行业竞争无法避免,但真正的强者,始终致力于共建而非拆台。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能放下“互踩”的短视,拾起“互助”的智慧,在合作中共赢,在包容中前行——那才是行业真正昂扬的姿态。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学生)
2561 人正在交流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